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武
古人早說過,當你騎的是一頭笨驢,羨慕別人騎的是八尺的肥馬,別人步輕蹄快,很快就超越了你。這時你只要回頭看看,還有赤著腳、挑著重擔,遠遠跟在后頭的樵夫,就會氣憤全消。
但是有人偏不這樣看,姚合有一首詩道:“曉上上方高處立,路人羨我此時身。白云向我頭上過,我更羨他云路人!”
原來自己在上方立著,正受到腳下路人的羨慕,哪知一陣白云從高處飄過,想青霄的云路上更有飛黃騰達的人,使自己原先的得意霎時化為烏有,心里全不是滋味。
古來的圣哲教人“見賢思齊”,何嘗不主張“往上比”,不過往上比的是精神、品德、學問,這方面的淺深高下,自己不該不明白。精神的天空是無窮的,雞群中的鶴雖然卓然獨立,但是飛得高的還有鵠,鵠之上還有大鵬,其上更有遨游千仞的翔鳳。精神層面,智者會自覺太少,愚者才自覺太多,覺得太少的智慧日增,覺得太多的愚蠢日甚。
至于物質、欲望、境遇的層面,最好“往下比”,騎驢者的內心有余裕,就是智慧。不然八珍九鼎,仍不滿足于甘飴適口;滿身錦繡,仍不滿足于光彩耀眼;欲海溺人,將永遠惶惶然感到欠缺與不足。所以這層面,自覺夠的智者,能安分知足,是真正的富有;常覺不足的愚者,日夜營營逐逐,是永遠的貧窮。
(摘自《山居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