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娟
著名作家韓少功在一篇散文中說“月夜是別在鄉(xiāng)村的一枚徽章”。乍看覺得這個比喻有點突兀,可在嘴里默默一咀嚼,心里驀然就想起母親的那個年代久遠(yuǎn)的梳妝臺抽屜里,躺著各式各樣的毛主席徽章,藏著一些我愛不釋手的小銅錢、小玉佩和小銀飾。我童年的月夜,一下子被這個五十年代出生的作家撩撥出來了,它鮮活地跳出來,讓我在這個“五一”假期的清晨,睡意全消,像一個回憶初戀的女子,任由酸酸甜甜的味道蔓延全身。
那時候的月夜,表姐們經(jīng)常帶領(lǐng)一群小伙伴在玩游戲。我在小伙伴里是最小的,大表姐和二表姐是游戲的領(lǐng)袖。當(dāng)時玩的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捉迷藏、跳房子、跳山羊和玩圓圈。村里祠堂前面的大空地和祠堂對面的大戲臺,都是我們活動的場所。
當(dāng)時那些游戲我們都玩得津津有味,月亮不厭其煩地周而復(fù)始地照耀著我們小小的身影,我們不厭其煩地周而復(fù)始地進(jìn)行著我們的這些游戲。捉迷藏在月夜里最好玩,而游戲的名稱更好玩,叫做“救國”。一群孩子們是從“國家里逃亡”的人,而捉人的人是“叛國”的人,他站的地方代表國家,等他趴在墻壁上或者趴在祠堂門口的石獅上數(shù)數(shù)的時候,孩子們便四處逃散。小小的村莊里各個角落都是躲藏的好地方,豬圈、牛圈、鴨舍、雞籠……但是伙伴們往往懂得躲了身子,影子卻被皎潔的月光出賣了。捉人的則在月亮的幫助下,逮住了藏不住影子的小伙伴。我經(jīng)常躲在自家門前雞窩里,而被驚擾的母雞則“咯咯”地叫,被我熟悉的聲音一呵斥,它們便聽話地啞了聲音,于是等捉人的人報完數(shù)離開“國家”去捉人時,我往往能快速地折回目的地,快樂地喊“救國!”那高亢激動的聲音劃破了寂靜的月夜!
跳房子和跳山羊也可以在月夜下玩,我比較害怕玩跳山羊,因為是人當(dāng)“山羊”,半蹲著,雙手按住雙腳,跳過了,“山羊”便一節(jié)節(jié)地升高,有時高到可以雙手叉腰的半蹲姿勢,我只能呆呆地看著大表姐飛速地一躍而過,自己從不敢跳過去。到了初中上體育課,我才體驗到真正的“跳山羊”,一個棉墊的板凳,后面還有厚厚的棉墊,與童年時的“跳山羊”比,簡直是“小兒科”,太容易跳了!
當(dāng)時比較文靜的游戲便是圍圓圈唱歌兒,游戲名字也很有趣,叫做“把把圈”。一群小伙伴由大表姐和二表姐領(lǐng)著,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圓圈,邊唱邊走幾步,然后圓圈迅速散開,兩個表姐手拉手圍成一個小圓圈,把住了其中一個小伙伴的脖子,開始就歌兒里的內(nèi)容提問,答對了,過去了,答錯了,四只手反向繼續(xù)套住圈里伙伴的脖子,繼續(xù)答,直到答對了,好,下一個……當(dāng)時的歌兒內(nèi)容很豐富,歌兒大都是自編的,例如經(jīng)常唱著:“正月里來什么花開?正月里來桃花開。二月里來什么花開?二月里來梨花開。三月里什么去去來?三月里桃李去去來?!笔裁唇小叭ト??”那是當(dāng)時孩子們自創(chuàng)的詞語,意思大約是去了又來,桃子和李子在三月都是舍不得孩子們的,都會去了又回來。這樣的問答兒歌,如果回答的人答錯了,把圈的表姐便不樂意了,有時候會套住你的脖子問很久,而且問題的答案還會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變化。例如要是三月桃李的答案厭倦了,那就選新鮮的答案,三月水果多著哩,比如三月“鳳梨去去來!”而四月呢,若是不唱水果,就唱村里的“麥?zhǔn)旃?jié)”吧,“四月麥?zhǔn)烊ト?!”“麥?zhǔn)臁笔俏覀兇謇锩總€小伙伴都很熟悉的食品,類似于春卷。有時唱著唱著,嘴饞的小伙伴還會流出了口水,大家便哈哈大笑起來。當(dāng)時除了自創(chuàng)兒歌,還經(jīng)常唱閩南童謠,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天黑黑》,或者是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閩南語童謠,如“小查姆,背鑼鼓,背到西山拜佛祖,佛祖沒保庇,屁股刺到刺……”小伙伴們圍著圈,唱著唱著,大家都能倒背如流。
那些游戲往往是在夏夜的月夜,月光趕走了夏日的酷熱,留下了一個個小伙伴快樂的身影。要是趕上農(nóng)忙季節(jié),那么伙伴們的游戲場所便改在了曬谷場,曬谷場大多在村外的空地上,我們在高高的谷堆、草垛下面玩著這些游戲。這些情景正如那歌兒所唱的:“月亮在白蓮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風(fēng)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噢,是《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這首歌,我當(dāng)時最愛聽,也最愛唱。
月夜下聽故事也很有趣。月夜下的曬臺是最美妙的聽故事場所。我家有兩座平房,平房房頂上是空曠的曬臺,夏天一到,它就是我們?nèi)业乃病D菚r候家家戶戶幾乎都有這樣的平房,整個炎熱的夏季,全家?guī)缀醵妓诼短斓臅衽_上。有時候恰好半夜下雨,村莊里便是此起彼伏的哈欠聲,呼喚孩子起床聲,收草席聲……而睡得迷迷糊糊的我,居然能夠在爸媽的保護(hù)下順利地從沒有護(hù)欄的光禿禿的曬臺上,伸下小腳找到立在曬臺下的梯子爬了下來。記得有一次在睡夢中我被頭部一陣劇痛驚醒,哇地一聲大哭,在月光下一只可怕的蜈蚣應(yīng)聲逃走。爸媽趕緊和我一起爬下曬臺,媽媽捉住雞窩里的一只老母雞,叫我低著頭,她和爸爸手忙腳亂地說要撬開母雞的嘴巴好讓它的涎水能滴到我被蜈蚣咬傷的地方。我仍然是哇哇大哭,而母雞則是萬般個不情愿地“咯咯咯咯”地抗議。后來不知怎么就不疼了,估計這一民間偏方真起了作用。當(dāng)時我們嘴里頭經(jīng)常唱著:“蜈蚣咬,雞母哈;蜥蜴咬,買棺材?!蹦菚r候曬臺上的蜈蚣很常見,我僅僅是頭部被它叮了那一次,但是那種劇痛卻是永久地釘在了腦子里。盡管如此,我卻不害怕在曬臺上睡,因為在曬臺上的夜晚有“故事”。夏夜的曬臺上涼風(fēng)習(xí)習(xí),而小屋里像蒸籠一樣,沒有電風(fēng)扇,更不用說有空調(diào)了。要是天氣比較悶,曬臺上沒有風(fēng)的話,小哥便帶著紙扇子,要求我跟他輪流扇風(fēng)。他會在我給他扇風(fēng)的時候繪聲繪色地講故事,講得最多遍的是牛郎與織女,嫦娥與吳剛的故事。他最愛叫我看月亮里的吳剛,說他在不停地伐樹,又經(jīng)常叫我看看銀河兩邊的牛郎與織女,他們會不會開始在為七月七的相會做準(zhǔn)備了呢。我常常在小哥柔和的聲音里與柔和的扇風(fēng)中甜甜地進(jìn)入了夢鄉(xiāng)……
短暫的夏季過去了,迎來了秋冬與春季的月夜同樣不會寂寞的。那時候奶奶的屋子里最溫暖,我和表姐們還有奶奶家的那只母貓一起窩在一張大床上,聽奶奶講古老的故事。奶奶講故事時我總是要求點上煤油燈或是蠟燭,燈光下的奶奶就不會像故事里的巫婆那么詭異可怕,更不會擔(dān)心有狐貍精突然出現(xiàn)。她經(jīng)常講述的故事里有一只狐貍化裝成夜行人,在月光下行走,包著頭巾,穿著農(nóng)民的衣裝,能夠偽裝人的聲音喊前面的行人,等行人一回頭,它就露出尖利的牙齒,狠狠地咬住了人的咽喉……每每聽到這一時刻,我就趕緊蜷縮入溫暖的被窩里。奶奶還經(jīng)常講一個故事:善良的姐姐與貪婪的妹妹一起去山上挖寶藏,結(jié)果兩個人一起把寶藏帶回來的路上,姐姐被妹妹的鋤頭敲死了,埋在一棵桃樹下,后來桃樹上一只小鳥是姐姐變成的,她飛到家里,唱起歌兒罵妹妹歹心惡毒,直到妹妹愧疚而死……奶奶講故事都用詔安話,我們都聽得津津有味。那時候每當(dāng)黃昏降臨,我們都自發(fā)地聚在奶奶的屋子里,聽奶奶那講不完的故事……
到了寒冬,我便在爸媽的大床上聽爸爸講故事。爸爸喜歡在臨睡前與媽媽一起吃花生米配酒?;璋档拿河蜔粝拢臣t了爸爸媽媽微醺的臉頰,爸爸的《武松打虎》開始了。他將武松在喝酒時看到“三碗不過岡”那種不服輸?shù)暮肋~用本地話講得活靈活現(xiàn),又將他醉酒打虎的危急關(guān)頭講得是活靈活現(xiàn),讓人身臨其境。講到精彩處,他配合著動作,又將自己的口頭禪說成武松的口頭禪,他經(jīng)常大腿一拍,說:“武松說老天給我宰呀——”爸爸還喜歡講一些流行的潮劇故事,如《珍珠衫》《薛仁貴》等等。但是他還是最喜歡講《武松打虎》,而我居然是屢聽不倦。聽說爸爸現(xiàn)在又經(jīng)常給三歲的小孫子睡前講《武松打虎》,而小侄子也和童年的我一樣百聽不倦。
我心里頭多么想重返舊時光,能再趴在爸爸的膝前聽他講《武松打虎》??墒菦]有月光寶盒,我還是不能回到童年,回到爸爸溫暖的懷抱中,回到奶奶的被窩里,回到那一個個游戲的月夜,回到那個充滿著各種故事的曬臺。如今我家居高樓林立的縣城,幾次搬家,從只有防盜網(wǎng)緊箍的小陽臺到有著二十多平方米的大露臺,我的兒子從小就是在密閉的空調(diào)房間里聽我講故事,在電腦虛擬世界里玩他的游戲。他偶爾抬頭看露臺上的月亮,也僅僅是在中秋時節(jié)才停留得最久。
韓少功在那篇《月夜》說城里人是沒有月光的人,說偶爾看到的月亮不過像死魚眼睛一只。而我要說我童年的月亮,它們?nèi)缫淮渲槿雎湓跉q月的夜空中,比喻雖俗卻能照耀著我這么一個已被時下流行稱作油膩中年女,能在無情的日月穿梭中拾得遍地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