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
7月28日,一家位于上海陸家嘴、號稱“法拉利”級別的健身會所Suprize Fitness突然宣布停業(yè),近900平方米的健身會所一搬而空,而那個有著華麗背景的女老板也突然消失了。
所有的會員都沒想到,這么一家高大上的健身房也會跑路,步了它“前輩們”的后塵。
一
這幾年,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生活理念的影響,健身越來越成為人們日常的生活習慣。
在這種趨勢下,健身房在全國各大城市遍地開花?!?018中國健身行業(yè)數據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的健身房總量超過46000家,行業(yè)市場規(guī)模達到984.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10.9%,預計2023年市場規(guī)模將超過1587.3億元。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中國健身房的發(fā)展?jié)摿薮?。目前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等發(fā)達國家的健身會員人數達到了總人口的10%以上,其中美國和加拿大會員滲透率分別為17.34%和16.88%,而我國僅為0.49%。
二
但讓人納悶的是,這么一個高速成長的行業(yè),卻經常爆出健身房關門倒閉和跑路的消息。
甚至,一些大品牌也無法幸免。
比如,創(chuàng)建于1999年的老牌傳統健身連鎖機構浩沙健身。它曾是2009年數量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健身房品牌,卻在2018年一夜崩盤,全國門店全線倒閉,創(chuàng)始人也因跑路被列為失信被執(zhí)行人。
再比如,在上海擁有近40家門店的奧森健身,2017年底突然接連關門,隨后高層失聯,十幾萬會員的會費,以及上千名員工的工資都被一卷而走。
正如《2018中國健身行業(yè)數據報告》顯示,我國健身房的抗風險能力非常弱,其中私教工作室是重災區(qū),生存周期僅為半年,甚至不到一個月。
另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健身服務投訴共7738件,投訴量同比上升72.6%,消費糾紛主要集中在辦卡容易退卡難、經營主體跑路、服務不到位等。而根據中國產業(yè)信息網的數據顯示,大約60%的健身房處于虧損狀態(tài),能達到營收平衡的只有20%。
看到這里,你一定有些困惑,一個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的行業(yè),怎么就被做成了一門壞生意?
三
首先,跟餐飲、服裝、美發(fā)等行業(yè)相比,健身房這門生意的初期投資是比較大的。
健身房為了攬客并保證會員辦卡率,一般會建在商務中心或者中高端小區(qū)附近,而這些地段的租金非常高。此外,健身房還需要配備專業(yè)的健身器材、淋浴設備、音響、燈光等。一般來說,一個1000平方米的健身房的前期投入至少在100萬元以上。
為了快速回籠資金,大部分健身房實行“年卡預售制”,一個會員需要一次性購買幾千元乃至上萬元的健身年卡。這對商家來講當然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意味著健身房在提供服務的第一天,就收取了未來一年的費用。
但這樣的行業(yè)特點讓健身行業(yè)的競爭尤為激烈。如果一個街區(qū)同時有幾家健身房,就會立刻爆發(fā)互相降價的惡性競爭:一家的年費是5000元,另一家就降到4500元,再接著4000元、3500元、3000元……
因為每一個健身房所提供的器材、服務非常近似,沒有差異化的競爭,所以除了打價格戰(zhàn),似乎沒有更好的競爭手段了。
與此同時,每個健身房里都會有很多私教。在良性的商業(yè)模式中,私教的存在,是用來提高服務質量和增加服務品類的。但實際上,今天的很多私教扮演著銷售員的角色。
在北上廣深杭這些城市,一個私教的底薪約為3000元/月至4000元/月,有的甚至是無底薪服務。
那么他們的主要收入來自哪里呢?就是拼命推銷年卡,一個私教的銷售提成一般在10%左右,課時費提成在35%到40%左右,公司對他們的考核就是每個月的銷售業(yè)績。
四
一方面是競相降價,另一方面把私教變成了銷售。在這樣的行業(yè)惡習之下,還有多少健身房能把重心放在服務上呢?
于是,健身房行業(yè)越來越容易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健身行業(yè)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正在被老板卷款跑路、私教瘋狂賣卡、店鋪惡性競價這些因素敗壞。
根據《2018年中國健身行業(yè)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健身俱樂部的會員訪客成交率為15%,會員留存率僅為12%。也就是100個到店消費者,辦卡的只有15人,而第二年續(xù)卡的平均不到2人。
這幾年,還出現了更糟糕的狀況。一些不良的健身房從業(yè)者會找個街區(qū)租個空間,放上一些二手的器材,然后雇傭一大批的銷售人員和私教大規(guī)模地去推廣年卡。等到把錢攬到手后,馬上關門跑路,然后再找另外一個街區(qū)或者城市如法炮制。
所以我們看到,在健身行業(yè)高成長的市場需求背后,因為缺乏行業(yè)性的約束,一個好行業(yè)活生生地被做成了一門壞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