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同學(xué)們好,我是百變老師。在新的一年里,我首先想與你們分享寫景類習(xí)作的技巧和方法。話不多說,咱們開啟寫景之旅第一站——四季的魅力。
可愛的孩子們:
從小學(xué)一年級開始,我和我的四季兄弟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你們的日記、作文中。不過你們好像是商量好了一樣,只要描寫我,就離不開春姑娘。唉!一開始我看到你們小文中的春姑娘,還有點兒沾沾自喜;可是在看到千篇一律的春姑娘之后,我怎么就覺得我成了“蠢姑娘”呢。還有,你們只要描寫我,就一定會寫 “小草發(fā)芽了,柳條柔軟了,小燕子飛回來了……”好像除了這些,就沒有其他內(nèi)容可寫了!我和我那幾位兄弟用微信交流的時候,他們也常和我抱怨:有的孩子寫了五年的四季,居然年年寫成一個樣!唉,苦惱哇!孩子們,你們真的找到四季的魅力了嗎?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其實在每一天里,四季的景色都在變化著。就拿我來說吧,春天大概有九十多天,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六個節(jié)氣,每個節(jié)氣來臨時我都會有顯著的變化。立春是我與冬天爭地盤的暗戰(zhàn)時期,我的大部隊會藏在冰雪下、泥層中、爛草葉下休養(yǎng)生息,練兵備戰(zhàn)。只要你細細地找,你就會發(fā)現(xiàn)薄如地衣的綠色。雨水是我蓄勢待發(fā)、蠶食進攻的時候,在東風(fēng)微雨的幫助下,我會讓我的大部隊蠶食料峭春寒,這時你才會發(fā)現(xiàn)樹枝不再那么干脆,會發(fā)現(xiàn)枯樹皮下凸起的芽孢……看,我只舉出了立春、雨水這兩個節(jié)氣的春景,你是不是就已經(jīng)覺得我沒那么簡單了?我這個春姑娘,更像是女漢子了吧?
這就是我要告訴你們的描寫四季景色魅力的第一個絕招兒——節(jié)氣表現(xiàn)法。按照節(jié)氣特點細心觀察,捕捉四季的變化、四季的成長,你筆下的四季一定會不同凡響。
另外,要想寫出四季的魅力,你可以使用管中窺豹法,認真地觀察一個角落,在細節(jié)中觀察、想象,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筆下的四季與眾不同。
春天里你看到的第一個芽孢、第一朵小花、第一片柔嫩的綠葉、第一只飛回來的小燕子……只要你駐足,你就會在它們身上體會生機,得到靈感。
春天里你觸碰到的第一腳柔軟的土、觸摸到的第一株帶著水潤的樹干、觸及的第一條堅韌的樹枝……只要你佇立,你就會在它們身上感悟溫暖,收獲啟示。
爛草葉下、臺階樓角的縫隙里、小路的磚縫中、窗戶的玻璃上、房檐下……只要你停留,你就會在這些角落里體驗到生存的力量。
同學(xué)們,自古以來就有寫景抒情這種說法。參考節(jié)氣表現(xiàn)法細心觀察,捕捉四季的魅力,應(yīng)用管中窺豹法,書寫你對生活的思考,你筆下的四季一定能獨樹一幟!
不想做“蠢姑娘”的春天
(作者單位:吉林省吉林市龍?zhí)秴^(qū)江機第二小學(xué)校)
【賞析】
小園之秋
吉林省吉林市龍?zhí)秴^(qū)江機第二小學(xué)校六年級? ?金恩惠
常在電視和圖片上看到秋天絢麗的盛景,我非常想踏一踏森林里金燦燦的落葉路,聆聽腳下嘎吱嘎吱的秋葉聲,捕捉樹上飛下的“金蝶”??上?,爸爸媽媽工作繁忙,抽不出時間帶我出門,我只好在教室外的小園中尋找綿綿秋意了。
教室外的小園是我們學(xué)校的種植實驗基地,這塊地有十來米長,兩三米寬,像一條綠色長廊,很規(guī)整、有序地種植著多種蔬菜:豆角、西紅柿、辣椒、茄子……我的座位臨近的窗外正好是茄子與西紅柿的天下。那絢麗的紅,幽深的紫,洋溢著濃濃的秋意。
此時正值9月中旬,看那窗外的茄子,細長窈窕的身姿好似大紅大紫的明星,被綠色葉子保鏢圍住;又好似秀女們佩戴著紫色的花朵,在仆從的簇擁下入宮選秀;還似那穿著紫貂的富貴人,正在梳妝打扮。那又是誰在為它打扮呢?是颯颯秋風(fēng)裁剪出它的婀娜,還是瑟瑟秋雨偷偷地為它上妝呢?
再看那紅紅火火的西紅柿,它們結(jié)伴而生,大約有女孩兒拳頭那么大,三五個抱成一團,也有一兩個相互依偎的。不過每一個都紅得鮮艷,紅得透亮,估計秋日的艷陽沒少給它們開小灶!一行行,一壟壟,簇而不亂,像是在過燈籠節(jié)。不知道它們會不會在寂靜的秋夜中“活過來”,悄悄地演繹 “一夜魚龍舞”呢!
風(fēng)光奇絕的小菜園不僅得到我的青睞,也得到了小貓的青睞。小貓們或在田壟間悠閑地散步,或翻起地上的枯葉藏身于植株之下。園子里地上的葉子雖然枯了,有的已經(jīng)很黃很脆了,甚至還有些卷起來,耷拉著,好似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但就是這樣的一些枯葉,還能為小貓遮風(fēng)擋雨——雖然枯葉失去了色彩,沒有了身姿,但你不得不說它們奉獻著最后的溫暖,令人感動。恍惚間我竟覺得這落葉也美得溫暖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备惺苤淌彝庑@的秋意,感受著落葉的溫情,我更能深切地體會到劉禹錫《秋詞》詩中這一句的含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