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冊記載,在當年齊國都城臨淄北門外東北200步處,有一座極普通的宅院,人們都崇敬地稱它為“清節(jié)里”。那是人們?yōu)榱藨涯詈晚灀P齊相晏嬰廉潔無私的崇高品質而建的。
晏子一生勤儉,一向反對奢侈浪費。他外出很少乘車,吃飯不準有兩樣帶肉的菜肴,做了國相以后,仍然保持勤勞簡樸的生活習慣。
齊景公非常喜愛晏子這位賢相。他看到晏子的住宅很簡陋,又混雜在平民百姓中,早就想為他蓋一棟像樣的宅第。
有一次散朝后,齊景公對晏子說:“您的住處靠近市場,房子又窄小又潮濕,外面整天吵鬧喧嘩,塵土飛揚,簡直不能居住,請您換一所寬闊清爽的宅第吧。”
晏子當即婉言謝絕了。他說:“我的先輩一直住在這里。我的德行才能不如先輩,住這樣的房子已經過分了。而且,臣的住所靠近市場,早晚都能得到所需的物品,這正是臣下的便利。怎敢麻煩別人重新為我建新房呢?”
齊景公并沒有因為晏子不同意重建新房而作罷。他一面派晏子出使晉國,一面下令立即在原址為晏子重修宅第。差官們請晏子的家人暫時住到別處,同時挨家挨戶地驅趕附近的平民,粗暴蠻橫地強行搬東西。
等晏子從晉國回來,一座嶄新的宅第已經全部落成。晏子發(fā)現原來的平民住房已無影無蹤了,朝夕相處的老鄰居們都不見了。于是,他上朝拜謝了齊景公后,便吩咐手下的官吏:“趕緊把這座新宅拆掉,一切都恢復原樣!寧可拋棄新宅,也不能失去舊鄰!”他還一一說出哪家鄰居原有幾間住房,告訴監(jiān)工的官員一間也不能少蓋。
恢復舊貌的工程很快完工,晏子又親自去郊外向原來的住戶一一道歉,并且派出車輛幫助大家搬回原處。人們看著晏子那誠摯而愧疚的神情,都感動得流下了熱淚。晏子搬進恢復原樣的住宅后,就把全家人叫到一起,滿懷深情地鄭重叮囑道:“我活著的時候不能離開市井和百姓,我死后也決不改變志向?!?/p>
晏子死后,家人遵照他的遺愿,把他十分簡樸地安葬在自己的宅院之中。晏子生前從不追求享受,死后也這樣簡樸,其高風亮節(jié),真是難能可貴。
(摘自《親子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