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博
明朝天啟三年(1623年)八月二十九日,福建巡撫南居益收到了一份朝廷的指令,要求他立即采取行動,趕走一年前強占澎湖的荷蘭人。
武力驅逐?南居益很清楚,福建水師的武器裝備和兵員素質都不如人。和平談判?雙方語言不通,思維習慣差異巨大。該怎么辦?
雙方都需要有個中間人穿針引線。這個人最好長期從事海上貿易,通曉中西語言,擅長交際公關,與福建官府和荷蘭人都有來往。于是,商人李旦進入了雙方的視野。
李旦,福建泉州人,原本在呂宋(今菲律賓)做買賣。1603年,西班牙殖民者對呂宋華人展開了大屠殺。作為當?shù)厝A人社區(qū)頭領之一的李旦,雖然在血雨腥風中撿了條命,但苦心經(jīng)營多年的財產被洗劫一空,自己也淪為苦力,熬了四年,才逃出生天,移居日本平戶(今長崎附近)。
其時,德川幕府剛在日本掌權。為了防止西班牙人借助傳教搞滲透,也為了剪除地方諸侯和富商造反的經(jīng)濟基礎,幕府宣布全國禁教,除中國商船外,其他基督教國家的商船只能在長崎和平戶兩地經(jīng)商。于是,兩地成了日本外貿的“唯二”窗口。
地理大發(fā)現(xiàn)以來,西方殖民者從美洲販賣的貨物,經(jīng)由日本轉口,再運到中國和東南亞。轉口貿易額巨大,吸引數(shù)以萬計的中國商人涌入長崎和平戶。李旦搭上了這股東風,不光在平戶蓋房子、建商號、辦貨棧、做生意,而且結交當?shù)仡^面人物,迅速成了旅日華人海商集團的領袖。
李旦并沒有局限于日本一地。1615年以后,他的商船就經(jīng)常穿梭于日本、福建、東南亞之間。臺灣成了這條航線上的中轉站。福建的生絲、東南亞的香料,被他收購后運到日本販賣,為他獲取了巨額利潤。
當他來到平戶和介入臺灣貿易的同時,荷蘭人在平戶開了商館,并占領了澎湖。李旦和荷蘭人的活動區(qū)域高度重合,不僅使他們有了生意往來。而且為政治接觸埋下伏筆。
荷蘭人占領澎湖,是為了打開對華貿易的局面??墒?,這么做反而激怒了福建官府,非但開放通商遙遙無期,而且物資供應日益困難。對荷蘭人來說,困守孤島是個死局。
南居益也想趕緊給朝廷交差,便考慮用開放通商換取荷蘭人主動撤離澎湖。可是,誰來給荷蘭人傳話呢?既然李旦作為福建籍的商界翹楚,又跟荷蘭人多有互動,南居益索性就選中了李旦。
1623年4月22日,李旦離開日本,來到臺灣南部的大員(今臺南)跟荷蘭人接觸。他摒棄了福建官府的強硬姿態(tài),身段放低,用商人特有的縱橫捭闔,套出了他們的底牌。福建官府不是很在乎澎湖嗎?荷蘭人不是很想在遠東建據(jù)點嗎?換個地方也能建,何必耗在澎湖,跟福建官府對著干呢?
于是。他提出了一個兼顧雙方訴求的建議:荷蘭人從澎湖撤到大員。對荷蘭人來說,這個建議既能解除眼下的危機,也不耽誤做買賣。對福建官府來說,能把澎湖收回來,也算是交差了。畢竟,朝廷并沒有提到大員的事。
通過“和事佬”李旦的穿梭往來,雙方達成了妥協(xié)。1624年8月。一份私下協(xié)議終于落地:荷蘭人同意撤離澎湖,轉往大員駐扎,福建官府承諾開放對荷通商。
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李旦。他贏得了雙方的信任。特別是荷蘭方面,新任長官宋克不光給了他大量貿易訂單,還給了很多錢,拜托他繼續(xù)對福建官府公關。當荷蘭人邀請他幫忙對付海上商業(yè)對手西班牙時,他帶著當年大屠殺的積怨,積極配合,專搶西班牙商船。這是一段短暫而默契的“蜜月期”。宋克的高度信任,是這一切的基礎。
1625年7月,李旦離開大員,返回日本,處理跟英國商館的債務糾紛。兩個月后,宋克突然溺水身亡,荷蘭駐大員長官換人。“蜜月期”也隨之戛然而止。
1625年10月29日,宋克的繼任者德·韋特在一份內部文件中,指責李旦吃里扒外,將專門用于賄賂福建官府的公關經(jīng)費和禮品中飽私囊。字里行間,帶著一種憤怒的情緒。
17世紀初的中西貿易,這類手腳不干凈的事很常見。明眼人一看便知,韋特拿這類罪狀做文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實,在這份文件里,提到了李旦“害怕其他的事跡也會暴露”。這“其他的事跡”到底是什么呢?
“其他的事跡”,用韋特的說法,就是李旦多次派船搶掠往返大員的荷蘭商船。那么,跟荷蘭長期合作的李旦,為什么要干這個呢?韋特調查發(fā)現(xiàn),李旦正在跟福建官府合作執(zhí)行一項對荷蘭很不利的秘密計劃。
17世紀初以來,經(jīng)由臺灣海峽的中日走私貿易發(fā)展迅速,福建官府屢禁不止,加之荷蘭人占領澎湖,幾件事交織在一起,搞得福建官府焦頭爛額。由于李旦與日、荷雙方都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南居益決定拉攏李旦,離間日荷。南居益的如意算盤是,利用李旦在日本的人脈關系網(wǎng),孤立荷蘭,迫使其主動撤離澎湖。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李旦站在了南居益一邊。他做出這個選擇,主要還是經(jīng)濟利益驅動。
荷蘭占領澎湖后,以東南亞一日本貿易的中間商自居,吃差價賺大錢,增加了貿易成本。因此,李旦巴不得把荷蘭人趕走。
福建官府承諾,只要李旦愿意合作,就能“立功贖罪”,獲得合法身份,官府不再通緝(李旦一度被官方列為海盜)。身份的解脫。對生意人來說絕對是利好。當李旦和福建官府聯(lián)手以后,荷蘭人便掉進了事先設好的陷阱里。有了福建官府的保駕護航。李旦成了最合適的“和事佬”人選,獲取了荷蘭人的信任。緊接著,在李旦的運作下,荷蘭人撤出了澎湖。到此為止,南居益的計劃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荷蘭人轉到大員以后,經(jīng)常遭到李旦船只的襲擊。李旦這么做。其實就是實施秘密計劃的第二步——破壞荷蘭的貿易。南居益的如意算盤是,使荷蘭人無利可圖,讓他們侵占大員和整個臺灣失去了意義,只剩離開這一條路。
李旦為了這第二步,頗費了一番心思。當初福建官府和荷蘭人簽私下協(xié)議的時候,曾規(guī)定荷蘭逮捕的海盜。都押解給李旦處理。援引這條規(guī)定,李旦的船員就算是襲擊荷蘭人失敗,被抓了俘虜,也會很快獲釋,放回李旦麾下。這樣一來,荷蘭人就被李旦耍得團團轉。
秘密計劃大獲成功。荷蘭人在臺灣的貿易有夭折的可能性。遺憾的是,1625年8月12日,李旦在日本去世。幾個月后,南居益調離福建,北上去當工部侍郎,總督河道。兩位主角沒了,秘密計劃也隨即夭折。
荷蘭人依舊盤踞大員,乃至臺灣。中荷海上博弈仍在持續(xù),從明朝延續(xù)到了清朝。
李旦死后,全部遺產留給了義子鄭芝龍。這些財富不但為鄭氏家族的崛起打下了基礎,還成了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第一桶金。
摘編自《財經(jīng)國家周刊》201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