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慧
摘 要:結合古籍修復這項工作,探究配紙染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逐步解決。通過花青、槐黃、橡碗子、紅茶等植物染料在不同紙張的上色配制,劑量、水量,溫濕度、蒸煮時間、染色次數(shù)得出不同色調效果;搜集紅茶的不同品種:金駿梅、大紅袍、正山小種、小青柑、糯米香等的不同成色做記錄,不同色調的古籍配出與之相接近的配紙,步驟和圖片做成色譜,為以后各類書籍的染色做參考。
一、課題立項原由
我國目前的古籍文獻保護、開發(fā)與整理工程正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關注,這是一項繼承傳統(tǒng)文化、弘揚優(yōu)秀民族文化成果的重要工程,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舉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以史為鑒,我們可以從歷史的延續(xù)和演變中獲得有益的啟迪和良好的教益。
鑒于此,利用自己的專業(yè)學習、工作培訓、業(yè)務鉆研等為基礎,提出該項目的學術研究。配紙、染色是文物修復研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探尋其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操作性、科學性、技藝性、藝術性等,更好的服務于古籍修復相關工作。該修復古籍配紙染色研究性課題,不僅能使破損古籍得到有效的保護,使其古籍更長時間保存下去,同時也是一種古老技藝的延續(xù),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掘,更是一種文化傳承。
二、研究課題基本內容
2018年4月,本人著手修復館藏三級破損古籍《說文廣義校訂》,對書葉的染紙、配色進行了測試分析,并對另一冊已修復古籍《西安真父母記》同時做數(shù)據對比,從而為以后建立色譜數(shù)據庫做好前期準備。
1.古籍現(xiàn)狀及修復方案
(1)《說文廣義校訂》,根據殘存的釘眼判斷為四眼線裝,封面1葉,封底1葉,無前后護葉,題簽1張,正文書葉數(shù)量為100葉,破損情況為:污漬、鼠嚙缺失、蟲蛀、局部絮化、書葉邊緣鋸齒狀、書口開裂、風化。
修復方案
熱水去污;
選擇毛太紙(ZAH001)染色后修復鼠嚙蟲蛀破損處,將原有補紙粘合邊緣作撕毛茬處理,粘合部位控制在2mm以內;
對于天頭、地腳風化部位進行修復,并將皮紙(PDG007)染色后局部托裱加固;
染色補紙修復題簽、封面、封底;
(2)《西安真父母記》根據殘存的釘眼判斷為四眼線裝,封面1葉,內封1葉,封底缺失,無前后護葉,正文書葉數(shù)量為32葉,破損情況為:水漬、鼠嚙缺失、蟲蛀、局部絮化、書葉邊緣鋸齒狀、書口開裂、書角卷曲、缺封底。
修復方案
內封及內葉水漬污染,毛筆蘸熱純凈水去除書葉表面的黃色水漬。
天頭左側鼠嚙缺失,用染色ZAH001福建毛太紙修復缺損處,搭縫邊緣控制在2mm以內。
天頭處蟲蛀及黑色分泌物,噴潮書葉,用鑷子小心摘除分泌物,用染色ZAH001福建毛太紙修復蛀孔。
書腳邊緣及靠近書口處局部絮化,PIG029染色薄皮紙加固或用PDG007染色超薄皮紙對書葉中間絮化部位的連接固定。
書腳左側鋸齒狀,用ZAH001染色福建毛太紙修復或用薄皮紙溜下腳加固。
書口開裂,用PIG029染色薄皮紙溜口。
作書書角卷曲,毛筆蘸純凈水捋平卷起的書角。
2.配紙
配紙需根據紙張種類、性能及特點進行選配
我國的古書用紙主要以植物纖維制成。按其類別,還可以分為:1、韌皮纖維,如大麻、苧麻等,是纖維最長的一種造紙原料,造出的紙很堅韌。2、莖稈纖維,如竹子、麥草、稻草、蘆葦?shù)?,纖維比較短,造出的紙不耐折。3、樹皮纖維,如楮皮、青檀皮、青藤皮等。
本次修復用到的紙張有:
(1)毛太紙。竹紙的一種,亦稱南毛太紙,福建、浙江、江西都有出產。顏色淺黃,性能與毛邊紙相仿,但紙幅較小,略薄。性質柔和,厚薄粗細稍有不勻,有明顯的簾紋。因紙面清潔、光滑,清代中期以后用以印書的較多。毛太紙是修補舊書的必備紙張,有于修補書葉、托裱、襯紙。染色后也可以作為舊紙的代用品。浙江圖書館有一批館藏老紙(約上世紀80年代購入),緊致脆亮、略透明、纖維束較多
(2)汪六吉凈皮四尺。原料是青檀皮及沙田稻草。紙質綿韌、紙面平滑、結構緊密等特點,厚度0.084-0.094mm,古籍修復中用于修補書葉、加工后做書衣。
《說文廣義校訂》和《西安真父母記》內葉均為竹紙,選擇相應的毛太紙作為修復用紙,封面厚度大概在0.084mm,采用與厚度相近的汪六吉凈皮四尺,顏色呈棕褐色,需要通過染色達到原封面的色調。
3.染色
我國古籍用紙的紙色大致有6種:白、灰白、黃白、淡黃、茶黃、褐黃。染制古色紙張使用的染料,大多采用植物染料和礦物染料,如藤黃、槐黃、赭石、紅茶、橡碗子、徽墨等,可以配置灰白色、黃白色、茶黃和褐黃等色。
(1)礦物染料
調查發(fā)現(xiàn),古籍修復使用的礦物染料有國畫顏料管裝漿狀國畫顏料和固體塊狀國畫顏料兩大類,顏料品牌主要是上海馬利牌顏料和北京巖彩天雅藝術中心顏料。
藤黃。藤黃樹分沁的黃色樹脂,又名越黃、月黃、為常綠小喬木,產于越南、泰國、印度等地,我國鄂州等地也有出產。藤黃、主要用于染制偏黃色的紙張,也可以與赭石、花青、徽墨等配制成各種不同色彩的染料。藤黃稍加赭石染出的茶褐色紙張,對于修補年代久遠的古書尤為適用。
赭石。主要成分為三氧化二鐵(Fe2O3),赤褐色。出產的地方很多,相傳以產于江蘇常熟虞山黃子久墓旁的赭石為最好。赭石為染制紙張和綾、絹鑲料的主要顏料。赭石加藤黃,可變朱色,再加徽墨出古銅色,加朱砂為老紅。
朱砂。從石灰?guī)r的朱砂原石中提煉出的礦物顏料,主要成分為硫化汞(HgS),呈紅褐色,鮮明艷麗,又名辰砂、丹砂。古籍修復中用以配合其他染料染紙,也可用以抄補文字或描欄。
(2)植物染料
植物染料技術的發(fā)展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在中國周朝產生的,延續(xù)至今。植物染料是指從自然界的果實、莖、葉中尋找原材料。在現(xiàn)代社會追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今天,植物染料的無污染、無化學添加的優(yōu)點,使得植物染料現(xiàn)代技術的發(fā)展顯得尤為重要。
花青。蓼科草本植物“藍蓼草”的葉子漚制而成的青色染料,又名靛青、靛藍、靛花青、淀青、藍靛,浙江新昌、嵊縣、上海黃渡等地均有出產。古書修補中,用以染制藍色書皮,色澤古雅光潔,最為相宜。
橡碗子。山毛舉科喬木櫟樹的果實,稱橡碗子。浸于水中,上火煮開,可煎出黃色汁水,用以染紙,極為方便。
紅茶。全發(fā)酵的成品茶。紅茶:紅茶經過發(fā)酵,多酚類充分氧化成茶黃素和茶紅素。
用濃汁可以染制茶褐色紙張。茶葉里茶多酚在空氣中氧化成了紅褐色的茶色素,紅茶跟其他植物的不同之處是種類多,不同品種的紅茶成色是有區(qū)別的,所以首先肉眼目測原書紙張偏哪一色調再選取適合的紅茶進行染色。
徽墨?;漳俏覈颇袣v史悠久之精品,所用原料是桐油煙、豬油煙,加廣膠、麝香、冰片、梅片、金箔等成分制成,氣味芳馥,光澤黑洞,入水浸研,即可加入其他染料染紙。古書修補中用途廣泛的淡灰色紙張,就是用徽墨稍加藤黃、赭石染制而成的。
《說文廣義校訂》所需的染料:橡碗子濾液、大紅袍紅茶濾液、橡碗子兌紅茶濾液、徽墨
《說文廣義校訂》題簽所需的染料:60ml金駿梅、80ml橡碗子得100ml溶液、0.5ml墨+80ml水得85ml墨汁、1g藤黃35ml溶液、20ml橡碗子溶液、0.5g藤黃20ml溶液
三、結果和應用前景
把握好修復用紙的選配和色彩搭配,可以使古籍在修復后重裝的過程中成書更加柔軟,顏色更加舒服。根據作品的書體、紙張、時代等酌情選用適當?shù)念伾M行調配,能使古籍作品的內容、藝術內涵得到補充和延伸。要根據每張紙張自身破損的特點,確定使用什么樣的顏色去染。
這一研究課題的另外一個重要意義是通過科學方法對紙張的染色測定分析出調色的基本規(guī)律,冷暖色調的不同需要染色劑、用水量的不同以及相鄰基準色的變化數(shù)據,并直觀的看出修復前后的對比照片。我們將繼續(xù)做這項數(shù)據統(tǒng)計工作,集合成色譜,為以后的修復古籍配色做好方便可靠的數(shù)據查閱,心中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