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楷文
每個人都會犯錯,只是犯錯的后果各不相同??傮w來看,人類之所以會犯錯,不外乎兩大原因:一個是人類認知的局限性,當事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當下所做的事會對未來造成怎樣的后果,自己將會承擔怎樣的責任;另一個是,由于人類大腦進化的“有限精密性”。人類大腦是經過漫長的時間,逐步進化到今天這種形態(tài),其功能主要是為了維持人類的生存與繁衍。因此,人類大腦在維持心跳、呼吸、排泄,以及母愛、戀愛和繁衍等方面,基本上不會犯錯,但在從事理性和邏輯工作時,常常因為情緒和“認知帶寬”不足的影響而出錯。例如,人的短時記憶一般遵循“7±2”定律,也就是說,人類能夠在短時間內記憶存儲的信息為7個單元,最多9個,再多的話就會發(fā)生遺忘或者記憶錯構。
為了生存,進化的力量還賦予人類能夠通過錯誤和教訓進行學習的能力,并通過深刻的情感體驗記住錯誤,這種體驗包括一系列的復雜情感,例如懊悔、內疚、自責、失望。因為這種負面的情感體驗極為深刻,所以當人們再次面臨犯錯的場景時,會馬上調取出當時的負面情感記憶,避免讓人們再次掉進同一個“坑”里。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同樣是為了減輕甚至避免這種消極情感帶來的痛苦體驗,人類又進化出了另一種心理機制,叫做“歸因”。當人們得知自己犯錯后,尤其是當看到因自己的行為而釀成嚴重后果,或者行為結果出乎自己的意料,并因為這種行為結果而遭受挫折時,每個人都會在內心給自己編織一套理由和說辭。
大量研究表明,人類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歸因傾向:一種是外部歸因。這種類型的人要么會將錯誤的結果歸因為他人、環(huán)境等外部因素,認為自己沒有一點責任;要么是進行消極自我歸因,認為自己應該為錯誤負全責,并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相反,還有一種是內部歸因。這種類型的人首先會主動承擔責任,無論什么情況下都傾向于認為自己應該為錯誤負責。同時,他們相信自己一定能改善局面,并積極采取行動對錯誤進行彌補,從錯誤中汲取教訓。
實際上,無論哪一類錯誤,必然含有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但如果對錯誤行為只進行外部歸因,并對外部歸因進行系統(tǒng)的解釋,形成一套邏輯自洽的理由,這不但不會對錯誤行為的后果加以糾正,反而會因為外部歸因,進一步強化了錯誤行為,讓錯誤行為的后果繼續(xù)積累,從而釀成更壞的后果。舉個例子,在中國有個叫“全能神”的邪教組織,該組織宣稱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并以此教唆信徒放棄財產和家庭,制造恐怖氛圍??傻搅?012年12月20日的午夜,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邪教組織的謊言破產了,該怎么收場?其實,邪教組織的頭目早就想好了說辭,他說:“正因為他和信徒們虔誠信神,世界才因此被救贖了?!逼婀值氖?,信徒們還真就信了,不僅信了,還更加瘋狂地拉其他人“入伙”,并告訴這些人,是他們拯救了世界。其實,他們都只是在為自己的選擇和信念辯護。上面的案例是典型的“自我辯護”心理,即為自己做錯的事找一系列的理由和借口。這幾乎是每個人的本能反應,只要犯了錯,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進行外部歸因,認為這不是我的錯,都是別人的錯。并且會在理性上對外部歸因進行系統(tǒng)分析,形成一連串邏輯自洽的解釋。
無論是外部歸因,還是自我辯護,說到底,都是我們用來讓自己免受犯錯時自責羞愧的痛苦,以此維護自尊和價值觀,避免自我否定出現的“自我保護機制”。當我們感受到自責、羞愧、懊惱等負面情感體驗時,大腦就會開啟這種“自我保護機制”,你會感覺突然又好了,但這個只是暫時的,大腦暫時讓身體緩一緩,所以人們就進行外部歸因,用一連串邏輯自洽的說辭來進行自我辯護,把責任統(tǒng)統(tǒng)推卸掉,就成了人類保護自己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這種推卸責任,想辦法把自己做的事合理化的力量在心理學上叫做“認知失調”。
提到“認知失調”,一定要講到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家利昂·費斯廷格(Leon Festinger),正是他系統(tǒng)地創(chuàng)立了“認知失調理論”,提出認知失調的核心要素是不舒服和避免不舒服之間的沖突。同時,費斯廷格還做了一系列載入社會心理學史冊的實驗,實驗是這樣進行的:
費斯廷格和他的助手找來了71名心理學系的男生,告訴他們將要參加一項行為測量的實驗,并讓這些受試者做兩項工作:一是將托盤里裝有的12個線軸拿出放在桌上,隨后再放回托盤,用一只手以自己的速度完成任務,如此循環(huán)往復30分鐘;二是將一塊板上釘有的48個方栓,按順時針將每個方栓旋轉90度,如此循環(huán)往復再做30分鐘。這個階段的工作,必然讓所有受試者都感覺極為枯燥無趣,當無趣的實驗結束后,每名受試者需要做個訪談,說一下對這些工作的看法。
實驗開始,所有受試者被分為了A組和B組兩組,實驗流程完全一樣,每一位受試者一個接著一個進入房間進行非??菰餆o聊的工作,然后再單獨進入被訪談的房間。在接受訪談前,一位工作人員會告知受試者,“這個實驗里,我們會安排一個工作人員假扮受試者,然后他去告訴下一位受試者,‘這個實驗很有趣。但現在有個問題,這個假裝的受試者他今天因為生病,這會兒也找不到別的人,替代他的工作傳話,你能幫我這個忙,給下一位受試者傳句話嗎?”當然這個請求,是事先設定好的,會對每一個受試者說。
《錯不在我》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艾略特·阿倫森。
與此同時,工作人員會提議:如果受試者同意幫忙,將會獲得報酬。AB兩組的實驗流程的唯一區(qū)別在于,其中A組的受試者撒謊將會得到1美元酬勞,而B組的受試者撒謊將會得到20美元作為酬勞。緊接著,工作人員遞上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這項實驗任務非常有趣,很好玩,我很高興參與,過程真令人激動?!惫ぷ魅藛T要求這位受試者將紙條上寫的內容說給新來的受試者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