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云霞
一、常見的藥害癥狀
藥害是指農藥或激素施用不當而引起的植株各種病態(tài)反應,包括組織損傷、生長受阻、植株變態(tài)、減產等一系列非正常生理變化。按農藥的施用到藥害發(fā)生的時間長短,藥害分為急性、慢性兩種。急性藥害表現為噴藥后幾小時到3~4 d出現明顯癥狀并發(fā)展迅速。癥狀主要表現為燒根、凋萎、落花落果等。慢性藥害是指在噴藥后,較長時間才引起明顯反應,一般生理活動受到抑制,恢復時間比急性藥害所需時間長,其危害性往往比急性藥害大。
(一)斑點
斑點,干邊主要發(fā)生在葉片上,有時也在莖稈或果實表皮上。常見的有褐斑、黃斑、枯斑、網斑、葉緣焦枯等。藥斑與生理性病害的斑點不同,藥斑在植株上分布沒有規(guī)律性,整個地塊發(fā)生有輕有重。而與侵染性病害引發(fā)的病斑相比,藥害引發(fā)的斑點大小、形狀變化大,一般不受葉脈限制,沒有發(fā)病中心。
(二)黃化
黃化可發(fā)生在植株莖葉部位,以葉片黃化發(fā)生較多。引起黃化的主要原因是農藥的使用阻礙了葉綠素的正常形成,藥害引起的葉片發(fā)黃常常由黃葉變成枯葉。
(三)畸形
由藥害引起的畸形可發(fā)生于作物莖葉和根部,常見的有卷葉、叢生、腫根、畸形果等。藥害引起的畸形與病毒病引起的畸形不同,前者發(fā)生較為普遍,植株上表現為局部癥狀;后者往往表現為系統性癥狀,常伴有花葉、皺葉等癥狀。
(四)蕨葉
由藥害造成的蕨葉,一般可造成葉片深綠發(fā)暗、茸毛發(fā)白,葉片厚而硬,植株間蕨葉發(fā)生程度差異不明顯,沒有發(fā)病中心,通常是激素使用過量或激素積累造成。
(五)根系受損
藥害引起的根系受損往往整株都有癥狀,生長發(fā)育緩慢,常造成死棵,植株根系被破壞,但輸導組織無褐變,沒有發(fā)病中心,一般是由于沖施藥劑濃度過大造成的。而植株染病引起根系受損,根莖輸導組織堵塞,當陽光照射時,植株水分蒸發(fā)量大,植株萎蔫后失綠、死苗,根莖維管束常發(fā)生褐變。
(六)生長停滯
藥害引起的植株生長緩慢癥狀,往往植株比較矮小,有時會出現生長點消失的現象,主要是由于溫度過高時噴施控旺藥劑導致。
二、預防措施
(一)按照使用說明施藥
嚴格按照藥劑使用說明進行施藥,禁止隨意加大藥劑用量,縮短安全間隔期等。
(二)科學合理搭配
要根據不同藥劑的理化性質,合理搭配,最好要在大規(guī)模應用之前進行預實驗,確認使用情況。另外,藥劑混用應選用塑料器皿,并在藥劑混用后清洗干凈,防止下次使用產生藥害。
(三)掌握好施藥時間
中午高溫或田間溫度較低時,盡量不施用藥劑。就噴霧法施藥而言,露地蔬菜一般以下午施藥為宜,有利于發(fā)揮藥效,防治效果比較好。但在日光溫室蔬菜病蟲害防治中,由于溫室特殊的生態(tài)系統,下午施藥容易造成較長時間的飽和濕度,更易造成病害的流行,所以溫室施藥,一般選擇在11:00之前進行。
(四)根據植株自身情況施藥
不同蔬菜對不同類型藥劑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種蔬菜不同發(fā)育時期對藥劑的敏感性也不同。因此,要根據蔬菜的類型和長勢增減藥的倍數,如瓜類苗期對三唑類藥劑比較敏感,要注意使用濃度。
三、解救措施
當田間發(fā)生藥害時,及時分析產生藥害的原因,采取相應補救措施。必須針對農藥性質及藥害輕重程度,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搶救。
(一)噴水洗藥
若是葉片和植株噴灑藥液引起的藥害,且發(fā)現得早,藥液未完全滲透或吸收到植株體內時,迅速用大量清水噴灑受害植株,反復噴灑3~4次洗藥,并配合追肥松土,促使根系發(fā)育,可迅速恢復作物的正常生長。
(二)及時通風
對有害氣體積累以及使用煙霧形成的藥害,要加強通風,增加通風時間,及時通風,保證空氣流通,增加通風時間,減少藥害,將損失降到最低。
(三)追肥促苗
如葉面已產生藥斑、葉緣焦枯或植株焦化等癥狀的藥害,噴水灌水洗藥根本無效,可隨水沖施速效肥料及復合甲殼素有機水溶肥料,強化植株根系,促進植株快速恢復生長,還可以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及中微量元素等,減輕藥害程度。
(四)灌水排毒
對一些土壤施藥過量和一些除草劑引起的藥害,可適當灌排水或灌水洗藥降毒,這樣可減輕藥害
程度。
(五)摘除受害處
及時摘除蔬菜受害的果實、枝條、葉片,防止植株體內藥劑繼續(xù)傳導和滲透。
(六)使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
根據引發(fā)藥害的農藥性質,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減輕藥害。如噴施多效唑過量后,可通過噴施赤霉素緩解。一般情況下,可用復合甲殼素、蕓薹素、海藻素等進行葉面噴施來緩解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