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紅梅 馬吉坡 李富占 周永志 伊松白 齊家琢 史玉田 王中鋒 王保國
隨著經濟建設的高速發(fā)展和廣大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中藥材的生產發(fā)展、質量規(guī)格等標準化問題,已提到重要的地位上來。然而部分農戶在生產過程中,一是對中藥材生長習性,環(huán)境條件不熟悉,在品種引進,試種、栽培生產上,失敗的教訓屢有發(fā)生,給生產造成極大影響;二是種植、管理粗放,表現(xiàn)在連作栽培,病害嚴重;種植密度大,通風透光不好;氮肥施用過量,施用腐熟農家肥較少;大水漫灌,地力不足;病蟲害防治中重治輕防,盲目用藥等突出問題,都直接或間接影響中藥材的產量和品質,因此,中藥材單產一直處于中低產水平,需要亟待解決。
針對以上問題,課題組8年來,先后引進、試驗示范中藥材新品種20多個,示范區(qū)良種覆蓋率90%,其中,2010—2014年從外地引進品種有日本三島柴胡、杭州菊花、懷地黃、懷山藥、懷牛漆、日本栝樓、金狀元(地黃)、廣西85-1號(葛根)等8個品種。2015—2018年從外地引進品種有馬拉爾紅皮甘草、亞洲百合、廣藿香、南蒼術、興安白芷、關防風、蘄艾、綿黃芪、掌葉大黃、紫花地丁、川芎、巴東獨活等13種,通過試驗示范,以上21種中藥材植物已成為栽培生產上的當家品種或搭配品種。2010年以來野生馴化品種有知母、半夏、何首烏、貝母、龍膽、桔梗、柴胡、黃芩、甘草、射干等10種。改良品種有大花菊花、大葉型蒲公英、草藿香、薄荷、白附子、寬葉黃芩、白花桔梗、白術、裕丹參、荊芥等10種。通過試驗示范,以上20種中藥材植物已成為栽培生產上的當家品種或搭配品種。從遺傳角度,改善中藥材品質,提高產量,增加花色種類,豐富中藥材市場。
一、確立中藥材作物栽培季節(jié)
冬播中藥材種類12種,有艾草、獨活、白術、黃芪、黃芩、桔梗、款冬花、佩蘭、葛根、遠志、澤蘭、川芎等,栽培時間,白露至大雪。春播中藥材種類21種:有連翹、知母、龍膽草、地黃、防風、半夏、荊芥、前胡、紫蘇、何首烏、黨參、補骨脂、麥冬、瓜蔞、蒼術、沙苑子、山藥、丹參、板藍根、草決明、羌活。栽培時間為3月1日至立夏。夏播中藥材種類10種:有薏苡、牛膝、藿香、大黃、柴胡、甘草、百合、菊花、瞿麥、益母草等。栽培時間從立夏至小暑。秋播中藥材種類17種:有南沙參、射干、紅花、夏枯球、元胡、玄參、蒲公英、苦參、地丁、金銀花、白芷、白芍、牡丹、薄荷、白附子、紫草、牛蒡子等。栽培時間從小暑至白露。
二、標準化生產配套技術
(一)示范應用育苗技術
通過建立組織培養(yǎng)中心,利用技術依托單位的組織培養(yǎng)和快繁技術,對長期采用無性繁殖可能帶有病毒而影響產量和品質的中藥材進行脫毒快繁,在示范區(qū)內推廣應用脫毒種苗。利用組培快繁技術,對新引進的優(yōu)良品種進行快速繁殖,工廠化生產優(yōu)質種苗,為優(yōu)質、高產、高效產品生產打下堅實基礎,從而全面提升示范區(qū)及其周邊地區(qū)的中藥材生產水平和產品質量。
(二)示范應用無公害生產技術
由于示范區(qū)及周邊區(qū)域的水資源、土壤和大氣質量狀況已通過有關部門的測檢,各項指標均符合無公害中藥材生產要求。因此,該項目實施過程中選用抗病新品種、培育壯苗、推廣高畦栽培、合理密植、膜下滴灌、科學使用肥料、不同作物輪作等農業(yè)措施,應用物理防治、生物農藥防治,杜絕使用劇毒、高殘留農藥防治病蟲害,創(chuàng)造不適宜病蟲害發(fā)生、發(fā)展的小氣候等綜合防治措施,嚴格按國家農業(yè)農村部和省、市有關無公害生產操作技術規(guī)程進行栽培管理和采后處理,保證中藥材產品達到無公害標準。
(三)示范應用土壤培肥及施肥技術
土壤有機質是土壤當中最活躍的部分,是土壤肥力的基礎。一般中藥材最適宜土壤有機質質量分數(shù)在3%以上,而示范區(qū)土壤化驗有機質質量分數(shù)在1%左右,嚴重缺乏土壤有機質,已嚴重影響到中藥材產量和質量。因此,必須增加土壤有機質,增施有機肥2000~5000 kg,并施用輔助微生物肥、合理施用氮肥和增施磷鉀肥及微肥等技術,做到基肥與追肥相結合,有機肥與氮磷鉀相結合,氮磷鉀與微肥相結合的平衡施肥技術。
(四)示范應用節(jié)水灌溉技術
在示范區(qū)部分地塊建設微噴灌設施,以滿足培育壯苗的需要;在生產大田擬采用膜下塑料軟管滴灌帶暗灌、和移動式噴灌技術,該灌溉方式節(jié)水,成本低,操作方便,又能降低空氣濕度,從而顯著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同時,根據(jù)各類中藥材不同時期對水分的需要,采用溝灌、淋水、灑水等不同灌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