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科學家們首次發(fā)現了一種可產生葉綠素但不參與光合作用的生物體——“corallicolid”,其存在于全球70%的珊瑚中。研究發(fā)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雜志,有望為人類更好地保護珊瑚礁提供新線索。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植物學家、高級研究員帕特里克·基林介紹說:“這是地球上第二豐富的珊瑚寄居者,直到現在才現身。這種有機體帶來了全新的生物化學問題。它看起來像一種寄生蟲,絕不進行光合作用,但它仍然會產生葉綠素。”
葉綠素是植物和藻類中存在的綠色色素,可以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吸收來自太陽光的能量。
基林解釋說:“擁有葉綠素卻不進行光合作用實際上非常危險,因為葉綠素非常擅長捕獲能量,但沒有光合作用來緩慢釋放能量,就像細胞中生活著一顆炸彈一樣?!?/p>
據悉,corallicolids生活于各種珊瑚的胃腔中,負責建造珊瑚礁、黑珊瑚、扇形珊瑚、蘑菇珊瑚和???。它們是一種頂復體(apicomplexan)——大量寄生蟲的組成部分。這些寄生蟲擁有被稱為質體(植物和藻類細胞發(fā)生光合作用的部分)的細胞區(qū)室。最著名的頂復體就是引起瘧疾的寄生蟲。
10多年前,科學家們在健康珊瑚中發(fā)現了與頂復體相關的光合藻類,這表明,它們可能是從附著在珊瑚上的光合作用生物進化而來,然后變成我們今天所知的寄生蟲。
生態(tài)學數據顯示,珊瑚礁中含有幾種頂復合體,但corallicolids至今尚未被研究過。這一有機體揭示了一個新難題:它不僅含有質體,而且含有葉綠素生產中使用的所有四種質體基因。
該研究第一作者、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研究員沃爾丹·鄺說:“我們不知道為什么這些生物會堅持保留這些光合作用基因,這里也許存在一些我們以前從未知曉的生物學機理?!?/p>
研究人員希望進一步研究corallicolid,了解它們的生活習性、棲息地,從而更好地保護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