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會泉 胡黨紅
【摘 要】:目的 ?探究在對肝臟結節(jié)性病變的診斷中,MRI肝臟快速容積成像技術(MRI-LAVA序列)與增強CT檢查臨床診斷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經病理檢查或手術檢查確診為肝臟結節(jié)性病變患者39例,先后進行MRI-LAVA序列掃描、增強CT掃描,比較兩種診斷肝臟結節(jié)檢出率。結果 ?全部患者肝臟結節(jié)直徑>3cm共12個,經CT增強掃描檢出率為83.3%(10/12),與MRI-LAVA序列掃描檢出率91.7%(11/12)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全部患者肝臟結節(jié)直徑≤3cm共42個,CT增強掃描檢出率為73.8%(31/42),小于MRI-LAVA序列掃描檢出率95.2%(40/42)(P<0.05)。結論 ?采用MRI肝臟快速容積成像技術可提升肝臟直徑較小結節(jié)的檢出率。
【關鍵詞】:增強CT;MRI肝臟快速容積成像;肝臟結節(jié)性病變
【中圖分類號】R57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9-03--01
肝臟結節(jié)性病變的發(fā)生與肝臟細胞受損相關,是一種肝內非囊腫性實質性病變。雖然在短期內無害,但若未能及時準確治療,可能會因此發(fā)生癌變,因此臨床早期診斷、治療非常關鍵。MRI與CT均為臨床常見診斷方式,并隨著技術的發(fā)展,診斷準確率逐漸提升[1]。其中增強CT掃描為CT平掃后增強掃描方式,對于細小病變具有較高檢出效果[2];MRI-LAVA序列掃描技術近年來在臨床上取得顯著效果,可提升早期肝臟結節(jié)性病變檢出率[3]。為了探究兩種診斷方式臨床價值,本次選取我院確診為肝臟結節(jié)性病變患者39例,分別進行MRI-LAVA序列與增強CT掃描診斷,分析掃描結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經病理檢查或手術檢查確診為肝臟結節(jié)性病變患者39例。患者性別:男21例、女18例,年齡34~76歲;其中臨床癥狀較明顯者21例,包括腹脹、腹痛、上腹不適等;臨床檢測中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谷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者17例;輕度黃疸6例、甲胎蛋白升高8例。
1.2 方法
增強CT掃描:儀器廠家:東芝320排CT掃描儀(Aquilion ONE);參數(shù):層距5mm、層厚5mm、電流230~240mA/s、電壓120kV。CT平掃后在患者肘靜脈以高壓注射器進行碘造影劑團注,注射速度:4mL/s,注射劑量:80~90mL,動脈期27s、門靜脈期75s、延遲期2~3min。圖像處理工作站廠家:東芝320排CT工作站。
MRI-LAVA序列掃描:儀器廠家:GE Discovery MR750;參數(shù):TE1.8ms、TR3.9ms、層厚3.6~6.5mm、帶寬125Hz、矩陣512*512、視野360*400mm。;注射對比劑(軋酸葡胺),注射速度:3mL/s,動脈期早期15s、動脈期晚期24s、門脈期50s、肝實質平衡器75s、延遲期3~4min。圖像處理工作站廠家:GE AW 4.6。
原始數(shù)據(jù)以層間距1mm、層厚1mm進行曲面、矢狀面、冠狀面等圖像重組;常規(guī)圖像重組間隔5.0mm、重組層厚5.0mm,對異常區(qū)域采用MIP(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儲存充重組后圖像,并邀請兩名影像科醫(yī)師共同閱片,取一致性意見。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種診斷方式肝臟結節(jié)檢出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計算軟件采用SPSS24.0,檢出率用(%)表示,c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肝臟結節(jié)>3cm共12個,CT增強檢出率為83.3%,MRI-LAVA序列掃描檢出率為91.7%,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肝臟結節(jié)≤3cm共42個,CT增強檢出率為73.8%,MRI-LAVA序列檢出率為95.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肝臟結節(jié)性病變發(fā)病后一般無特異性癥狀,因此需要依靠影像學進行病情診斷、鑒別。在對肝臟結節(jié)性病變的影像學診斷中,CT診斷因后期處理強大、空間分辨率強、掃描速度快等特點被臨床廣泛應用,但在增強掃描中,碘造影劑使用劑量較多,若未能完全排凈可存在腎毒性,并且對于較小病灶檢出效果差,因此在使用中具有一定的弊端[4]。近年來,MRI技術在臨床應用頻率廣泛,因其分辨率高、新型對比劑、掃描序列、圖像快速采集等特點,逐漸成為肝臟疾病的主要影像學診斷方式。
在MRI診斷中,MRI-LAVA序列是采用K空間填充技術、脂肪抑制技術的一種診斷方式,在檢查中能夠控制數(shù)據(jù)采集時間,并且對于動脈早期、動脈晚期、門靜脈、延遲期等不同時期的序列變化特點完美捕捉[5]。因其掃描時間短,僅為12~15s,對于血管解剖信息、病灶定位等均有較好的檢出效果,避免對一次性強化病灶漏診情況,因此檢出率相對較高。在本次研究中,肝臟結節(jié)直徑超過3mm的檢出率上,增強CT與MRI-LAVA序列掃描檢出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證對于直徑較大的肝臟結節(jié),兩種診斷方式效果相近;但在直徑小于3mm及以下的肝臟結節(jié)檢出率中,MRI-LAVA序列具有顯著優(yōu)勢,可證,MRI-LAVA序列對于早期較小的肝臟結節(jié)具有更好的檢出率。
綜上,在對肝臟結節(jié)性病變患者的臨床診斷中,采用MRI-LAVA序列可提升結節(jié)檢出率,特別是在直徑較小的結節(jié)檢出率上更具優(yōu)勢。
參考文獻
周浩亮, 沈遠望, 李新勝, 等. MRI和螺旋CT增強在肝臟占位性病變診斷中的價值比較[J]. 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7(27):129-132+157.
周慶鋒, 歐文, 拉海阿支. 肝臟增強CT掃描與MRI在肝癌診斷中的研究價值[J].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7,15(8):94-97.
王星. 螺旋CT增強掃描與MRI對肝臟血管瘤的診斷價值[J]. 解放軍醫(yī)藥雜志, 2017,29(07):99-102.
劉榮偉, 徐小虎, 劉月軍, 等 肝硬化背景下肝臟良惡性結節(jié)的MRI及CT診斷價值[J]. 癌癥進展, 2018, v.16(06):130-133.
顏歡歡. 用肝臟增強CT技術與肝臟MRI技術診斷肝癌的準確率對比[J].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8, 5(9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