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允娟
【摘要】新課改要求語文閱讀教學模式進行不斷改革,因為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小學閱讀教學的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開發(fā)地方資源,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效率?;诖耍覍⒎治雠c討論如何提高本土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本土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新時期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質量雖然有所改進,但在學生閱讀訓練方面沒有得到落實。這要求語文教師從本土文化人手,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語文教師可以將本地區(qū)的歷史文化名人、名勝古跡、鄉(xiāng)土小吃、自然農作物等融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這有利于提高語文閱讀的有效性。
一、提高本土化小學語文閱讀的重要性
與其他學科相比,學好語文閱讀不僅需要扎實的語文基礎,而且需要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投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語文教師要在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的同時,結合本土資源,這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閱讀水平。同時,一些學生在學習語文閱讀時,語文閱讀學習效果不理想,導致學生厭學等不良情緒。語文教師將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閱讀材料引入學生的閱讀中,可以引起學生的閱讀欲望,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質量。
二、本土化小學語文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充分挖掘本土自然資源,降低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本土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語文教師沒有著眼于本地區(qū)豐富的物產資源以及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語文教師僅僅停留在口頭的講授,忽視了小學生的感性認知,這嚴重降低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沒有充分挖掘本土人文資源,閱讀方式單一
在本土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語文教師在講解地域人文文章時,沒有結合當?shù)氐娘L土人情、文化現(xiàn)象等。而且,語文教師的閱讀方式單一,沒有帶領學生進行對比閱讀,導致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三)沒有充分挖掘本土歷史資源,學生閱讀感悟不深 在本土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語文教師沒有結合本地區(qū)豐富的歷史資源,導致學生對歷史文章的學習興趣不高。同時,小學生普遍認為歷史文章的難度較大,而教師沒有結合本地區(qū)的名人精神、地方文化,導致學生的閱讀感悟不深。
三、本土化小學語文閱讀中采取的措施
(一)挖掘本土自然資源,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深入挖掘語文教材,并且根據(jù)本土自然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小學語文閱讀教材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描寫,僅僅依靠教師一味講解,不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特別是農村學校的物產豐富,語文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相應地走進白然的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語文教師要讓學生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河流山川等,感受作者描繪語言的表達。同時,語文教師挖掘本土自然資源,也可以讓小學生了解到農作物的名稱、特點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小學語文教師充分挖掘本土化自然資源,有助于學生結合直觀的了解,加深對語文閱讀知識的了解。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實踐時,也可以與該地區(qū)著名景點結合起來。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當?shù)靥厣包c開展主題活動,讓學生介紹當?shù)刂包c,由此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景點或者某種農作物作為介紹對象,課后收集資料、圖片,或通過實地考察體驗美景,觀察農作物,還可以讓學生結合上課所學的景物描寫手法,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海濱小城》這一節(jié)課時,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本土自然資源,開展“我愛我的家鄉(xiāng)”的實踐活動。語文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人手,聯(lián)系自己的經歷和生活經驗,想一想自己家鄉(xiāng)有什么特色,再讓學生在觀察與觸摸中,了解農村常見的水稻等農作物,讓學生增強對家鄉(xiāng)的了解。最后,讓學生選擇自身喜愛的家鄉(xiāng)的景物或者農作物,運用《海濱小城》課文中學到的景物描述方法,上臺介紹家鄉(xiāng)的美景與農村常見的農作物。由此積累學生生活經驗,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語文教師也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家鄉(xiāng)的自然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二)挖掘本土人文資源,加強閱讀對比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本土人文資源,加強對比閱讀,由此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較少,只能通過教師的傳授才能獲取知識。特別是農村學校的學生交通不便,學生的文化生活匱乏,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閱讀視野。
由此,語文教師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的人文資源,讓學生可以與教材中的地域人文描寫作對比,使學生在對比中提升閱讀的有效性。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讓學生在感悟書本上的人文風情時,可以直觀體驗到本地區(qū)的文化現(xiàn)象與風土人情。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文化探索活動。
一方面,語文教師在選擇閱讀素材時,可以選擇與當?shù)仫L土人情類似的文章;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走進家鄉(xiāng),通過調查,了解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風土人情、傳統(tǒng)服飾等。同時.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家鄉(xiāng)經濟狀況,再讓學生根據(jù)白身的觀察情況和收集的數(shù)據(jù),談談家鄉(xiāng)發(fā)展自身的建議,培養(yǎng)學生為家鄉(xiāng)做貢獻的意識,滲透語文的德育價值,由此激發(fā)學生熱愛鄉(xiāng)村的情懷和對文化尋根的興趣。在人文實踐活動結束后,語文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回歸課本,讓學生通過收集的本地區(qū)的人文資源與閱讀語文教材中作者的地域人文進行對比,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端午粽》這一節(jié)課時,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本土人文資源,課前收集本地區(qū)端午節(jié)的風土人情。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繹本地區(qū)的端午節(jié)的習俗,如劃龍舟、吃粽子、畫額等。同時,語文教師也要讓學生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再讓學生為家鄉(xiāng)宣傳端午節(jié)設計朗朗上口的廣告語言,由此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加強學生對閱讀文章的理解。
(三)挖掘本土歷史資源,提高學生的閱讀感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充分挖掘本土歷史資源,提高學生的閱讀感悟。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歷史描述文章,由于歷史距離學生過遠,僅僅依靠教師的講授,很難讓學生體會歷史描寫背后蘊含的感情與文化。由此,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時,要把教材資源與本土化資源充分結合。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家鄉(xiāng)的歷史。語文教師可以把當?shù)氐臍v史背景引入閱讀教學中,引起學生閱讀的欲望,進而讓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基礎上了解當?shù)氐臍v史文化。語文教師也可以介紹地方文化的發(fā)展,讓學生了解當?shù)氐臍v史名人。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閱讀有關名人的文章,讓學生感受名人的奮斗史,由此豐富課堂內容,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曹沖稱象》這一節(jié)課時,語文教師要充分挖掘本土歷史資源,開展“家鄉(xiāng)歷史名人知多少”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找尋家鄉(xiāng)有沒有類似“曹沖”的歷史名人,從而完成家鄉(xiāng)歷史名人的調查,完成語文教師制作的歷史表格,之后再讓學生派小組代表,講解家鄉(xiāng)歷史名人的事跡。最后,語文教師再進行總結與歸納。在學生有了一定了解后,語文教師帶領學生觀看相關材料,閱讀相關的歷史書,鼓勵學生學習名人精神,開動腦筋思考問題,由此體會曹沖“遇事冷靜、肯動腦筋”的特點,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四、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語文教師應深刻理解鄉(xiāng)土文化的內涵,加強本土化閱讀教學。語文教師要設計有效的教學策略,通過豐富多彩的語文閱瀆實踐活動,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由此提高語文閱瀆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曾紅梅.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和提升策略[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 40).
[2]廖麗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分析[J].華夏教師,2018(25).
[3]樊紅兵.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9(3).
(責任編輯 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