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它能否在課堂中有效“落地”事關學生能否對所學知識進行宏觀認識與微觀理解。正如廣東省深圳科學高中姚曉嵐老師所言,時空觀念素養(yǎng)的形成有益于“讓學生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認識歷史;能在不同的時空條件下對史事作出合理的解釋;能運用時空觀念洞察歷史趨勢,認清歷史方位和時代主題,從而增強歷史自覺性”。[1]那么,究竟該如何去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時空觀念呢?在教授部編版九年級上冊歷史教材時,筆者精心設計了相關的教學案例。此處,筆者不揣淺陋,與諸位同仁分享自己的一些做法。不當之處,懇請指正。
一、精選史料搭平臺,厘清先后次序
在備課《古代印度》時,筆者發(fā)現(xiàn)本課立足于文明史觀,相繼介紹了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嚴的種姓制度、釋迦摩尼創(chuàng)立佛教三種不同類型的文明。如此內(nèi)容設置,有助于學生宏觀認識古代印度的文明。唯一不足的是,本課沒有清晰的時間線索,這種缺失容易導致學生形成錯誤的時空觀。例如,有關孔雀王朝基本統(tǒng)一印度的內(nèi)容被放置于第一部分,而佛教創(chuàng)立則被置于第三部分。如若不采取相關教學措施,學生依據(jù)定勢思維,則會顛倒二者的先后次序,誤認為佛教創(chuàng)立在孔雀王朝之后。為此,筆者摘取了相關史料,以此來搭建二者間的關聯(lián)。
古代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國王,早年好戰(zhàn)殺戮,統(tǒng)一了除南亞次大陸的整個印度,晚年篤信佛教,放下屠刀。又被稱為“無憂王”。阿育王在全國各地興建佛教建筑,據(jù)說總共興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為了消除佛教不同教派的爭議,為佛教在印度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阿育王邀請著名高僧目犍連子帝須長老召集1000比丘,在華氏城舉行大集結(此為佛教史上第三次大結集),驅(qū)除了外道,整理了經(jīng)典,并編撰了《論事》。[2]
通過上述材料的呈現(xiàn),學生最終構建出了以下思維導圖:
又如,在學完第18課《美國的獨立戰(zhàn)爭》、第19課《法國大革命與拿破侖帝國》后,部分學生始終認為法國大革命早于美國獨立戰(zhàn)爭。此外,由于啟蒙運動內(nèi)容被穿插于第19課的第一子目,如若我們不補充相關材料的話,學生可能會誤認為美國獨立戰(zhàn)爭發(fā)生于啟蒙運動之前,他們也更難以知曉啟蒙運動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及民主共和制建立中所發(fā)揮的作用。有鑒于此,筆者精選了相關啟蒙思想在北美十三塊殖民地廣為傳播的史料,以此來避免學生形成錯誤的時空觀念。由此可知,適當提供相關課外史料,并據(jù)此來建立邏輯關系易混項之間的聯(lián)系,這將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時空觀念。當然,在選取史料時,我們一定要注意它是否能搭建起邏輯關系易混項之間的關聯(lián)。最后,在史料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構建思維導圖,厘清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先后次序。
二、創(chuàng)造歷史情境,回到“歷史現(xiàn)場”
在學完拜占庭帝國后,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對所學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存有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給其提供疆域圖,竟不能分清亞歷山大帝國與羅馬帝國,遑論它們與波斯帝國、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之間的關系。為此,筆者給學生提供了這些帝國的疆域圖,并布置了以下問題:穿越時空,如果你生活在不同時代的拜占庭城市(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4世紀、公元2世紀、公元6世紀、公元7世紀、公元1453年),請結合所學,發(fā)揮想象,描述一下你在不同時代的所見所聞。此問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在筆者的幫助下,學生大都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示例:
(1)如果我生活在公元前6世紀,此時我們正被波斯帝國所控制,它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在公元前525年,帝國攻占埃及,埃及滅亡。
(2)如果我生活在公元前4世紀,此時我們正被崛起于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帝國所控制,它曾在伊蘇斯戰(zhàn)役中以少勝多打敗波斯帝國皇帝大流士三世。隨后,我們的帝國又攻占了北非埃及,最遠打到了印度河流域,最終它成為了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東西方文明也隨之走向交匯。
(3)如果我生活在公元2世紀,此時我們正被羅馬帝國所統(tǒng)治。而在此前,隨著亞歷山大帝國的滅亡,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先后崛起。直至此時,我帝國已成為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地中海已成為我帝國的內(nèi)湖。我帝國最北可抵達不列顛。
(4)如果我生活在公元6世紀,此時我們已隸屬于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占庭帝國,我的家鄉(xiāng)也是帝國的都城。我的帝國雖不及羅馬帝國那么遼闊,但仍然地跨三大洲。此時最有名的皇帝是查士丁尼,他曾頒布了四部法典,合稱為《羅馬民法大全》。
(5)如果我生活在公元7世紀,此時的拜占庭帝國已經(jīng)面臨外部危機,阿拉伯帝國日益崛起,并開始侵占我帝國控制下北非及西亞等處的領土。帝國已岌岌可危。
(6)如果我生活在公元1453年,此時拜占庭帝國已被土耳其人所建立的奧斯曼帝國所滅亡,我的家鄉(xiāng)被土耳其攻占,并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以上示例是某一學生的作品,語言盡管不夠老練,但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已經(jīng)進入“歷史現(xiàn)場”,以當事人的口吻來描述他們所親歷的那些事兒?;谝陨献龇ǎ覀兝藢W生與歷史的距離,歷史已不再是那些死氣沉沉的知識。筆者相信,通過以上做法,學生已熟悉各大帝國政權更迭的史實,時空觀念也在不斷形成。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多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打開學生的思維之窗,以此來發(fā)展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yǎng)。
三、加強中外關聯(lián),放大時空視角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活動空間的擴大和視野的開闊,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發(fā)生了重要變化。在認識和分析中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問題時,人們已習慣將其與外國的相同相似問題進行聯(lián)系和比較,反之亦然?!盵3]“中外關聯(lián)”在課堂中的有效落實,則將有利于學生從一個更加寬廣的時空視角來認識歷史事物。
例如,在學習古希臘羅馬文化時,筆者讓學生思考此時的中國正處于什么時期?此時的印度又處于什么時期?它們雖地處不同流域,但是否有相似之處呢?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豁然開朗,此時的古希臘、古印度與古代中國都并非一個中央集權制的統(tǒng)一國家。在奴隸制度之下,群星璀璨,他們在思想文化領域都取得了輝煌成果。最后,它們又都走向了統(tǒng)一。以上設計,讓學生認識到了同一時段、不同地域下的東西方文明存有諸多相似之處。
又如,為了讓學生更好理解英國革命以及君主立憲制的先進性時,筆者給學生呈現(xiàn)出了兩個時間點:1649年和1689年。此時的中國先是清王朝定都北京,之后康熙為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而采取了多項措施。然而,在1649年的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已被送上了斷頭臺。1689年,隨著《權利法案》的頒布,國王逐漸走向“統(tǒng)而不治”。以上對比將有助于學生認識到英國在此時的先進性,也加深了學生對中西方文明的深刻反思。
四、依托唯物史觀,促成歷史解釋
近來,筆者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對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大加指責。他們認為英國的君主立憲制不盡完美,國王的保留,則意味著它不徹底,也無法與美國先進的民主共和制相媲美。以上問題反映了學生還未能準確、客觀地認識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2017年版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提出,“在對歷史和現(xiàn)實問題進行獨立探究的過程中,能將其置于具體的時空框架下,能夠選擇恰當?shù)臅r空尺度對其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在此基礎上作出合理的論述”。[4]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給學生提供了相關史料,讓學生認識到17世紀的英國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不充分,資產(chǎn)階級力量較為有限,而君主制度和王權受限、王在法下則是英國的政治傳統(tǒng)。因此,君主立憲制的選擇是順應英國國情的選擇,它雖保留國王,但它仍為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它與美國之所以建立了不一樣的民主制度,那是因為各國國情的不同。故而,我們不能超脫時空對其進行任何評價。相反,我們務必要借助相關史料,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從而對其進行客觀評判。
五、就地取材,強化時空觀念
馮一下先生曾指出,“常規(guī)歷史地圖一般不標注時間,其功能僅在促進人的歷史空間觀念的形成,而對時間觀念的形成作用不大。不僅如此,稍不留神,還可能使人產(chǎn)生時間錯覺?!盵5] 那么,能否讓歷史地圖發(fā)揮既培養(yǎng)空間觀念又培養(yǎng)時間觀念的雙重功能呢?他認為,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歷史地圖上,加注與該圖反映的歷史事物存在的空間相對應的歷史時間(主要是作為時間節(jié)點的重要年代)?!盵6] 改造后的歷史地圖被馮先生稱為“時空圖示”,它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時空觀念。
筆者在教學《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時,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缺乏時空觀念,不能有效掌握羅馬從城邦到帝國崛起的過程。在馮先生的啟發(fā)下,筆者讓學生就地取材,利用并改造教材所提供的羅馬帝國示意圖,逐次勾勒出羅馬從城邦到建立共和國、稱霸地中海、建立帝國及帝國分裂的相關時間信息與發(fā)展軌跡。通過以上做法,學生的時空觀念得到了強化。
綜上,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借助以上五種不同路徑來發(fā)展初中學生的時空觀念。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每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的不同,這就決定了我們還需時刻調(diào)整具體的教學策略??傊?,在一線教學中,我們需要將時空觀念素養(yǎng)的培育始終作為中學歷史教學的核心目標,視教學的具體內(nèi)容來選擇合適的路徑,促進素養(yǎng)的有效“落地”。唯有如此,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yǎng)才能逐步得以提升。
【注釋】
[1]? 姚曉嵐:《時空觀念的價值及其實現(xiàn)》,《中學歷史教學》2018年第8期。
[2]? https://baike.so.com/doc/956475-1011059.html,瀏覽日期2018年11月22日。
[3]? 曾維麗:《“古今貫通,中外關聯(lián)”原則的提出與落實——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學習一得》,《教師之友》2005年第6期。
[4]? 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70頁。
[5][6]? 馮一下:《探尋歷史時空觀念培養(yǎng)的新方法——以時空“合成”為中心》,《中學歷史教學》201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