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學校就其目的和任務而言,不外乎“教書”和“育人”。如果說傳播知識——“教書”是教育的主體,那么對學生進行廣泛的思想道德教育——“育人”則是教育的基礎。教書育人,立德樹人,就是廣大學校及教師安身立命的命脈所在。
就一所學校而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需要管理者和教師對學校本身有深入、清晰的認識,對學校的教育使命和教育目標等有清晰的認識。只有從整體上認識與理解學校教育,學校管理者與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才能樹立準確的“學校自我”,才能判定立德樹人工作的起點、切入點和創(chuàng)造點。
赫爾巴特曾經(jīng)說過,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中——道德。如何理解立德樹人內(nèi)涵?在育人過程中立什么德、如何立德?樹什么人、如何樹人?這些問題給予了學校和教師極大的創(chuàng)造空間,也為當下中國百花齊放的基礎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生成可能。班主任在學校教育中處于特殊的地位,是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主力軍,他們對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作用。
本專題通過對立德樹人校本化實施現(xiàn)狀的反思,重新認識和思考立德樹人的內(nèi)涵及實施方略,從基本路徑的理論探討,到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學在“偉人精神育人”“校本課程育人”“學科教學育人”“綜合主題活動育人”等方面的實踐探索,既呈現(xiàn)出明顯的校際差異和鮮明的個性特色,也體現(xiàn)了學校管理者、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在立德樹人工作實踐中轉變育人模式的自主性與創(chuàng)造性。期望這一組文章能為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開拓班主任工作視野、提升其教書育人水平提供一定的啟示。<D:\邱\江蘇教育\班主任\2019\03\KT1.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