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怡畫
摘 要:公共活動廣場是政府為市民群眾提供的一項公共服務設施,其展現(xiàn)了城市的景觀特色和文化內涵,是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重要場所,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縮影。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廣場空間,可以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帶來更大的便利。
關鍵詞:群眾文化活動? 廣場空間
隨著現(xiàn)代城市建設和生活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精神生活也隨之有了更高的追求,城市居民對周邊環(huán)境的需求程度也進一步加強,公共活動廣場、商業(yè)廣場等各類型的廣場不僅為市民提供室外社交及休閑的好去處,更成為群眾宣傳政治、發(fā)展經(jīng)濟、豐富文化生活等的重要場所。但與此同時,城市建筑、商業(yè)住宅、交通干道的快速發(fā)展,也使市民的公共活動場所日益減少,甚至出現(xiàn)供不應求的現(xiàn)象。本文主要以筆者所在城市(梧州)的市政廣場為例,就如何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中充分利用廣場空間進行初步的思考和探討。
一、市政廣場的整體環(huán)境
梧州市政廣場位于梧州市區(qū)主干道新興三路的邊上,周邊建筑包括市政府辦公大樓、市委聯(lián)合辦公大樓、市文化展覽中心、大型酒店及周圍地塊,占地面積約4萬多平方米。廣場的區(qū)域劃分較為明顯,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噴泉廣場(即政府廣場,正對政府辦公大樓),二是寶巾花廣場(即文化中心廣場,正對文化展覽中心),三是疊水廣場(正對市委聯(lián)合辦公大樓),三個區(qū)域形成了整體錯落有致的景觀,屬于綜合性的公共活動廣場。由于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配套設施較為完善,市政廣場已成為梧州的行政、文化中心。周邊建筑、居民集中,人流量大,是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理想陣地。為加強市政廣場的多功能性,體現(xiàn)文化氛圍,廣場左側還開辟了一塊室外舞臺,主要用于開展文藝演出活動。
二、固定空間的充分利用
公共活動廣場作為一個開放式的場所,它的建筑格局和設計一旦實現(xiàn),便很難再做大的變動,在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中,更多受制于廣場本身提供的固定空間,因此,對這些固定空間的充分利用,是首要考慮的內容。
1、利用廣場舞臺,打造群眾文化品牌文藝活動
梧州市群眾文化工作集中力量打造的系列主題文藝活動“激情廣場大家樂”(原稱“璀璨廣場”群眾文化活動),經(jīng)過十多年的實踐和積累,已成為深受市民喜愛的群眾文化品牌。而市政廣場舞臺正是“激情廣場大家樂”最重要的平臺,在市區(qū)人流量集中的地方,每年逾百場內容豐富的文藝演出活動,在市民群眾中形成了強烈的心理認知慣性——看文藝演出,到市政廣場。
利用好廣場舞臺,打造群眾文化品牌文藝活動,在豐富市民文化娛樂生活、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同時,各種主題性、行業(yè)性、節(jié)慶性的文藝演出也容易達到最大化的宣傳效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半封閉的開放空間,設立文化展示墻
市政廣場舞臺兩側的演員通道,是半圍合的走廊,依托背后的建筑,設有擋雨的頂棚,可以在內壁上張貼展示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圖片、群眾書畫攝影作品等,形成一道“文化走廊”。在白天沒有文藝演出的時候,供行人游客欣賞品評,并做好定期更新,也是展示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一個便利窗口。
3、利用建筑立面,融入更多元素提升文化活力
建筑立面,往往在設計層面就融入了一定的文化元素,也是城市的主要景觀之一。在不破壞建筑立面藝術風格和整體視覺的前提下,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也可以利用廣場建筑立面進行文化的展示??梢栽趬w上設計一些視覺性的、具有地方標志性的靜態(tài)平面文化元素;而在廣場舞臺兩側的外立面上,新近增加了兩塊室外LED屏幕,除了一些商業(yè)性的廣告之外,也可以投放一些文化公益廣告、群眾文化活動短片等動態(tài)元素。更多文化元素的融入,既可提升廣場文化的時代感,同時也強調了公共廣場的開放性和多樣性。
三、可臨時改造空間的合理利用
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豐富多彩,公共活動廣場雖然更多地作為一個相對固定的空間存在,但由于廣場本質的開放性、空間的開闊性,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中,在不造成破壞性后果的前提下,可以適當通過臨時改造廣場空間去適應文化活動的需求。以下為在市政廣場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一些實踐經(jīng)驗。
1、利用廣場階梯、平臺,搭建室外大型舞臺
市政廣場左側的固定舞臺,由于面積較小,觀眾觀賞位置也有限,不能適應大型的舞臺演出。在大型群眾文藝演出中需要搭建大型舞臺時,利用市政廣場升旗臺前方的平臺和階梯,再通過部分活動舞臺板塊的拼接,在不花費太大投入和環(huán)境改造的基礎上,可以搭建出適合大型歌舞演出的露天舞臺。在實踐中,甚至可以適應全市性的大型文藝演出需求。
2、利用廣場開闊地帶,搭建臨時活動場所
在不影響廣場交通秩序的情況下,通過臨時用桌椅、活動板塊、展架等,劃分和搭建適合現(xiàn)場書畫比賽及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成果圖片展、少兒書畫展、攝影展、文化服務群眾等活動的廣場空間。
3、把廣場環(huán)境納入活動內容,展現(xiàn)創(chuàng)意活動空間
巧妙利用梧州市政廣場錯落有致的格局,通過把花架布置融入廣場綠化帶的形式臨時改造廣場空間,舉辦花藝花展、盆景展示等活動?;ㄋ?、盆景等藝術本身就講究錯落有致的感覺,活動內容和廣場環(huán)境渾然一體,帶來了獨特的藝術欣賞空間。有意識、有創(chuàng)意地運用廣場環(huán)境進行文化活動,把廣場環(huán)境納入文化活動內容去設計和運用,往往能加倍地放大文化活動的張力。
4、巧妙利用自然特征,營造獨特活動場境
在市政廣場中疊水廣場的中間和兩側各有一片棕櫚樹林,利用棕櫚樹樹干筆直如桿的自然特征,通過纏繞繩索的簡單處理,在自然環(huán)境中臨時搭建適合懸掛小物件的活動場所,進行元宵燈展和猜燈謎活動,市民群眾一邊在林中小路休閑散步,一邊欣賞燈展和參與猜燈謎活動,營造出獨特的群眾文化活動場景。
四、廣場空間的科學管理
公共活動廣場作為開放的空間,每天吸引著大量不同的人群,包括有組織文化演出、觀賞文藝活動、休閑散步、運動健身、流動攤販買賣等等,對于廣場空間的管理,不僅需要市政人員的參與,更需要市民群眾自覺參與。因此,在利用廣場空間進行群眾文化活動時更應該具有以下自覺意識。
1、公共秩序意識
廣場作為公共的活動資源,無論是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者還是一般參與者,都應該遵循一般的公共秩序,不能因為文化活動的開展而干擾交通秩序、生活秩序等。
2、公共空間意識
公共空間相對于私人空間而言,然而兩者并不是割裂的存在。公共活動廣場周邊也有私人建筑住宅區(qū),一般而言公共空間有更大的自由性,但不能因為公共空間的自由而影響甚至侵犯私人空間的權益,如現(xiàn)在突顯的“廣場舞大媽”現(xiàn)象,則是由于廣場噪音管理的不合理,造成了社會矛盾。在公共廣場開展活動,還得兼顧私人空間的權益,才是完整的公共空間意識。
3、公眾安全意識
安全是所有活動開展首先要考慮的因素,在公共廣場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安全利益涉及面更廣,因此策劃、組織、開展活動前必須要考慮周到,自覺杜絕有導致公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危險的活動。即使一般的群眾文化活動,組織者也要有意識地做好安全預案。
公共活動廣場在現(xiàn)代城市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同時也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但由于廣場面積的限制,市民在參與過程中難免覺得捉襟見肘。作為群眾文化工作者,除做好文化活動的常規(guī)化組織工作外,多考慮利用廣場性質的優(yōu)勢之處,因地制宜整合廣場空間,更大地發(fā)揮公共活動廣場的功能,更好地滿足市民的各項休閑娛樂需要,進一步加強文化凝聚力及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打造好“城市會客廳”,描繪出一張與時俱進的城市文化名片,是我們應該更深入開展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