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碩果累累的金秋季節(jié),我們迎來新中國70華誕。一點一滴的幸福,匯成一個國家的偉大;一個個微小的改變,記錄著前進的步伐。每個人,都有一段自己關(guān)于國慶節(jié)的記憶,發(fā)黃的相片、精彩的往事,歷經(jīng)歲月,款款浮現(xiàn),鮮活而溫馨。
一樣的國慶節(jié),不一樣的時代記憶。今天,讓我們通過下面這些照片和故事,一起來回味幾代湖南人多彩的生活,感受身邊的幸福,見證祖國的發(fā)展。
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fā)展,人們慶祝國慶的方式也越來越豐富,不變的是一顆熱愛祖國的心。
每年的10月1日,是中國人民心中的重要節(jié)日。每逢此刻,都會格外熱鬧,人們用紅旗、鮮花、歌聲、燈籠、禮炮……來慶祝這個特殊的日子。不同年代的國慶節(jié)有著不同的鮮明特征,從最初的游行集會,到形式多樣的全民歡慶……內(nèi)容越來越豐富。
讓我們通過一組老照片,一起回憶大半個世紀來專屬于湖南人的“國慶記憶”。
1951年10月1日,省會國慶游行,莊嚴的彩旗隊走在最前面。這一天,長沙人民內(nèi)心充滿由衷的喜悅和無比的豪情。
游振鑫 攝
1958年10月1日,工人積極煉鋼為國慶獻禮。那一年,全國范圍內(nèi)開展了一場全民煉鋼運動。
張云龍 攝
1959年10月1日,長沙市五一廣場,文藝雜技隊在表演。人們用精湛的表演,展現(xiàn)對國家富強的信心。
唐又庭 攝
1962年10月1日,省會干群開展集會游行活動,慶祝新中國成立13周年,長沙市五一廣場成了歡樂的海洋。
湖南日報記者 攝
1963年10月1日,慶祝新中國成立14周年大會上,準備放飛的氣球,滿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
唐又庭 攝
一九六四年十月一日,勞動模范植樹造林,在勞動中度過國慶節(jié)。當(dāng)年,國家提出了植樹造林的號召,群眾、部隊積極響應(yīng)。
陳金華 攝
1965年10月1日,省會長沙,各族人民手持花束,歡度國慶節(jié)。
唐大柏 攝
1966年10月1日,醴瀏鐵路全線正式通車,為新中國成立17周年獻禮。當(dāng)時紅極一時名揚醴陵、瀏陽兩市的這條地方窄軌鐵路,給交通運輸、地方經(jīng)濟帶來飛速發(fā)展。
唐大柏 攝
1967年10月1日,風(fēng)華正茂的少年合影,留下國慶的記憶。那個年代,每逢重要節(jié)日或時刻,人們都會選擇到照相館留影。
1969年10月1日,省會軍民歡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周年,樓道屋頂擠滿了觀看游行的群眾。唐大柏 劉振國 攝
1991年10月1日,湖南日報社舉辦伴奏舞會,員工翩翩起舞,歡度國慶。 湖南日報記者 攝
1984年10月1日下午,省會長沙6萬余人在長沙體育場(今賀龍體育場)集會,熱烈慶祝新中國成立35周年。主席臺對面的背景臺上,由長沙市一中、長郡中學(xué)、長沙市15中等學(xué)校的12000名學(xué)生組成的鮮紅排字方陣“祖國萬歲”,成為了這一代人最珍貴的國慶記憶。
佚名 攝
1993年10月1日,湖南舉辦首屆“屈原杯”自行車越野大賽,慶祝國慶。
谷一均 攝
1994年10月1日,湖南烈士公園,慶祝國慶45周年游園文藝調(diào)演精彩紛呈。
劉建光 攝
1996年10月1日,長沙,學(xué)生在參觀《97回歸——香港的歷史與發(fā)展》展覽。國慶節(jié)是宣傳愛國主義的好時機,各學(xué)校積極開展各種參觀活動。
劉建光 攝
2018年10月1日,長沙市橘子洲風(fēng)景區(qū),眾多游客在旅游觀光。當(dāng)天是國慶長假第一天,長沙市秋高氣爽,丹桂飄香,市民紛紛外出游玩,享受休閑假日。
見習(xí)記者 傅聰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