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靈艷
【關鍵詞】手術中;保溫;血氧飽和度
【中圖分類號】R76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1
體溫降低是手術過程中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1]。graham等[2]發(fā)現術后低體溫者比正常體溫患者病死率明顯增加。近年來,人們在臨床工作中越來越關注術中低體溫對患者的危害,并在臨床逐步推廣使用加溫輸液。但在術中保溫、加溫輸液對手術中血氧的影響方面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討保溫對全麻下肺癌手術病人血氧飽和度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河北醫(yī)科大學第四醫(yī)院行開胸術的肺癌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齡45~69歲;體重43.0~80.5 kg。其中肺葉切除42例,全肺1切例,姑息性切除7例。
1.2 方法
1.2.1 分組方法:采用隨機數字表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50例,給予保溫措施為保溫組,常規(guī)處理為常溫組。2組年齡、手術時間、輸液量、輸血量、出血量、尿量等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1.2.2 麻醉方法:2組患者全部采用全麻。
1.2.3 保溫措施:常溫組未作特殊處理,保溫組給予液體加溫儀輸液、輸血,電溫箱保溫37~40℃水沖洗胸腔及電熱毯機保溫等綜合措施。WWW.11665.cOM
1.3 觀察內容
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測定法為評估患者動脈血氧合情況的安全可靠、簡便易行的方法,在臨床spo2已被作為第五生命指征,以美國產飛利浦多功能參數儀常規(guī)監(jiān)護患者動脈血氧飽和度。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組患者動脈血氧飽和度變化見表2。表2 2組患者血氧飽和度比較
3 討論
3.1 低溫對機體的危害
體溫<36℃,屬體溫過低,研究表明低溫可使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的發(fā)生率增加,肝臟代謝率降低及凝血功能下降。免疫功能降低及術后傷口感染率增加等。本結果常溫組手術過程中血氧飽和度波動明顯,而相應時間點的體溫明顯低于保溫組,說明常溫組由于低溫使機體寒顫,動脈血氧飽和度降低,從而引起體內的缺氧狀況。
3.2 動脈血氧飽和度降低對機體的影響
3.2.1 對腦功能的影響:腦組織細胞對缺氧耐受性較差,尤其是大腦皮質[3]。缺氧對大腦皮質首先受損,其次影響皮層下及腦干生命中樞。所以缺氧時最早出現神經精神癥狀。急性缺氧可引起頭痛、情緒激動、思維力、記憶力、判斷力降低或喪失以及運動不協(xié)調等。缺氧嚴重時,可導致煩躁不安,譫妄、癲癇樣抽搐、意識喪失以致昏迷死亡。
3.2.2 對心肌的影響:低氧時常表現為心率增快,血壓升高。缺氧嚴重時可出現各種類型的心律失常如竇性心動過緩、期前收縮、心室纖顫等。循環(huán)系統(tǒng)以高動力狀態(tài)代償氧含量的不足,同時產生血流再分配。如進一步加重,可發(fā)展為心率變緩,周圍循環(huán)衰竭,四肢厥冷,甚至心臟停搏。
3.2.3 對呼吸的影響:缺氧時患者感到呼吸困難,胸部有重壓感或窘迫感,興奮、煩躁、端坐呼吸等。嚴重缺氧出現呼吸變淺、變慢甚至呼吸停止。
3.3 保溫對動脈血氧飽和度的影響
開胸手術使胸廓完整性受到破壞、術中對肺組織機械損傷、麻醉藥物影響,以及術后切口疼痛等多種因素都會對呼吸功能產生不利影響[4],降低血氧飽和度。手術中保溫增加血氧飽和度,減低血管并發(fā)癥及寒戰(zhàn)發(fā)生率等有益的作用,能通過改善缺血狀態(tài)而減輕腦缺氧、酸中毒所造成的腦損害。常溫組血氧飽和度明顯低于保溫組,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重視患者的體溫,以盡量減少血氧飽和度降低的發(fā)生。
因此,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應重視患者的保溫,以盡量減少低體溫的發(fā)生,從而減少血氧飽和度的降低,最大程度地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杭燕南主編.當代麻醉學.第1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176-1179.
graham di.the pathology of brain ischaemia and possibilities fortherapeutical intervention .br j anaesth,2001,57:3-17.
曾因明,孫大金.重癥監(jiān)測治療與復蘇.第1版.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1998.289-302.
劉俊峰.用肺活量計測定開胸術后呼吸功能的變化.中華實驗外科雜志,1994,1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