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平
真正的燈,絕不是只照耀腳下的路,給行者平坦的路徑和安全的去向。真正的燈,一定是直抵心靈深處,讓人們在任何時候都能找到前行的勇氣。
這盞燈,就是富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色彩的教育之燈。
孔子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p>
野荒民散之境,四荒八極之地,篳路藍縷的師者,卻氣定神閑,安之若素,眉宇間充滿的是對信仰的執(zhí)著。
子路怔在原地,良久。凄風依舊,腹饑未止,一腔不平與怒氣卻已不知去向……
孔子之教,以培養(yǎng)君子為目的。君子,有弘毅之責,有懷德之能,君子行天下,應有君臨天下的氣魄和擔當。
君子之教,這是孔子為教育點起的第一盞明燈。
君子的優(yōu)秀品質(zhì)是“仁”,仁的本質(zhì)是“愛人”。老子是孔子敬佩的師長,老子卻從不說“愛”。他只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無所偏愛,任憑萬物自然生長;圣人無所偏愛,任憑百姓自己發(fā)展。因為無偏愛,所以對一切一視同仁。在老子心中,公平公正就是大愛的本質(zhì)。
這何嘗不是對愛的教育最好的解讀!
因為公平,沒有哪一個學生會由于自身的不足而被排斥;因為公正,每一名學子都能綻放自己的與眾不同。好的教育環(huán)境就是信任每一個、關愛每一個、成就每一個。費孝通先生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惫饷鞯氖澜?,就是由心懷大愛、相互包容、彼此信任的群體鑄就的。
大愛,是教育之燈最溫暖的色彩。
君子之風與博愛公正,正是教育者自點心燈的兩柄燭火。
我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有一次發(fā)現(xiàn)有名學生因為吸煙將手指熏黃,于是勸其戒煙。不服氣的學生說:“您不是也吸煙嗎?”只這一問,從此張伯苓戒了煙。吐辭為經(jīng)、舉足為法,中華文化綿延不絕于每一個人“修己安人”的狀態(tài),興旺于言傳身教的點點星火。
每一個老師都可以成為那盞燈,且必須成為那盞燈。這盞燈,閃耀于師者風范,化之于滄桑眾生,心心相傳,匹夫不輟。
這是一盞不滅的中華文化之燈,是一盞溫暖的教育之燈。
(作者系山東省特級教師,山東省教師遠程培訓專家,國培專家,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