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影作為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其他藝術形式一樣,電影的取材雖源于生活,但又與現實生活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將意境觀念導入電影理論,他所反映出的是中西方的哲學觀、藝術觀乃至思維方式和精神氣質之不同。電影作為一種文化形態(tài),折射出來的是不同民族之間文化的差異。從這個意義上講,談論意境就是談論民族的人文精神,就是談論民族的獨特的文化觀念。從認知的角度來看,我們總是借助主觀感官來認識世界,在不同文化形態(tài)下的信仰、價值觀、習俗等認知的外在表現形式共同構建成為文化模式。而西方的文化所表現的是對生命的追問,對人生的思考。每種民族文化都傳達著本民族獨特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包含著本民族獨特的歷史精神和人文智慧。
【關鍵詞】意境;藝術觀念;生命尊重;人文精神
一、王家衛(wèi)電影的意境觀念
意境是中國古典美學的一個詞匯,指的是詩詞、書畫、戲曲、諸藝術門類中,運用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所創(chuàng)造的,以自然景物為媒介,抒發(fā)主觀情思與生命感悟的,意象契合、情景交融、令人回昧無窮的藝術境界。電影《重慶森林》運用的是斷裂性的敘事結構,整部片子是具有濃重寫意性的風格。影片不以故事的講述和線性敘述為目的,致力于對某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緒、意念及氛圍的營造。王家衛(wèi)導演總是將這種意境話的創(chuàng)作手法運用到自己的電影中,如《一代宗師》講到武林是假,人生的滄桑是真,傳達了一個人所必經的成長過程——“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在《東邪西毒》中,王家衛(wèi)表達了對人生不同階段的認識,“每個人都會經過這個階段,見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可能翻過山后面,你會發(fā)現沒什么特別?;赝?,可能會覺得這一邊更好?!痹凇兑淮趲煛分?,這個認識變成“一個人只有翻過一座山,才能將眼界打開”。“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有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講到了這種寫意性的風格追求照應著從《阿飛正傳》到《東邪西毒》的藝術探索,即通過視聽覺強有力的沖擊、濃烈的色彩對比、精心灑脫的面面構成、夸張變形的空間構成來抒發(fā)導演的詩意追求。
二、電影《死亡詩社》--生命存在的意義
影片出現的場景是在美國威爾頓預備學校中,溫暖的桔黃色調,悠悠的風笛,類似教堂構造和布局的札堂,包裹著的是令人室息的刻板和壓抑。基廷老師將智慧之光點燃在了學生的心中,他為大家開辟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也是一個充滿幻想和虛無飄緲的世界,一個與現實格格不入的世界。學生們在山洞里作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追求自由,實現個人價值。但是他教給大家反叛的精神和支柱,卻沒有教給大家與現實斗爭的方式,他甚至將現實主義部分的詩歌也跳了過去。在這樣歷史悠久的時代中,秩序是如此的強大,現實是如此地嚴峻和殘酷,這些末成年的孩子還沒有足夠的力量破舊立新,只能在浪漫主義詩歌虛幻的國度里讓思緒隨風飄揚?;⒗蠋燑c然了孩子們青春期的操動和對自由的夢想,卻沒有尋找到與現實搏擊的方式;他低估了傳統的力量,是傳統一直培育著這些孩子們,在巨大的傳統思想和秩序權威面前,孩子們還是軟弱無力的。最終尼爾選擇了自殺,因為他自己不能選擇自己的人生,一切都是被父親所安排。他是痛苦的,在自由面前他選擇了逃避,他步入叢林,因為他希望生活得有意義。他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當他生命終結時,發(fā)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他懂得了生命意義存在的價值,當年輕時,可以為崇高的理想而選擇光榮的死,當年長時,可以為崇高的理想而選擇卑賤的活。我們每個人都應是守望者,守望我們的心智,我們的理想,以防它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墜落和被自己遺忘。在平庸的活著和無悔的死去這兩者之間,我義無返顧地選擇后者。因為“人因夢想而偉大”。
三、《入儉師》--對生命的尊重
在影片中,我們能感受到,無論是誰,在短暫而漫長的人生中歡笑、哭泣之后.都會迎來死亡人生的—切夢想都會隨著一縷青煙永遠消散?!度他|師》讓我們重新思考人生,思考自己與家人的血緣關系。電影從頭至尾充滿了對生命的尊重。入殮師讓死者與生者都得安祥,讓逝者整潔、美麗地離開入世,給死者最后的尊嚴。影片中,大悟演奏的悲愴而莊嚴的大提琴曲回響在山形縣莊內平原的遠山近水之間.引導著死者的亡靈升天。琴聲中,成群的白天鵝翩翩起舞,騰空而去。那是往生者的靈魂離開人世.前住另一個世界。在大千世界中,我們見到、熟知各種各樣的人,在死亡的那一刻來臨之際,我們都會感到自己的渺小,對自己人生的回顧,是那么的可愛,值得被尊重。哪怕是只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內心都會得到安慰,這是人原本的樣貌。是對生命的尊重,對未來的可期,人與人之間的彼此接納和安慰。
結 語
電影作為一門藝術,通過獨特的審美方式反映現實.通過銀幕故事的敘述、銀幕形象的塑造來體現我們時代的審美態(tài)度和審美理想。電影是一種敘事藝術,在對民族美學的繼承中,電影從古典小說、戲劇中可以獲得比較直接的啟示。將意境觀念導入到電影藝術中來,給我們了一種看世界的新方法。以主客觀結合、虛實結合的一種詩化的藝術形象來描述人生。意境觀念在不同文化狀態(tài)下呈現出來的電影美學是不同的,但是神韻的存留足以讓我們回味無窮。
參考文獻:
[1]牛宏寶.美學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2]亞里士多德·羅念生譯.修辭學{M}.北京:三聯書店,1991年.
[3]周安華.電影藝術理論[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年.
[4]郝建.影視類型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年.
作者簡介:
李鵬飛(1992--),男,漢族,河南洛陽人,沈陽師范大學戲劇藝術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戲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