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靖
【劇情簡介】影片講述患難與共的兩個家庭因為一場有隱情的意外被迫疏遠,他們在時代洪流下歷盡傷痛與不安,人生起伏跌宕,最終選擇面對真相、坦蕩向前的故事。
年輕的劉耀軍和沈英明兩家人本是摯友,兩家兒子沈浩和劉星在郊外嬉戲中,劉星意外身亡,此事徹底改變了兩家人的命運。劉家夫婦遠赴南方。多年后,容顏已老的他們再次相聚,隱藏的真相終于因為年輕一代人的坦蕩而揭開。歲月流逝,生命滾滾向前……
看完《地久天長》的觀眾,常會有兩種錯覺,一種是寒意,一種是醉意。明明是早春,但看完電影,如同穿越了一場暴雪;明明未飲酒,但看完電影,卻會微醺。這是一部文藝電影,但藏著大時代的影子。
影片講述了患難與共兩個家庭,因為一場有隱情的意外被迫疏遠。年輕的劉耀軍和沈英明兩家人本是摯友,兩家兒子沈浩和劉星在郊外嬉戲中,劉星意外身亡,此事徹底改變了兩家人的命運。劉家夫婦遠赴南方。多年后,容顏已老的兩家人再次相聚,隱藏的真相終于因為年輕一代人的坦蕩而揭開。
導演王小帥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親歷了大時代的煙塵,改革開放幾十年,中國滄海桑田之變,每一個細微的命運都隨巨浪浮沉。王小帥說,他聽多了宏大敘事的故事,反而對老百姓生活的細微節(jié)點充滿好奇——一個普通家庭如何穿越時代?這便是《地久天長》的拍攝起因。
為了回到那場巨浪的源頭,影片拍攝團隊做了細致的工作。拍攝前劇組查閱了大量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照片,照片中藏著那段昏黃又明亮的過去。道具還原的工作堪稱影史之最,王小帥說,電影中的煤球爐是真的能用的,能點火、通風、走煙,劇中的鍋是真的炒過菜、刷過油、粘過時光的風塵。
劇組隨著景春、詠梅飾演的夫妻,經(jīng)歷了從包頭到福建、再從福建回包頭的人生大遷徙。于是,最終有了我們在銀幕上看到的那種撲面而來的生活感。
影院中的觀眾,隨著劇中人的命運起伏,心旌搖動。那種心態(tài)起伏,并不同于商業(yè)片的大開大合跌宕起伏,而是潤物細無聲的感動,那是生活的特有魅力,一個眼神、一絲苦笑、一抹淚痕,都有穿透時空的力量?;蛟S,《地久天長》的動人之處便在此,它沒把攝像機對準浮華的社會,沒用膠片重現(xiàn)虛構的離奇,而是把鏡頭交給尋常百姓,觀察這個社會的肌理。
在電影中,觀眾們會慢慢看到:一個人、一個家庭,不管遇到什么樣的風浪挫折,都在那么堅韌地生活著,永遠對生活飽含善意。王小帥說,這是一種福報。他想用這部電影,把它擴散出去,讓善意和寬愛去傳播,而不是勾心斗角、詆毀謾罵。
基于這個心態(tài),這部拍攝普通人生活的電影,真正做到了“接地氣”。這些年來,“地氣”這個詞仿佛成了營銷手段,在宣發(fā)期等待票房時,地氣就會被反復提及。然而在很多電影中,那些地氣只是虛妄之氣,充滿著形而上學的浮夸,被扭曲的真實從不真實,缺味道的人間自然也不是人間。
《地久天長》中的地氣是真正的地氣,而且是從大時代中抽離而出的地氣。下崗轉(zhuǎn)業(yè)是時代,計劃生育是時代,建設四化是時代,舉家遷徙是時代,我們覺得我們掌控了生活,其實何嘗不是隨著時代巨浪漂流。
電影里,主演耀軍抱了兩次人,一次是獨子溺水,一次是愛妻服毒。抱起獨子時,迎面駛來轟隆作響的列車,那列車隱喻著時代,列車終將碾過每個家庭的悲喜,登上車的人一去不回。而愛妻服毒那場戲,去醫(yī)院前要經(jīng)歷一個漫長的斜坡,那漫長的斜坡,其實就是大時代。
電影的結尾,爬坡的人們終于相聚。一切苦難仿佛都是前塵,幾家人又聚在一起,三十年的光陰如一場幻夢,彼此相敬如賓,友誼地久天長。
可是,銀幕前的我們知道,那不是幻夢,那是曾經(jīng)的真實。這個地久天長的故事,是殘留在幾代人身上的傷痕,那傷痕愈合得如此緩慢又反復,那痛感如此溫和又鋒利,所有人心知肚明。
一場場熱潮,一代代遷徙,一幕幕歡喜悲傷。我們在臺下,我們在臺上,我們穿越了時代漫長的暴雪,唯有長醉當歌。
(編輯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