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湖湘名山

2019-09-03 05:12凌鷹
躬耕 2019年7期
關(guān)鍵詞:祭文舜帝岳麓山

凌鷹

岳麓山

如果從純粹的地理概念上來衡量一座山的高度,海拔只有三百米的岳麓山并不算高,甚至還有點偏矮。

如果從純粹的文化尺度上來審視一座山的高度,岳麓山是沒有頂峰的,或者說,我們根本就無法望及她的頂峰。

因為她的頂峰早就隱沒在蒼穹云霄里。

我們無需在意三億年前岳麓山的蠻荒與寂寥,我們只需記住她最早的喧嘩與騷動,就記住了她最早那驚世駭俗的芳容。“南岳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岳麓為足”。這是南北朝劉宋時《南岳記》給我們描摹的岳麓山。撥開萬年前的云霧,我們看到的,是南岳衡山這位老祖母少女時代的一雙玉腿玉足,可時光絲毫也沒有改變我們對她的驚艷。

正是這種文化驚艷,讓岳麓山有了另一種高度。

然后,我們看到四千多年前的那場曠世洪災(zāi)中,那個叫大禹的男人,為治理洪水四處奔波,“七年聞樂不聽,三過家門不入”,在經(jīng)意或不經(jīng)意中來到南岳,并在南岳岣嶁峰立下一塊“禹王碑”。那僅有9行77字的奇特詭秘的古篆字,承載的是大禹治水的精要。就這么77個字,居然讓唐代的韓愈和劉禹錫特意爬上岣嶁峰苦苦尋訪卻都未見蹤跡,韓愈只好遺憾地寫下如是詩句:“岣嶁山前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樸奇。蝌蚪拳身薤葉披,鸞飄鳳泊拿蛟螭?!眲⒂礤a也無奈地發(fā)出“常聞祝融峰,上有神禹碑。古石瑯玩姿,秘文璃虎形”的喟然長嘆。這讓我們不能不猜想,也許當時的韓愈和劉禹錫根本就找錯了山頭,或者根本就不認識那些碑文。幸虧后來宋嘉定五年,何致在游南岳時由一個砍柴的樵夫帶路,終于找到了這塊“禹王碑”,并在過長沙時請人將此碑翻刻于岳麓山云麓峰左側(cè)峰巒上??上Ш髞泶吮驘o人看管而被泥土掩埋,再次隱于鴻蒙,直到明代的長沙太守潘鎰?wù)业酱吮?,并傳拓此碑遍立各地,世人才知道中國古代居然還有這么一塊舉世皆驚的碑文。

正是這塊傳世碑文,讓岳麓山的高度又一次得到升華。

登臨岳麓山,我們固然就會游歷于白鶴泉、禹王碑、舍利塔、飛來石、自來鐘、穿石坡的時光碎片之間,固然就會沉溺于岳麓書院、愛晚亭、麓山寺、云麓宮的文化場所中,固然就會憑吊于蔡鍔墓、將士公墓的悲情與悲壯里。

在岳麓山,我們不可避免地還會巧遇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在仕途上沉浮了一生的李邕。這個當時還在貶謫途中的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李邕應(yīng)該不會想到,由他撰文,黃仙鶴刻石,敘述麓山寺自晉泰始年間建立至唐開元年間500年的興廢修葺的經(jīng)過,以及岳麓山的旖旎風(fēng)光的“麓山寺碑”,會因其文采、書法、刻工三者的精湛獨到而被后人嘆為觀止,將其譽為“三絕碑”,更不會想到,這塊1米多寬、不足3米高的“麓山寺碑”,會讓岳麓山再次提升到一個令人驚奇的高度。

只要你去岳麓山,愛晚亭是無法繞過的一道傳世經(jīng)典。其實,最早的愛晚亭名“紅葉亭”,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由當時的岳麓書院山長羅典創(chuàng)建。杜牧早在唐代寫下“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這首詩的時候,他絕對沒想過這首詩幾百年后會與湖南的一座名山結(jié)緣??墒牵宕膬蓚€曠世才子的一場鬧劇,卻讓這首詩意外地找到了一個天衣無縫的最佳去處。

那一年的秋天,金陵風(fēng)流才子袁枚來到岳麓山,想拜訪山長羅典。這個羅典雖然才高八斗,卻過于自命清高。只因聽說袁枚生活放蕩,詩文新異,而且還收過女弟子,就對他心懷偏見,不但拒而不見,還在岳麓書院的牌樓上貼了副對聯(lián):“不為子路何由見,非是文公請退之。”對羅典的這種傲慢無禮,袁枚只是一笑置之,并對岳麓山的物象逐一賦詩予以詠嘆,偏偏對“紅葉亭”沒有賦詩,只抄錄了杜牧的《山行》,而且還故意將“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寫成“停車坐楓林”。這事被羅典知道后,很快就穎悟到袁枚的弦外之音,是說自己不愛惜晚輩,還意識到自己所題的“紅葉亭”確實有些淺俗,便將其改為“愛晚亭”。

但是,對“愛晚亭”由袁枚改名一說,也存在一些質(zhì)疑,說真正的改名者應(yīng)該是羅典的好友、時任湖廣總督畢沅,而不是袁枚。理由是,羅典的《次石琢堂學(xué)使留題書院詩韻二首即以送別》詩后有一條自注:“山中紅葉甚盛,山麓有亭,畢秋帆制軍名曰‘愛晚紀以詩。”

其實,到底是誰改的名已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愛晚亭”比“紅葉亭”更有煙雨浩淼、云卷云舒的清幽禪韻,卻是不爭的事實。

這個文化事實,無法遮蔽我們對岳麓山又一種文化高度的仰望。

順著這種仰望的目力,我們看到的是岳麓書院這座千年學(xué)府。

在這座典雅肅穆的園林式建筑內(nèi)部,我們穿行于講堂、文廟、御書樓、朱張祠、船山祠、濂溪祠、碑廊之間,領(lǐng)略昔日的儒家學(xué)子們虔誠與內(nèi)斂,入道與出世的高地縱深與開闊。張栻、朱熹、王陽明、王文濤等先哲賢達的背影,在我們的懷想中不斷地交錯疊加。

岳麓山,也正是因為這座千年學(xué)府內(nèi)外這種背影的交錯疊加,而成為一種無極的仰止。

韶峰

五千多年前的舜,帶著他的韶樂,帶著他的宮女,帶著他的兩個妃子,從遙遠的中原順長江一路南巡,然后一腳踏進洞庭湖,再然后又一腳踏進了湘江,踏進了地處南岳衡山七十一峰的韶峰山頂,就再也不想離去了??墒?,不舍歸不舍,南巡的舜是不可能深陷韶峰詭秘神奇的誘惑的,他創(chuàng)造韶樂,其意是用來歌頌堯帝的圣德,并以示忠心繼承堯的德操為民謀福的,他又怎么會迷戀于韶樂宮女帶給他的聲色犬馬之中呢?

因此,他最終還是走出了韶峰煙雨,一路向南,穿越南岳,進入湘南九嶷,而把韶樂的裊裊音韻留在了南岳七十一峰,留在了韶峰的云霧青煙里。

這是一個傳說,還是一段真實的歷史傳奇?對這種質(zhì)疑,我們誰也無法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但上古時期的韶樂,卻至今依然還在韶峰上空縈繞,這就讓我們不能不回頭眺望五千年前那個時刻閃爍在黃河故道上的遠古部落不朽的背影了。

就是這個直接影響了中國文化走向的巨大背影,用他創(chuàng)造的韶樂和歌舞,激活了一座沉寂了億萬年的大山。被激活后的韶峰,從此就開始有了一縷仙氣靈氣和霸氣。

于是,新的傳說又在韶峰破土而出。

這個傳說,說的是韶民恒氏三女,在韶峰修了一間草庵,在這里潛心學(xué)道,行善積德。后來,一只美輪美奐的鳳凰銜著一本天書突然飛臨她簡陋的庵堂,背著她飛天成仙而去。

在韶峰,舜德傳說和恒氏三女點化成仙的傳說,無疑給這座沾染了中國古代最早皇家之氣的山峰,抹上了一層神話色彩。但是,每一個神話的產(chǎn)生,都是有其千絲萬縷的文化源頭的,那源頭就隱逸在韶峰的山光水色里,藏在韶峰的每一次心跳里,直到地老天荒。

現(xiàn)在,我們能真實見證的,其實就是那古老傳說的文化延續(xù),比如早在唐朝后人于韶峰之顛修建的韶峰古寺,比如仙女庵,這些與韶峰的傳說和神話息息相關(guān)的歷史物象,就那么真切地呈現(xiàn)在我們的視線里,讓人生出無限的遐想和追懷。

傳說和神話的文化積淀,造就和派生出韶峰更多的神奇與驚艷。韶峰聳翠、塔嶺晴霞、仙女茅庵、鳳儀亭址、胭脂古井、石壁流泉、頓石成門、石屋清風(fēng),凝成了現(xiàn)代韶峰的八大奇景。

九十年代初,我自費讀完一所大學(xué),畢業(yè)后找不到工作,就根據(jù)一個朋友提供的信息到了我百般神往的韶山,在那里做一家報紙副刊編輯。我把副刊名稱定位為“韶峰”,她讓我時刻都感知到我每天都面對著一座離太陽最近的偉大山峰,時刻都被一道金紅的光芒照耀著。

我至今還記得那時候我在那里認識的一個老太太,她是河北石家莊的一位高級教師,退休后就離開家人來到了韶山。她姓劉,我們都叫她劉老師。她幾乎每天都要拿著一個用宣紙裝訂的大本子和一支書寫筆,行走在韶峰腳下的每一個空間,主動找一個個游客,叫人家寫一句或一段表達自己對這塊土地情感的話語。我在韶山那段日子,劉老師已經(jīng)有了不少于十個那樣的簽名本。她把一段最真摯的情懷留在了那塊土地上,把自己優(yōu)雅而高貴的心靈留給了韶峰,化作了一縷在時空中繚繞永久的韶樂音韻,一直縈繞在我的心底。

岣嶁峰

登上衡陽岣嶁峰,妙溪飛瀑是必須要看的,岣嶁日出也是必須要看的,讓那一簾飛瀑清洗滿身的塵埃,讓那一輪紅日照亮滿腹的心愿,也不枉我氣喘吁吁爬上岣嶁峰??墒?,我更不敢忽略,還有一個四千多年前就登上了這座岣嶁高峰的先祖正在云端里張望著我此刻的手勢和表情。

這個人就是大禹。

我知道他一直在等我。

因此,我來到了禹王殿。

從我有限的閱歷中,我知道這座大殿始建于西漢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之后,這座專門用來跟禹王對話聚會的建筑,在歷朝歷代中又歷經(jīng)過多次的改造和修復(fù),而且在每次的改造和修復(fù)中,其名都做了各種改動,或叫禹祠,或叫禹壇,或叫禹廟,或叫禹宮,好像每次的改造和修復(fù),每次名稱的更替,都得不到禹王的認可似的,或者是生怕得不到禹王的認可。

那場毀滅性的大洪災(zāi),留給他的傷痛實在太大太深,已然痛到他的骨髓里。正因為如此,他才在岣嶁峰立下了一塊禹王碑,將那場曠世大災(zāi)難和他的治水之道昭示天下,以告誡后人。

我現(xiàn)在看到的即當今所說的禹王碑,是一方天然巖石。相傳大禹治水屢屢遇挫,只好叩拜黃帝的一個愛妃嫘祖,嫘祖是隨黃帝南巡的,因看到當?shù)匕傩丈罴部?,于是便留在了岣嶁峰,教民種桑養(yǎng)蠶,繅絲織布。嫘祖得知大禹治水屢屢遇挫后,為大禹一心向民的誠心震撼,便施予他一本金簡玉牒天書。于是,悟性極高的大禹便靜心研讀此書,終得其中點化精要而治水成功,然后便在這岣嶁峰上立下一塊高7尺、寬5尺、厚1尺、77字的碑刻。碑上的文字,形似蝌蚪,至今無人能辨,我們只能猜想,上面的文字說的就是他治水的經(jīng)歷。我們之所以可以這樣去猜測,是因為岣嶁峰上還留有他的禹床、禹居、禹泉和嫘祖殿,這些上古時期遺留下來的物象,無法不順理成章地讓我們聯(lián)想到大禹治水的全過程和最終的結(jié)果。

現(xiàn)在,我就站在禹床邊,看著我眼前的這張石床,生發(fā)諸多的想象。

從小學(xué)課本上,我就知道,大禹治水期間,三過家門而不入,風(fēng)餐露宿,直到征服了那場洪災(zāi)。課本上雖然沒寫到石床,但我現(xiàn)在看到的這張石床,不能不讓我聯(lián)想到,一定是大禹治水這種撼動天地的壯舉,感化了上蒼,天神擔心大禹路宿在當時極度蠻荒的岣嶁峰無安全住所,會受到毒蛇野獸侵害,于是便點石成床,供其休息,點石為幾,供其放置衣履,點石旁藤蔓為帳,供其遮風(fēng)擋雨。我現(xiàn)在看到的禹床,正好雙石托抱,床上至今依舊還留有猶隱猶現(xiàn)的龍形花紋,石床旁的老藤雖歷經(jīng)數(shù)千年,卻依然在巖旁樹蔓上攀纏守護著那久遠的傳奇。

再往前走,見到一個天然石洞,這就是禹居了。大禹于岣嶁峰叩拜嫘祖,得金簡玉牒后,就在這個山洞里潛心研讀。待他治水成功后,便將那本珍稀寶典藏于此洞。至于那個禹泉,據(jù)說是大禹治水于此地,放眼看見山下洪水滔滔,而山上卻無飲水解渴,于是悵然長嘆:“焉無泉爾!”話音剛落,他所站立的地方竟然馬上冒出一股山泉。

有大愛者,必得天地圣靈之恩澤。所以,我們在憑吊懷想禹王的同時,亦不可忘記那個直接點化援助了他的嫘祖。也正是源于這種感恩,后人才在岣嶁峰修建了一座嫘祖殿。

這嫘祖殿就在禹王殿下方,似乎特意是為能讓禹王的精魂隨時感應(yīng)到嫘祖的庇佑而如此刻意建造的。

九嶷山

黃河故道上,一個帝皇從中原啟程。

另一個帝皇目送著這個將皇位禪讓給自己的君主的背影漸漸消失在黃河岸邊的盡頭,發(fā)出一聲至今還響徹在史前的黃河上空的悠長感嘆。

這一別,就成了他們的永訣。

這兩個古代帝皇就是舜和禹。

然后,在某一天的清晨或者黃昏,那個目送舜從中原出發(fā)走進瀟水沿岸的禹,居然神奇地站在湖湘大地的南岳山西段他下旨修建的紫金臺祭壇前,面向瀟水河畔的九嶷,在一陣沉郁幽渺的韶樂和渾厚激烈的牛皮鼓的波濤中,萬分虔誠地磕了三個響頭,將一種比瀟水還要悠長的情思以祭奠的方式留在了南岳衡山的紫金臺祭壇上,從而成為中國歷史上對一代始祖舜祭奠的第一人。

禹對舜的祭奠,不僅是一種感恩,更是一種膜拜。

按常理,禹應(yīng)該痛恨舜,因為舜跟他有殺父之仇。

遠古時期的黃河流域,經(jīng)常洪水泛濫,導(dǎo)致黃河兩岸莊稼淹沒,房屋倒塌。面對如此憤怒瘋狂的黃河,作為當時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堯就派禹的父親鯀去治水。鯀只知道筑壩堵水,可是,堤壩所蓄積的黃河水卻像越積越深的仇恨,一次次將堤壩沖垮,這就給黃河兩岸的百姓造成了更大的滅頂之災(zāi)。正當此時,舜繼位做了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于是,他就把治水失敗的鯀流放到羽山,可每當想到那么多老百姓因為鯀治水不力而慘遭厄運,就痛心疾首,便派祝融氏處死了鯀,并派鯀的兒子禹繼續(xù)去黃河治水。禹汲取父親的教訓(xùn),改筑壩堵水為修渠排水,讓滔滔黃河之水多路分流,將黃河之水趕進了大海。

舜不愧是一個能海納百川的智者。因為禹的治水之功,更因為禹那種坦蕩無私德的襟懷與自己如出一轍,他居然將皇位禪讓給了禹,他居然以一種極端的方式,向世人界定了鯀與禹父子之間的人生歸宿。

當然,禹到底恨沒恨過舜,我們無從知曉也無法考證。父子之情,人之常情。即使他曾經(jīng)在心里默默地恨過舜,那也是符合人性的。但有一點,我們可以肯定,他在接過舜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大權(quán)之后,那種宏韜大略完全就是沿襲了舜的真?zhèn)?。所以,當舜駕崩于九嶷之后,他就觸摸著舜的背影,踩著舜的足印,從中原大地一步一步跋山涉水,開始了他的南巡之旅,并在南岳衡山修建祭壇,然后凝望九嶷,遙祭舜帝。

在中國古代,尤其是史前,祭天、祭地、祭神、祭祖宗、祭先賢,已然成為一種心靈的依附,已然成為一種祈福的本能行為??墒?,由一個帝皇去祭奠另一個帝皇,禹卻是首開先河。禹對舜的這種膜拜與推崇,就像他開鑿黃河引水的第一道口子,將中國最古老的道德力量引進了人類的大海,以至于在這種力量的奔騰中,震撼了一個又一個帝皇將相。

于是,秦始皇緊隨其后,成了祭奠舜帝的第二個帝王?!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如是記載:“三十七年(前210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辉?,行至云夢,望祀虞帝于九嶷山?!边@就讓我們不難想到,秦始皇是在這一年的金秋十月一路出游來到浩渺的洞庭湖的。他站在洞庭湖的一片波浪上,任洞庭碧波拍打著自己華麗的畫舫,拍打著自己激蕩的心跳,昂首翹望湘南九嶷方向,誦讀祭文,默然祈禱,借洞庭湖上空的清風(fēng),送去他對一個遠古帝皇先賢由衷的敬重與祭拜。

緊接著,便是與秦始皇一樣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漢武帝。這個歷史上霸氣十足的皇帝,卻對西漢思想家、儒學(xué)家董仲舒的儒學(xué)理論深信不疑,居然很爽快地接受了董仲舒的的進言,在朝廷和民間竭力主張儒學(xué)思想。儒學(xué)的鼻祖毫無疑問是我們的先祖舜,源于這一文化根脈,他也組織了一次規(guī)模浩大而又莊嚴凝重的遙祭舜帝大典,遙望著舜帝生命的最后歸宿之地九嶷山方向,抑揚頓挫地宣讀了祭文,成了遙祭舜帝的第三個皇帝。

自這三個皇帝親自祭舜之后,唐玄宗、宋武帝、朱元璋也相繼用另一種方式祭奠了舜帝不朽的靈魂。

第一個遣使祭舜的皇帝便是唐玄宗。他派遣的這個人我們大多數(shù)都非常熟悉,這個人就是唐代名相、著名詩人張九齡。自此,后面的歷朝歷代皇帝便紛紛效仿唐玄宗,派遣朝廷大臣,帶著皇帝認可的祭文,親自來到九嶷山祭祀舜帝。或者,由皇帝派遣地方官,代表皇帝或朝廷祭舜。其中,宋武帝劉裕就是命湘州刺史張邵代為祭舜的。

說到張邵受皇帝派遣祭舜,還有一段趣話。

那是永初三年(422年)二月,張邵的好友顏延之出任始安郡太守。其時,始安郡治所設(shè)在現(xiàn)在的廣西桂林,歸湘州管轄。于是,顏延之便高興地來到楚地湖南,向他的老友和上司張邵報到。按照舜帝的生日為規(guī)定的祭舜時間,顏延之來湘州的時候,已經(jīng)迫近祭舜的日子。也不知道這個張邵是想試探一下老友的文才,還是偷懶,顏延之剛來湘州,他就命其代寫祭文。然后,又邀請顏延之一道,前往九嶷山祭舜。說起來,張邵或者顏延之應(yīng)該是最幸運的。因為,在此之前,歷朝歷代祭祀舜帝的祭文都沒有保留下來,而由顏延之撰寫的這篇祭文,卻被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編進了《藝文類聚》一書中。就這樣,這篇祭文就成了歷代最早被保存下來的祭舜帝文。

后來的朱元璋更有意思,這個平民出身的皇帝,對與自己有著比較類似經(jīng)歷的舜帝格外敬仰有加。因此,洪武四年(1371年),為表達自己對舜帝的景仰與敬重,并沒有多少文才的朱元璋,卻親手寫了一篇《祭陵祝文》,然后遣翰林編修雷燧帶著這篇御祭文到九嶷山祭舜。

可以說,是朱元璋讓祭舜活動形成了一種規(guī)律。因為,自從朱元璋親筆撰寫《祭陵祝文》之后,明代祭祀舜帝從此蔚然成風(fēng),凡遇國家大典、大事,朝廷都會遣官來九嶷山祭舜,久而久之,這種有序的祭舜活動便成了一種定制。據(jù)《寧遠縣志》和《永州府志》記載,明代一共御祭舜帝陵15次,其中可考者13次。

從最早的禹第一個祭奠舜帝的歷史脈絡(luò)來考證中國古代的祭祀禮儀,我們就能見證當時的祭祀文化的詭秘與神奇。

到漢唐時期,祭祀禮儀多在九嶷山的玉琯巖前的舜陵廟內(nèi)舉行,并開始了遣官致祭制度。祭祀禮儀開始制定固定的程序。這一時期的祭祀禮儀,不僅規(guī)定了儀程,也規(guī)定了祭品的陳設(shè),整個禮儀已經(jīng)包含了樂祭、歌祭、舞祭、物祭、文祭(祀文)、燎祭等內(nèi)容。到明王朝始,舜帝祭祀活動更加規(guī)范有序,形成了三年一大祭,每年春秋兩祭的例祭和“遇國有大事”,遣專官告祭的定式,并正式確定了南宋朱熹所作的“虞廟樂歌”作為祭祀禮儀中的歌祭祭文。禮儀儀程中使用的“樂章”也有了正式的規(guī)定,迎賓、沐浴、省牲、盥手等也進入了禮儀活動中,并成為定制。而且,還規(guī)范了文祭使用的祝文及書寫格式、祭祀儀程的先后順序。

如果對古代的祭舜活動給予詳細的分類,它們一共可分為六種基本形態(tài):望祭、物祭、樂祭、舞祭、文祭、燎祭。

望祭是因為古代帝王無法親臨九嶷山,在京都或在途中設(shè)壇舉行祭祀禮儀望祀九嶷舜陵的一種祭祀形式。

物祭供品以五谷、果蔬及牛、羊、豬、鹿、兔、魚肉制品等為主,祭器也多用陶制作,表示對舜帝在耕、漁、農(nóng)業(yè)以及制陶工業(yè)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惠及后人,以示不忘之意。

樂祭是舜帝陵祭祀禮儀不同于其他祭祀禮儀的特色之一,并有專門的樂章,每章都配有專門的歌詞,以示對舜帝的道德教化行為表示深切的懷念。除了朝廷頒制的樂章外,歷代王朝也有另由名家作樂歌為樂祭的,比如南宋朱熹就寫了《虞廟樂歌》作為南宋樂祭的樂章。

據(jù)史料考證,舜“舞干戚于三苗,而三苗服”。祭典儀式上,干戚舞以各部族圖騰象征在舜帝德化的音樂舞蹈藝術(shù)感染下,各部族達到“九族親睦,和合萬邦”的民族團結(jié)景象。于是,舜帝祭祀活動中,就有了舞祭這么一種形式。

文祭是官祭和民間社團祭祀中必不可少的一項祭祀活動,以祭文的形式,告祭始祖舜帝。祭文的格式沿用規(guī)范,根據(jù)祭祀的主旨,在頌揚舜帝功德的基礎(chǔ)上,闡明祭祀人的志向。古代的祭文多寫于專用的祝板上,故又稱“讀祝”。官方祭文在祭祀禮儀結(jié)束后,多刻于碑石上,立于陵廟內(nèi)。只要進入舜帝陵內(nèi),我們就能看到歷代帝王的官祭祭文,雖然字跡模糊,刻痕不清,但歲月的風(fēng)雨,仍然無法抹殺其中虔誠的記憶。

燎祭是主祭官在燎祭所,點燃燎祭之火后,用火焚燒祭品、祭器、祭文,參祭人員虔誠的望燎,然后掩埋燎祭坑。

這六種祭祀形態(tài)都是官祭留給我們的遙遠記憶。而舜帝陵民間祭祀?yún)s承襲“家祭毋忘告乃翁”的傳統(tǒng),多為家庭家族、民間社團的告祭活動,祭祀日期常無定日。除清明節(jié)、舜誕日外,其余均由祭告人自擇日期、四時不拘。

民間社團的告祭儀式多依照各地的祭祀程序進行,有進供品,進香,上祭酒,讀祭文,三叩首,焚帛香,撫陵碑等,儀程進行中亦配有民間音樂。家庭式的民間祭祀主要是上香燭、行叩拜禮,也有宰殺牲禽的儀式。

在祭祀方式上,現(xiàn)代舜帝陵的祭祀禮儀雖然繼承了傳統(tǒng)的物祭,但也會根據(jù)季節(jié)有所變化,其中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把樂祭、歌祭、舞祭合為一體,形成“樂舞告祭”新主題,并將樂舞告祭分為《簫韶引鳳》《卿云歌頌》《南風(fēng)祈?!啡龢氛?。新的音樂旋律拉開祭祀的序幕,然后,渾厚沉郁、遼遠幽深的《韶樂》,將祭祀活動推進悠遠的歲月,讓人情不自禁地去回望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源頭,回望舜帝漸行漸遠而又清晰偉岸的文化背影。

猜你喜歡
祭文舜帝岳麓山
燕趙古賢
天下為家
愛晚亭
蘇軾所寫墓志銘與祭文里的人生觀
祭拜戲祖唐明皇之祭文簡釋
喚醒祭文的抒情氣質(zhì)
舜帝——儒家道德理想的人格化身
漫話古代的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