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夏
摘要:一場對時代人心的反思,善與惡、罪與罰、魔性與神性,充滿糾結(jié)和拷問。陳雀替對深痛的歷史清算止步于剎那的神性降臨,她最終沒有以惡制惡,自己也重新獲得了生命的救贖。
關(guān)鍵詞:古典;悲情;詩意;人性;救贖
中圖分類號:I206 ? ? ?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19)10-0015-02
一位已近不惑之年的女人,遭遇了她人生中的大變故。她的丈夫有了外遇,出軌了。離婚手續(xù)辦完以后,她出門旅行。沒有設(shè)計路線,沒有預(yù)定,一切隨心所欲。她來到了黃河邊上的一個小鎮(zhèn)。一個晚上,她在盲藝人的書文里和一個叫做紅彩云的女子相識。曾經(jīng)記憶中的至親與盲藝人口中的舊時代美人重疊在一起,她的心里出現(xiàn)了一涌一涌的東西。像是獲得了某種指引,她看見了一座荒涼頹敗無人居住的院落,那是傳說里那對苦命鴛鴦想要偕老廝守一生的家園。看著夕陽下這靜穆、遼闊、輝煌、美麗的廢墟,她決定要做些什么。也許是感動,也許是贖罪。不久后,一個叫“云蘆”的民宿精品客棧在那里出現(xiàn)了。一切都很美好,直到那一天,過去的痛苦與噩夢再一次降臨在她的身上。這一次,她心中的惡之花又一次綻放。但是,隱藏在她心底里的那份最真摯的善出現(xiàn)了,她完成了對自我的一次人性的救贖。
1 充滿詩意的民間傳統(tǒng)
“奇聞怪事常發(fā)生,年長誰也數(shù)不清,二百年興盛如刮風(fēng),世事更改不容情……”一曲終了,三弦一撥,如同重重嘆息,使人回味無窮。民間傳統(tǒng)藝術(shù)三弦琴書是黃河陜北、晉西一帶流傳的一種民間曲藝,彈唱者都是盲人,明眼人不入行是他們祖?zhèn)鞯慕渎伞那懊に嚾藗兙慈?,年年要開三皇會,這是一項盛大的祭祀儀式。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工業(yè)化現(xiàn)代化的發(fā)展,民間傳統(tǒng)藝術(shù)逐漸消散,三弦琴書也不例外。神書不說了,閑書不打了,三皇會消失了,明眼人也破天荒入了行?!皟x式”在我們這個追求高效發(fā)展的時代都已經(jīng)漸漸被淡忘了。民間傳統(tǒng)藝術(shù)中的儀式是一種氣氛,更是一種心境。它其實是對逝水人生的某種照耀和點燃,是凡俗生活中的詩意與審美,是舊時人對生活的命名。像重陽的登高,寒食的不舉煙火,七夕的乞巧等等。這些充滿著詩意的民間傳統(tǒng)正悄然游離于我們的生活之外?!懊耖g的傳統(tǒng)意味著人類原始生命力緊緊擁抱生活本身的過程,由此迸發(fā)出對生活的愛與憎,對人生欲望的追求,這是任何道德說教都無法規(guī)范,任何政治條律都無法約束,甚至連文明、進(jìn)步、美這樣一些抽象的概念也無法涵蓋的自由自在。”它們的消逝將會讓我們承受無盡的曠世孤獨。因此,我們需要去呵護(hù)好現(xiàn)在存留下來的民間傳統(tǒng),追尋它們的古典詩意。民間習(xí)俗的延續(xù),民族傳統(tǒng)的傳承,他們身后所蘊(yùn)含的古典詩意需要在現(xiàn)實中被呵護(hù),并為我們所追尋。
2 悲情的凄美愛情傳說
一個盲藝人,手彈三弦,腳綁響板、銅镲,自敲自打自彈自唱三弦琴書,他唱的是舊時光,唱的是一個年輕女人的故事,一個充滿著古典氣息的凄美愛情故事。故事講述一位名叫紅彩云的女人,因抗?fàn)幣f式買賣婚姻的命運(yùn)只身流落到了繁花之地,成為了紅遍河口的神女。終于她遇到了一個心愛的男人,一個英俊瀟灑、重情重義,可以不顧一切后果娶她為妻的男人。但是天妒有情人,在新婚燕爾之時這個男人突然暴病身亡,而她也因悲痛不已隨之而去。對于一個在風(fēng)塵中賣笑的女子,她的心里是多么渴望擁有一份純真的、可以依賴的愛情啊。當(dāng)她的生命里出現(xiàn)了那個男人后,她的一切也就自然成為了他的一部分。因此,他的死帶給她的就是萬念俱灰。一份可以超越生死的愛情,是極具浪漫主義色彩與詩意的。紅彩云與男人的之間的愛與死也同樣極具生命悲情,他們的情感動了這座滿身銅臭的城,也感動了陳雀替。但丁說過:“愛情使人心的憧憬升華到至善之境。”一份真摯的愛情,亦是人性光輝之處的顯現(xiàn),它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一種審美享受,更是對人生真諦的某種深處的了解。
3 文革影響下的人性之惡
“文革”是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產(chǎn)物。“這場本來以‘純潔革命隊伍為目的,以‘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繼續(xù)革命為綱領(lǐng)的文化革命,最終所帶來的卻是最徹底的、最廣泛的阻擋不住的歷史大漂流。當(dāng)初手中高舉的革命旗幟,眨眼之間變成了漂流的風(fēng)帆。當(dāng)初最神圣的一切崩塌在地的時候,人們眼前看到的是玉石俱焚的廢墟和垃圾……在文革給人帶來的眾多苦難中,最大是莫過于對人性的壓制、扭曲、異化及嚴(yán)重的身心摧殘。人性之惡在這場血淋淋的盛宴中彰顯地淋漓盡致。少女時代的陳雀替本擁有著幸福而又安寧的生活。直到那一天,她的母親在大字報上被公布為妓女,父親成了國民黨反動軍官。一切曾經(jīng)的美好瞬間變得支離破碎:她受到了班級里所有人的排擠,母親被剃成陰陽頭抓去游斗,父親被抓去勞改,哥哥姐姐為了和家里劃清界限再也沒有回過家。以秦繼紅為首的學(xué)生,逼著她去看她母親被批斗,讓她喊:“打倒反動臭妓女吳彩云。”在游行中,她的同學(xué)們,那些孩子,帶著她們所謂的信仰,欣賞著這種殘忍的游戲。她們的人格已經(jīng)被異化,呈現(xiàn)出的是時代影響下的群體性的生命之惡。而身為母親最疼愛的小女兒的她,也承受不了這種千鈞重的壓力及心靈的傷痛。她也做出了一個讓她后悔一生的決定。在母親將自己的生死交給她來抉擇時,她選擇了放任母親的死亡,打破了母親存留下來的最后一點點希望與幻想。母親投向湖水時是多么的凄涼、傷心、絕望。不僅僅是因為文革給她帶來了無法磨滅的永恒傷口,更是她的骨肉至親選擇讓她死亡。陳雀替被動生長出來的惡也在這里無限放大。這是個死不足惜的年代。親情、友情、愛情,可以在一夜之間便走到它們的反面。在她與在被游斗時母親對視的逢隙間留下的歷史剪影和透露出人情的冷漠足以讓人體味歷史的暴虐、心靈的荒漠和世間的非人。而在文革過去了幾十年后,有些經(jīng)歷過的人還是沒有發(fā)現(xiàn)那個冰冷、絕望的時代的錯誤,甚至將此引以為傲?!拔也贿@樣認(rèn)為,我很珍惜我的少年記憶,我感懷我有一個風(fēng)云激蕩的青少年時代?!鼻乩^紅是如此坦然而又磊落地回憶那個時代。“繼紅,為我們的少年時代,干杯!”“砰”地一聲響,幾只酒杯碰在了一起,那是歲月的聲音。她們突然都有點激動。在這里,以秦繼紅為首的幾人的人性之惡再次被渲染地淋漓盡致,從而也反映出了作者對人的丑惡靈魂的無情鞭撻。02757063-5DE6-40F0-A09E-535A2B7CF61B
4 人性的本真與自我救贖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對人性的本真純潔善良的看重,是一道特殊的風(fēng)景。而在現(xiàn)代人格意境中去尋覓和呼喚那種人性原有的善良、寬厚和悲憫情懷也是一個重要的時代命題。在因為自己的選擇“害死”了母親后,陳雀替的心中便有了一個傷口,一直滴著永難凝固的鮮血。她背著精神的重負(fù)與苦難走過了半生的歲月。“我是個罪人,我知道我得用一生來贖罪。我也不奢望上帝和一切神明的原諒。我更知道我不配得到人世間那些凡俗的幸福。當(dāng)我感到幸福時,我會害怕,我不相信幸福會降臨到我的身上,我知道它們會轉(zhuǎn)瞬即逝。當(dāng)不幸來到時,我會長吁一口氣,我知道這才是屬于我的結(jié)局,我最終的命運(yùn)。我承受的一切厄運(yùn),那是我贖罪的方式,也是我對母親的懺悔……”因為陳雀替心中所具有的本真與善良,她無時無刻不在遭受心靈的譴責(zé),這也是她對過去那個錯誤決定的漫長贖罪。羅曼羅蘭說:“善與惡在川流中是混雜的。但是,每個人都在他的生活過程中改造自己的血液。陳雀替就是在這半生中慢慢剔除自己惡的血液,不斷地進(jìn)行自我救贖。直到那一天,以秦繼紅為首的幾人出現(xiàn)在了云蘆,她們對悲痛歷史的淡漠甚至是贊美深深刺痛了陳雀替那顆早已千瘡百孔的心。她心中善的防線被惡再一次攻破,她想用毒藥殺死那些罪惡的人,然后了結(jié)自己。在秦繼紅以“那是我們少年和青春珍貴”挑釁的話語非要聽《紅燈記》之時,在呂亞非唱出那激昂與豪邁的鐵血唱詞之時。陳雀替猛然感到了劇烈的心痛,為一切,為被戕害的、摧殘的一切。但是人性的本真與善良的力量是偉大的。陳雀替的善戰(zhàn)勝了她心中的惡:讓她在純潔善良的小莜麥面前做出如此殘忍的事,她是萬萬做不到的。她內(nèi)心的善良與悲憫使她不會去以惡制惡,即使她是一個被仇恨折磨、燒灼的女人。“你在做什么陳雀替?”一個冷峻的聲音在她心里這么問。這一刻,是神性對她的拯救。人生是一種追求,是對真善美的追求。馬克斯·韋伯曾說:“我們希望培養(yǎng)和鼓勵人最有價值的東西:個人責(zé)任心,對高尚的追求,對人類精神和道德價值的追求,幫助人們在不可避免的生存斗爭及其苦難中,維護(hù)人最美好的東西。我們愿意為民族保留下去那些肉體和情感的美好品質(zhì)?!比欢谖镉麩o限膨脹的當(dāng)代社會,高尚的精神品質(zhì)越來越被視為荒謬,人性中古老的善良和純真逐漸消散。陳雀替對于我們來說是值得尊敬的,她身上的純真、善良、悲憫正是我們現(xiàn)代人需要去追尋的詩和遠(yuǎn)方。恩格斯說:“思維著的精神是這個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币虼?,我們需要用人性中的真善美作為養(yǎng)料,澆灌這朵最美麗的花朵,讓她能夠盡情地綻放,讓這個世界充滿愛與明亮。
參考文獻(xiàn)
[1]黃莉.詩意與悲情[D].江西師范大學(xué),2008.
[2]馬越.無名時代的精神救贖[D].重慶師范大學(xué),2014.
[3]孫梅.永恒對立的傷口——閱讀蔣韻[J].河北理工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版),2003(02):142-145.
[4]張赟,蔣韻.生命悲情、死亡與精神家園——作家蔣韻訪談[J].遼寧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5(04):161-166.02757063-5DE6-40F0-A09E-535A2B7CF6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