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所謂“留白”,就是“留下空白”之意。它原指國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計白當黑”的一種構圖方式,后被廣泛地應用到文學、音樂、書法等文藝活動領域。這是“智慧與藝術”的結合體。從文學創(chuàng)作來說,由于篇幅、結構、形式等多種因素的限制,幾乎每一部文學作品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留白”現(xiàn)象,這就為多元“補白”教學提供了或大或小的潛在空間。
同樣如此,教師也可充分應用這一智慧藝術,在“以少勝多”“點到為止”“以退為進”等形式中,積極開展語文學科的“留白”教學活動,有效發(fā)揮“激發(fā)學趣”“設疑促思”“造境啟迪”的正強化效應,從而切實體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的課程活動效果。
一、在“知識結構”處開展留白教學
“有經(jīng)驗教師往往只是微微打開一扇通向一望無際知識原野的窗子。”語文知識往往存在一定的整體結構形式。有鑒于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在精講細析其中一部分后而留下另外一部分,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空白現(xiàn)象”,讓學生在“趨向完美”心態(tài)下實現(xiàn)自我建構,從而在“深化聯(lián)系、舉一反三”中獲取內(nèi)在的自我平衡之感和成功進取信念。
以“形聲字結構體系”知識學習為例。筆者在揭示“形聲字”基本概念后,任意以“左形右聲”“內(nèi)形外聲”兩種不同類型,分別借助“清、桂”和“悶、問”進行解析,在學生較好地掌握部分結構基礎上,提出了“形聲字應當還有哪些結構形式”這一問題,讓他們進行自我感悟和合作探尋。大家不用揚鞭自奮蹄,最終欣然地“發(fā)現(xiàn)”了其它四種結構形式。
二、在“思維發(fā)展”處開展留白教學
古語云:“學起于思,而思源于疑。”“大疑有大進,小疑有小進?!痹谶@一教育理論背景下,課堂提問自然就成了教師手中擁有的“常規(guī)性武器”。人的思維是一種發(fā)展性的漸進過程,只有給予比較充裕的思維空間,才能讓學生在自我挑戰(zhàn)中不斷地增加“發(fā)散性”元素,進而贏得有效突破的可能性。
以《晏子使楚》教學為例。筆者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首先把“楚王三問”提煉出來,并讓學生自己思考——“如果你就是晏子,遇到了同樣的提問應該如何應對?”然而在此基礎上閱讀文本,把自己所想與“晏子三答”進行比較,讓他們切實地體悟到了晏子的善變思維和語言智慧,并且留下了持久深刻的印象。
三、在“情感表達”處開展留白教學
語文知識含有豐富多元的“情感”元素,語文課程教學中也蘊藏著各種各樣的情感活動。筆者強調(diào)“留白”教學的根本形式和重要價值,集中地體現(xiàn)在——“相機誘導、情緒激勵”這一“八字真經(jīng)”上,以此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其中的“喜怒哀樂”,并且在“宜喜宜怒”的自我體驗中達成“披文入情、曲徑通幽”的情感活動目標。
以蘇教版八上三單元“至愛親情”為例?!侗秤啊贰短鹛鸬哪嗤痢返葦?shù)篇課文,都是講述了發(fā)生在“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不同感人故事,既非常熟悉和親近,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筆者在實際教學中,適時要求學生回憶發(fā)生在“我”與父母之間的點點滴滴,以有效喚醒他們“設身處地、推己及人”的情感意識。在這一基礎上,去切實體悟作者對至愛親情的無限思念。有了如此真情的審美體驗,學生們就會在“酸甜果汁”品嘗中學深悟透。
四、在“憤啟悱發(fā)”處開展留白教學
古代孔子提出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教學藝術理論。所謂“憤啟悱發(fā)”,只有在學習情趣、思維活動和情感意志等處于集中交織的狀態(tài),才是學生積極思維和智力發(fā)展的巔峰時機。教師善于此時“留白”,勢必激發(fā)學生“不用揚鞭自奮蹄”的活躍心態(tài),并能從中攫取“一石激浪”的奇妙效果。
如《孔乙己》,筆者在揭題后即刻提問:“本課的擬題方式是什么?”“以主要人物的姓名來命題!”再問:“那么大家都認為,‘孔乙己就是主人公的真名實姓了?”(稍停)在一片疑惑中,筆者繼續(xù):“其實‘孔乙己并非真名。只因他毫無生活地位,思想、形象和行為都很古怪,所以大家忘記了名字,反而記住了他的綽號。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呢?”在更加驚疑中進入課堂教學,由此激發(fā)學生的強烈期待心理。這正是“留白”教學的重要價值體現(xiàn)。
五、在“多元評價”處開展留白教學
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zhì),不在于知識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不僅如此,教學評價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務并非只是為了“甄別和判斷”,而是為了更好地“激勵與喚醒”“引領與促進”。
有鑒于此,教師善于把“留白”藝術與多元評價相互滲透并有機融合起來,就會產(chǎn)生不容忽視且無可比擬的良好活動效應。還以上文中的《晏子使楚》為例。無論在起始階段還是閱讀比較環(huán)節(jié),都無需作出“教師評學”,而是把這種評價落實在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中。兩相比較,這種“留白式”評價反而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深思和促進。
綜上所述,“留白”教學是新穎別樣的情境智慧藝術,具有無可比擬的情趣啟迪和挑戰(zhàn)促進作用。語文教師善于運用并不斷創(chuàng)新“留白”形式,能夠讓學生更有學習情趣,讓語文教學更加亮彩起來。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實驗中學(2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