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月
如果要追溯文身機的起源,不如去查看一下歷史上相關科學技術的發(fā)展。1820年,丹麥著名物理學家奧斯特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這一基礎電學原理,奠定了所有后來申請專利的文身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運作原理。確切地說,歷史上有明確記載的,第一臺獲得專利的文身機是美國人塞繆爾·奧瑞利在1881年發(fā)明的, 但是在此之前,電磁動力的打孔工具已有長足的發(fā)展。
1876年,新澤西紐沃克的發(fā)明家狂人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沒錯,就是發(fā)明燈泡的人,同時也發(fā)明了利用電池的旋轉電磁打孔機器,并獲得了專利。起初,這一發(fā)明的目的非常簡單,利用打孔機在一個鐵板上進行打孔,當小孔在鐵板上排列規(guī)則并形成文字后,就有了印刷用的母版,只不過這個母版是鏤空形式的;然后墨軸滾過打好孔的母版,在另一側的白紙上留下印刷的文字。雖然這種粗糙的初始復印母版,精度不怎么樣,但在當時相比起只能手抄資料而言,已經是非常大的進步了。1877年愛迪生又有了新的想法,并且在這基礎上作出略微改動,加入彎曲的彈簧片,通過線圈上震動,從而產生往復式打孔的運動。至此,電磁動力打孔工具有了長足的發(fā)展。
如果你深入觀察愛迪生的這項發(fā)明專利,就不難看出這個機器能夠輕易地被文身工藝所采用。塞繆爾·奧瑞利也看到了這個工具的使用前途,僅僅在愛迪生略微修改打孔機的4年后,他就獲得了美國第一臺文身機的發(fā)明專利,奧瑞利的修改包括:用墨盒改進組裝管,一個開關,打孔矯正器和銷鉗形的針帶。值得一提的是,1800年意大利的發(fā)明家伏特,發(fā)明了世界上第一塊電池,后來被英國的科學家丹尼爾改良之后,電池才開始流行推廣起來。因為文身機的早期模型都是靠電池驅動的,這也標志著如今大多數(shù)的文身器材續(xù)航動力的來源。
塞繆爾·奧瑞利的電動文身機的發(fā)明,讓文身藝術進入了飛速的發(fā)展期,只有一點點輕微的痛感,并且簡單的圖案在極短的時間內很快就能夠完成。1904年紐約市的查理·瓦格納也通過自己的設計,發(fā)明了文身機?;蛟S是因為發(fā)明時間晚于奧瑞利的設計,所以在現(xiàn)在歷史學家的觀點中,大家依然會認為塞繆爾·奧瑞利的發(fā)明對于文身機的概念有著主導的影響力。通過觀察原始專利草圖,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奧瑞利還是瓦格納的發(fā)明都利用到了愛迪生的設計理念,這也讓我們不難理解早期的發(fā)明家們,都是如何因愛迪生而觸發(fā)靈感的,特別是生活在同一個國家里又很近的地方。愛迪生從他在新澤西州的工作室出發(fā),到紐約城去給公眾展示他的種種發(fā)明,包括股票行情自動收錄器,電報,留聲機,還有老式電影放映機,他的發(fā)明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奧瑞利,瓦格納或是其他對愛迪生的專利產品作出改進的人,都對這種裝置向文身機的轉變,做出了不可小覷的貢獻。
1929年,底特律的波?!ね匾驗閷⑽纳頇C進行量產,所以他的名字也被大多數(shù)人所熟知。在1000多種文身機的專利中,威特絕對不是第一個獲得專利的人,和奧瑞利的名聲一樣,最初文身機設計者的名字,早已在文身歷史的記載中模糊了。維特的文身機采用的是標準的雙電磁線圈,水平放置的設計,另外,他還加入了觸碰式開關,防火花保護以及針頭改進等等新設計。在威特多年的生產銷售中,他銷售了很多種不同型號和類型的機器,可以說波?!ね卦诒姸辔纳頇C發(fā)明家中,是唯一一位能將專利轉向為市場,并且盈利的商人。
當文身與機械時代交錯碰撞時,總會摩擦出一種獨具特色的韻味。
1974年至1978年間,著名的德國文身師曼弗雷德·科爾斯發(fā)明了歷史上第一臺馬達文身機??茽査乖诘聡鴿h諾威長大,年輕時曾在德國留聲機公司里當一名機械師。因為對留聲機內馬達的熟悉,同時癡迷于文身藝術以及概念藝術的他,將經常用的雙線圈文身機進行了改動,換成了一個小型的馬達。這種馬達文身機的推廣也許要說到,他所創(chuàng)建的德國文身藝術協(xié)會了,“當時全德國只有14個全職文身師”,但隨后德國文身藝術協(xié)會逐漸的變?yōu)榱艘粋€國際組織,隨著文身藝術在國際上的興起,馬達文身機也逐漸地被各國文身師所接受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多次的改進。
時至今日,文身機的發(fā)展已形成了主流,線圈機和馬達機一般是文身師的首選干活家伙。雖然文身機還存在所謂的“氣壓式”文身機,但是由于動力源的不穩(wěn)定,以及在文身時還需要配置一臺體積較大的電動氣泵,非常笨重不方便,這種文身機于是逐漸淡出了世人的視線。文身機基本的結構是——身架,磁力線圈(線圈機),電動馬達(馬達機),電容,震動懸鐵,彈片,頂部的調節(jié)螺栓等,缺一不可。
較早期的文身機設備,因為多是手工打造,制作成本高耗時久,外觀也非常粗糙。當時電動文身機每分鐘能使刺針跳動1000次,因為電動力度難以控制,所以刺入表皮的深度也全看文身師的技術。相比如今的文身機的制造,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刺針每分鐘跳動就能達到30000多次,甚至可以精確調節(jié)電壓,刺針力度以及彈跳頻率。雖然手工制作的文身機依然存在,但更多的已經成為文身師的專屬私人定制和收藏品了。
線圈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將直流電通過兩個主要的線圈,線圈產生磁力,磁力會吸住銜鐵彈片上的磁鐵,彈片分離導致電流被切斷,彈片復原通電,線圈產生磁力如此往復,從而產生高速上下運動的動作,帶動刺針的運動。線圈機在如今的文身師眼中,已經是一件傳統(tǒng)的工具了。文身師可以從機器產生的嗡鳴聲中,感受刺針跳動的頻率變化,進而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調整電壓,改變機器的頻率。
有經驗的文身師大多在使用線圈機時,常常會用“拍力”來形容線圈機的感覺。因為刺針和皮膚之間特有的一種阻力,可以想象成文身是將顏料的顆粒用線圈機將其“拍入”皮膚之下的。雖然線圈機的結構相比馬達機要復雜一些,但也正是這種結構上的復雜,才讓線圈機的可調性變得更加靈活。“如果文身師是位畫家,那么你可以把線圈機看做是一支鋼筆,畫出來的線條可粗可細,可剛可柔;而馬達機的感受則更像是一支水彩筆,非常的穩(wěn)定?!本€圈機在每一位文身師的手中或多或少的被調整過,一般在使用2到3個月的時候,就會對線圈機做一次微調復位,以達到文身師自己的最佳要求標準。
留聲機與馬達文身機的淵源,或許是歷史上的巧合,但如今看來也許是一種必然。
馬達機是電機旋轉通過偏心軸的轉動(或是滑塊的前后滑動),從而將刺針轉化為直線式上下運動的。因為馬達機是馬達驅動的,原理和剃須刀差不多。一般現(xiàn)在文身師使用的馬達機在外形上和線圈機類似,但是也有類似紋眉筆的文身筆出現(xiàn),其本質依舊是馬達機,只不過外形是一支電筆的樣子。其缺點是,一體式針嘴的造價昂貴,耗材性價比不高,可調性也沒有達到文身師的要求。相對來說,馬達機聲音和抖動較小,長時間工作的話,對電機要求較高。因為馬達機的扭力固定,所以穩(wěn)定性強。馬達機需要調節(jié)的地方相比線圈機少,例如機心磁性的強弱,所以調節(jié)簡易,好上手。
如果說線圈機是工業(yè)革命的標簽,那么馬達機文身機就是科技革命的產物。雖然時代在不斷向前發(fā)展,但是對文身師而言,線圈機和馬達機就如同手中不同種類的畫筆,是時代賦予了他們更多創(chuàng)造的可能性?!皼]有最好的工具,只有更好的文身師,無論是線圈機還是馬達機,在優(yōu)秀的文身師手中,都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機器的特性,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p>
理所當然,文身機是一定要和文身用的刺針配套使用的。刺針的歷史基本上可以分為青銅器時代前后兩個大的階段,在沒有鐵器的時代,考古學家就曾發(fā)現(xiàn)有人用動物的尖毛,骨骼或者植物的針葉,當做文身刺針來使用。公元前500至公元500年的普韋布洛人通過使用兩根仙人掌的刺、三裂漆木把手以及絲蘭葉條制作而成,在刺的頭部依然還存有使用過墨水的痕跡。當人類得到了鐵器之后,針的制作手段和精度都大幅上升了,直到現(xiàn)在,文身用的刺針,基本上是車床軋制,而且都是一次性的。
如果你沒有見過文身用的一次性刺針,也許你會驚訝,一根刺針并不是只有一個針頭。配合文身機使用的刺針在外觀上,看起來更像是一把非常精細的小毛刷,針頭部位是由好幾個,如同牙刷毛一般細小的針苗固定成一簇而成。因為現(xiàn)代工業(yè)科技的發(fā)達,文身針的針苗直徑可以達到0.05mm到0.50mm不等的精度。通常來說,文身針會根據針苗的數(shù)量和排列方式,來給文身針進行命名和分類:平排叉針,雙排叉針,收口圓針等等。
如果你身處文身店,耳邊一定會聽到“叉5(叉排5號針)太粗,用叉3打霧……”類似的術語。因為針苗的排列不同,文身時的作用也不相同。一般平排叉針是用來完成上色,打霧等工作的;而圓針更多地則是用來割線,勾勒輪廓使用?!斑€是那句話,這些工具雖然有不同的作用,但是在優(yōu)秀文身師的手中,他們如何使用,看的還是自己的經驗?!?/p>
從愛迪生開始使用的電磁打孔機到現(xiàn)在,文身機裝置在穿越百年中無數(shù)改進。無論改進多少,適合每位藝術家的完美文身機還未出現(xiàn);從文身機到文身針的選擇,幾乎所有文身藝術師都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對機器的理解作出修改調試,以求達到文身藝術的至美境界?!耙驗闆]有兩個完全一樣的文身師,所以也絕對不會有兩臺完全一樣的文身機。”
現(xiàn)在美國和歐洲依然有不少發(fā)明家設計研制文身機。文身師會首先在網上,向這些發(fā)明家提出自己的要求,比如自己需要一臺使用多大針號的機器,再有提出自己的文身風格偏傳統(tǒng)類或者偏素描類。這些發(fā)明家會按照文身師的要求,小到螺絲,大到身架純手工為文身師打造一臺專屬的機器。當然,其價格也是不菲的。每個文身機的發(fā)明家也都是有自己個人的特點的,雖然大多數(shù)此類發(fā)明家因為時間和金錢的緣故無法將他們的設計獲取專利,但隨著市場資本的深入,文身機也必將慢慢演變成更好的工具?!霸诶碚撋希绾问褂盟辽偈沁@樣的。有些時候,對機器作出的改動,根本不會讓文身師在工作時顯得更先進?!狈胖暮=詼实牡览硎牵谶@個屢試屢敗,屢敗屢試的過程中,對一個人而言的改進對另外一個人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障礙,所以探求的道路一直就這樣繼續(xù)著,如同對文身藝術的追求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