天意
進入9月,銀行家們都已結(jié)束休假,回到了辦公室。但是,跟休假有關的話題還沒結(jié)束,除了大家在茶水間里寒暄時互相“打探”別人休假時都做了些什么,還有另一個銀行家們暗自較勁的“戰(zhàn)場”,那就是給同事們帶了什么樣的禮物。
在英國的職場上,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職場上形成了個習慣,即休假的人要從休假地給辦公室同事們帶回些小禮物。禮物不必貴重,但最好是當?shù)靥禺a(chǎn),并且要考慮到同事人數(shù),至少讓大多數(shù)人都能分到一份。這一點適用于所有職場人,與職業(yè)無關,因此銀行家們雖然比普通上班族更為財大氣粗,但在買禮物這事上,多數(shù)人的開銷和一般人無異,除非……當然了……你是總監(jiān)以上級別的大boss。
鑒于多數(shù)倫敦人暑期休假時也就在歐洲轉(zhuǎn)轉(zhuǎn),甚至不出英國,銀行家也不例外,因此這些年來我們在金融城內(nèi)看到最多的禮物不外乎就是以下這些:英國湖區(qū)自產(chǎn)的姜餅或多塞郡餅干、葡萄牙餡餅、保加利亞餅干、西班牙甜點杜隆、維也納威化餅、比利時楓糖松餅、希臘巧克力,等等(排名不分先后)。
也許你已經(jīng)看出來了,這些禮物有個共同點:全是吃的。其實,這也已成為多年來英國職場上給同事們帶禮物的默認選項。首先,現(xiàn)代寫字樓辦公室?guī)缀醵际谴箝_間,人多眼雜,所以禮物必須是能夠讓大家分享的,這一點上,食物有先天優(yōu)勢,哪怕是個蛋糕,也可以你一勺我一叉地瓜分;其次,食物成本相對不高,就算是金融城里收入水平在平均線以下的初級員工,也都能輕松負擔,既能照顧到人情,又不會過于破費。
即便如此,并非每個人都能從心底理解這種給同事帶禮物的做法。畢竟林子大了,什么鳥兒都有。有人就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討論區(qū)里提出過疑義:我們從休假地給同事們帶禮物,究竟為了什么?是為了對那些假期仍然堅守崗位、讓我們可以放心休假的同事表達感謝呢,還是想借此機會秀一下我們自己的品位,還是只想顯擺一下我們在度假地享受的種種異國情調(diào)?
有的銀行家還察覺到了另一種更微妙的心理。雖說8月份是傳統(tǒng)休假期,但銀行畢竟不能關門歇業(yè),有人休假,就得有人留守干活。那么問題來了,誰休假?誰留守?誰說了算?是不是能去休假的就高人一等,休不了假的就是辦公室斗爭的犧牲品、食物鏈底層的小蝦米?這些涉及到辦公室政治的問題,反映到休假上,就變成了一種8月休假的勝利者心態(tài),“勝利者”一邊休假一邊得瑟的同時,順手給“失敗者”(loser)買些小吃點心(更不要說有的還是在登機前在機場的免稅店里匆匆買的)安撫一下,也就順理成章了。
也有極個別例外的。幾年前,金融城里有位高管去法國休假,回倫敦時竟然搬了一整箱高檔葡萄酒回來,團隊成員每人一瓶,頓時在金融城里傳為美談。但最初的震動過去之后,有人就不淡定了,主要是那些和這位高管平級甚至級別更高的大boss。這些人多數(shù)時候也和別人一樣,買點休假地特產(chǎn)小吃就把同事們打發(fā)了,現(xiàn)在突然冒出來一位給大家買美酒的,無形中給了其他人不小的壓力。以后大家會不會覺得買點小吃就拿不出手了呢?是不是也得給同事們買法國美酒,甚至檔次更高的禮物了呢?要知道,金融城是個一切向錢看的地方,攀比心態(tài)十分嚴重,對高管們尤甚。有錢就有面子,有錢還大把甩出來,收買人心,不是更有面子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