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志勇
在共和國的將軍譜上,楊成武上將以忠誠、勇敢、智慧而聞名。他在長征途中率部強渡烏江、飛奪瀘定、智取天險臘子口,太行山上擊斃有“名將之花”之稱的日軍中將旅團長阿部規(guī)秀,令敵人聞風喪膽。楊成武用兵不凡,愛情經歷也同樣不凡,他靠一封情真意切的情書博得了妻子趙志珍的芳心,在抗戰(zhàn)烽火中兩人攜手同行,南征北戰(zhàn),共赴風雨,情深似海。
初次相見
趙志珍是河北易縣人,中學期間參加過“一二·九”學生救亡運動,還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趙志珍和幾個女同學來到太行山參加共產黨抗日武裝。
當時,八路軍剛剛取得了震驚中外的平型關大捷。一一五師獨立團在團長楊成武的率領下,先在腰站擊斃日軍300余人,又連克7座縣城,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很快就擴編成八路軍獨立第一師。那一年,趙志珍正值16歲的花季,這位楊師長自然就成了姑娘心目中的抗日英雄。趙志珍一行邊走邊打聽,終于找到了八路軍獨立第一師的駐地。
“師長,有幾個從北平來的女青年,要求見你,說是要當八路軍?!睏畛晌湔驹诘貓D前,一位參謀的報告打斷了他的思路。
“噢,那就請她們進來吧!”楊成武未加思索地說道。
等幾個風塵仆仆的女學生走進屋里后,楊成武注意到了一位“靦腆”的女學生,便走過去問道:“你叫什么名字?”
“趙志珍?!惫媚锏椭^。
“十幾啦?”
“十六?!?/p>
“不小了嘛,為什么不說話呀?”楊成武又問道。
趙志珍抬起頭,瞥了一眼楊成武:“她們都說了呀……”
楊成武被趙志珍逗樂了,他喊進一個參謀,說道:“帶她們去政審、體檢,辦參軍手續(xù)吧!”從這一天開始,趙志珍成了八路軍的一員。
一封情書
經過三個月的戰(zhàn)士生活鍛煉,趙志珍被分配到政治部當干事,負責民運工作,后又兼任了易縣婦救會主任,而楊成武此時既任獨立一師師長,同時也任軍分區(qū)司令員兼政委,司令部剛好也在易縣。由于暗戀楊成武,趙志珍便經常利用開會、匯報工作的機會,去找他請教問題,有時還去借閱書籍,聽楊成武講革命傳統(tǒng)和革命故事。
交談中,兩人逐步加深了相互的了解,趙志珍愈發(fā)崇拜、愛慕自己的司令員;而楊成武也愈發(fā)喜歡這位純真勇敢的姑娘,尤其是在得知趙志珍也是共產黨員后,楊成武更是心動。
1938年深秋的一天晚上,已經深夜11點多了,楊成武還在屋里踱著步子。原來,他是在構思寫一封傾訴美好感情的求愛信。
這是楊成武寫的第一封也是唯一一封情書。這位在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叱咤風云的虎將,在感情的天地里可謂是字斟句酌、欲言又止,當他鼓起勇氣寫完這封信后,才如釋重負地長出了一口氣。
第二天一大早,楊成武讓警衛(wèi)員把信給趙志珍送去。趙志珍收到司令員寫的親筆信,一下子就愣住了,當她惴惴不安地拆開信,沒讀幾句就臉紅了。
收到信的第二天,趙志珍以平靜的心態(tài)找到了楊成武,當面表明了自己對他相同的態(tài)度。
1938年11月28日,楊成武與趙志珍在淶源縣北城子村舉行了結婚儀式。這是楊成武給趙志珍發(fā)出情書的第八天。
一天的婚假結束后,楊成武和趙志珍又投入了緊張的戰(zhàn)斗。
共渡危難
1943年初冬,日軍又向抗日根據(jù)地發(fā)動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掃蕩。地方黨組織為了保護趙志珍和4歲女兒楊易生的安全,便把母女倆安排在狼牙山附近一個名叫五峰寨的山里。而楊成武由于患瘧疾多日,在四五個警衛(wèi)人員的護送下,從狼牙山戰(zhàn)場撤了下來,也來到了寨里的不老庵養(yǎng)病。
在趙志珍的精心照料下,兩天后,楊成武的高燒退了。
這天一大早,日本鬼子搜山,突然往不老庵這邊趕來了。尚未痊愈的楊成武,艱難地說道:“志珍,隨我們一起突出去!”
“不行,來不及了,你們先走,別管我!”趙志珍的心里十分清楚:如果隨楊成武和幾個戰(zhàn)士一起突圍,必然要遭到日本鬼子的追擊;如果自己留下來吸引鬼子,楊成武一行脫險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楊成武搖搖晃晃地掙扎著站了起來:“一起走,留下你們怎么辦!”情況萬分危急,分秒必爭,不能再猶豫了。趙志珍沖過去,一把抱過易生,使勁把楊成武頂出了門。守候在門外的警衛(wèi)員不容分說,便將楊成武抬到騾子上,飛快地向西邊的山坡跑去。
楊成武隨警衛(wèi)員們翻過山梁后,說什么也不走了,掙扎著從騾子上跳了下來,端起望遠鏡向不老庵望去。此時,鬼子竄下山坡,闖進屋子搜查,火燒房子的濃煙進入楊成武的視線。“志珍……”兩行淚水從楊成武的眼中滑落下來。
令楊成武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妻子趙志珍居然會重新出現(xiàn)在自己面前。原來,趙志珍她們躲進了一個石縫中,成功地躲過了鬼子的搜捕。楊成武一把握住妻子的手,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當楊成武因病于2004年2月14日與世長辭后,悲痛萬分的趙志珍又打開了66年前楊成武寫給她的第一封,也是最后一封情書……那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讓她刻骨銘心,永世難忘!
(摘自《黨史縱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