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泊
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老百姓俗稱“五月單五”節(jié)。我今年74歲,小時侯,一年盼著吃點肉的節(jié)日,主要是單五、八月十五和年夕。
過了幾十年的端午節(jié),在我身邊的風俗,主要有四件事。
一是包粽子、吃粽子。過去,這個節(jié)日正趕上麥收,特別忙,媽媽總是在五月初三晚上就開始包粽子,有時還給街坊四鄰包。那時候,包粽子用的是小黃米或大黃米,粽子葉就是現(xiàn)在用的蘆葦葉,里面大都包的是豆餡,也有放棗的。記得每次吃完粽子都要犯結(jié)燥,就是小便時疼,如今雖然粽子都用江米了,我也不敢多吃。
二是家家門口掛帶葉子的桃枝,桃枝上掛一個用紅紙剪的小葫蘆。掛桃枝的意思是辟邪,阻止邪氣入門,讓庭院生輝,正氣臨門。桃枝上掛的小紅葫蘆,象征紅寶貝葫蘆,里邊裝的是花不盡的錢、吃不盡的糧。紅色,代表洪福吉祥。
三是掛艾草。傳說艾草的味道有驅(qū)蟲的作用,這一天掛上艾草,蟲王爺見了都害怕,一年里各種蟲子不進門。
四是家里每個人口袋里都要裝一個用紅布做的小辣椒或小桃子,里邊裝的是五谷雜糧,意思是“遮災”,來年不生病,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風調(diào)雨順,糧食滿倉,豐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