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貴州三都“7.22”大風天氣分析

2019-09-02 12:10:16潘啟學黃桂東
中低緯山地氣象 2019年4期
關鍵詞:雷暴反射率對流

趙 杰,潘啟學,黃桂東

(貴州省黔南自治州氣象局,貴州 都勻 558000)

0 引言

雷暴大風是我國主要的災害性強對流天氣之一,由于它們一般空間尺度小,生命史短、突發(fā)性強及發(fā)展演變迅速,仍然是日常預報業(yè)務的難點[1]。近年來不少學者對雷暴大風進行了研究,俞小鼎等[2]提出: 雷暴大風主要由成熟階段雷暴中的下沉氣流,在近地面處水平輻散性而產生; 祝學范[3]、謝祖鎮(zhèn)[4]分析了大風與地形的關系,指出狹管效應對風速有明顯的加速作用;李國翠等[5]確定了雷暴大風的6個雷達識別指標:風暴最大反射率因子、風暴最大垂直積分液態(tài)水含量、垂直積分液態(tài)水含量隨時間的變率、風暴體移動速度、回波頂高和垂直積分液態(tài)水含量密度;吳古會[1]、李路長[6]、蒙軍[7]、張超[8]、羅曉松[9]等分別研究了貴州不同地區(qū)的雷暴大風,但是黔南地區(qū)研究相對較少。

2018年7月22日16時20分左右三都縣城出現(xiàn)大風天氣,此次大風導致三都縣城同心橋上木質結構建筑物中間部分垮塌,造成人員傷亡。此次大風局地性強、持續(xù)時間短,此類大風的預報有一定的難度,本文對此次天氣過程的環(huán)境場、前期氣象要素、雷達產品、地形等進行分析,為將來預報三都大風積累一定的經驗。

1 實況

2018年7月22日16時20分左右,三都出現(xiàn)短時大風天氣,最大風力達21.5 m/s,風向東北轉西北,具體風向與風力大小見表1。此次過程伴有降雨無冰雹,降雨時間持續(xù)11 min,累計降雨量6.5 mm;氣溫驟降,7 min內下降10 ℃。同時段縣城周邊各站點最大風速情況見表2。上述氣象監(jiān)測表明,三都縣城風速遠大于周邊站點風速,此次三都縣城大風具有局地性、短時性。

表1 16時11分至20分三都縣城風向(單位:°)、風力(單位:m/s)變化Tab.1 16∶11 to 16∶20 Sandu County wind direction (unit: °), wind (unit: m / s) changes

表2 16—17時三都周邊站最大風速(單位:m/s)Tab.2 Maximum wind speed around Sandu at 16∶00—17∶00 (unit: m/s)

2 環(huán)流背景

圖1為7月22日14時環(huán)流配置情況,500 hPa上副高位于黃淮流域到湖北陜西一帶,北部灣為熱帶低值系統(tǒng)影響,貴州主要受偏東氣流影響,氣壓梯度較小,700 hPa和850 hPa來看,貴州主要受熱帶低值系統(tǒng)北側的偏東氣流影響,風速較小,從海平面氣壓來看,貴州區(qū)域基本處于均壓場中,等壓線稀疏。我國常見大風為冷鋒后部偏北大風,高壓后部偏南大風,低壓大風,以及臺風大風和雷雨冰雹大風[10],從大的環(huán)流背景來看,貴州主要受偏東氣流控制,地面氣壓梯度小,不具備形成前4種大風的環(huán)流背景條件,此次大風為雷雨大風。

圖1 22日14時環(huán)流配置(a:500 hPa高度場;b∶700 hPa高度場+風場;c:850 hPa高度場+風場;d:海平面氣壓場)Fig.1 At 14 o'clock on the 22nd, the circulation configuration(a: 500 hPa height; b: 700 hPa height+wind; c: 850 hPa height+wind; d: sea level pressure)

3 不穩(wěn)定能量條件及觸發(fā)條件

從對流有效位能分布來看(圖2a、2b),08時黔南境內對流有效位能為900~1 500 J/kg,到14時全州對流有效位能為1 400~1 800 J/kg,黔南境內對流有效位能呈現(xiàn)出明顯升高的趨勢。從對流抑制(CIN)來看(圖2d、2e),08時全州為20~50 J/kg,到14時變?yōu)?~1 J/kg,基本沒有對流抑制的存在。從對流有效位能和對流抑制的變化來看,對流有效位能升高,對流抑制減小,有利于黔南境內午后出現(xiàn)強對流天氣。

從16時區(qū)域站10 min平均風速(圖2c)可以看出,在三都縣北部地區(qū)都勻南部地區(qū)存在地面輻合線,地面輻合線的存在提供抬升觸發(fā)條件,有利于能量的釋放。從08時探空圖(圖2f)看出貴陽上空中高層特別干,低層較濕,有利于不穩(wěn)定層結的維持,中層干冷空氣有利于加強雷暴中的下沉氣流,有利于地面大風形成,同時對流溫度為25.9 ℃。08時位于三都南側的河池探空(略)也呈現(xiàn)出低層濕度大,中高層濕度低的特征,對流溫度為31.4 ℃,當天三都最高氣溫達36.0 ℃,有利于午后熱對流的出現(xiàn)。

綜合來看,在大風發(fā)生前,三都地區(qū)有著較強的不穩(wěn)定能量條件,地面輻合線的觸發(fā)與熱力抬升作用使得能量釋放,有利于雷暴大風的形成。

圖2 08時與14時CAPE、CIN分布、16時地面風場以及08時貴陽探空圖(a:08時CAPE分布;b:14時CAPE分布;c:16時區(qū)域自動站10 min平均風速;d:08時CIN分布;e:14時CIN分布;f:08時貴陽探空圖)Fig.2 The distribution of CAPE and CIN at 08∶00 and 14∶00, the ground wind at 16∶00, and the sounding map of Guiyang at 08∶00(a: CAPE distribution at 08∶00; b: CAPE distribution at 14∶00; c: 10 minutes average wind at regional automatic station;d:CIN distribution at 08∶00; e:CIN distribution at 14∶00; f: sounding map of Guiyang at 08∶00)

4 要素分析

4.1 氣溫

圖3a為三都縣城7月的氣溫變化,可以看出三都縣城7月最高氣溫17日開始超過35 ℃,直到22日最高氣溫基本維持在35 ℃以上,期間19日最高氣溫略低為34.7 ℃,此時段最高氣溫基本為7月最大區(qū)間。從平均氣溫來看,17日開始平均氣溫明顯升高,在21日平均氣溫達到最大值29.1 ℃,雖然19日最高氣溫略有降低,但是平均氣溫相比前幾天有所升高。總的來看,在大風發(fā)生前(22日前)三都縣城持續(xù)5 d以上的高溫天氣(最高氣溫超過35 ℃,平均氣溫超過27 ℃)。大風發(fā)生當天最高氣溫為近3 d的最大值,由于強對流天氣的影響,氣溫下降,平均氣溫在大風發(fā)生前1 d達到最大值。

4.2 氣壓

圖3(b)為三都縣城7月10—30日海平面氣壓及與周圍站點海平面氣壓差的變化,從圖可以看出,從16日開始三都縣城海平面氣壓呈降低的趨勢,在22日氣壓值降至最低值1 001.4 hPa,往后海平面氣壓值開始升高。從三都與周圍站點的氣壓差可以看出,在21日三都與荔波、都勻的氣壓差之開始增大,19日與平塘的氣壓差開始增大,到22日三都與周圍站點氣壓差均為正值,23日后氣壓差值減小??偟膩砜?,大風發(fā)生前5 d三都氣壓呈現(xiàn)降低的趨勢,大風當日氣壓值達到最低值,大風發(fā)生前1 d三都與周圍站點氣壓差值開始增加,大風當天三都縣城與周圍站點氣壓差均為正值。

圖3 三都縣城7月氣溫(a)、海平面氣壓以及與周圍站點海平面氣壓差(b)的變化Fig.3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 sea level pressure and sea level pressure difference (b) from Sandu County in July

5 雷達回波分析

圖4為大風發(fā)生前的雷達演變。在15時43分(圖4a)開始有回波發(fā)展,到16時09分(圖4b)回波發(fā)展成熟,并影響三都地區(qū),回波為孤立積云降水回波,周圍無層狀云降水回波。初始回波發(fā)生于較高仰角(4.3°),范圍較小,發(fā)展較快。從垂直剖面來看,反射率因子核心初始高度位于4.5~6 km高度(圖4c),到16時09分(圖4d)回波強度加強,反射率因子核心高度位于3~6 km高度,回波頂高在9 km以上,到16時15分(圖4e),反射率因子核心高度繼續(xù)下降至3 km以下,具有明顯的反射率因子核心下降的特征。從速度剖面來看(圖4f),在16時09分回波發(fā)展成熟時,在3 km上下存在明顯的徑向輻合,為中層徑向輻合(MARC),有利于地面大風的發(fā)生[2]??偟膩砜?,反射率因子生成于較高的高度,大風發(fā)生前有明顯的反射率因子核心下降與中層徑向輻合,有利于地面大風的發(fā)生。

圖4 雷達回波演變(反射率因子仰角為4.3°)(a:15時43分反射率因子;b:16時09分反射率因子;c:15時43分反射率因子剖面;d:16時09分反射率因子剖面;e:16時15分反射率因子剖面;f:16時09分速度剖面)Fig.4 Radar evolution(Reflectivity factor Elevation angle is 4.3°)(a:Reflectivity factor at 15∶43;b:Reflectivity factor at 16∶09;c:Reflectivity factor profile at 15∶43;d:Reflectivity factor profile at 16∶09;e:Reflectivity factor profile at 16∶15;f:speed profile at 16∶09)

6 地形與下墊面分析

同心橋周圍地形如圖5所示,可以發(fā)現(xiàn)同心橋西側為地勢開闊的城區(qū),東側為山地,整個地形呈現(xiàn)出明顯的“喇叭口”形狀,同心橋處于地形變窄位置。由表1,在大風發(fā)生前風向由東北轉向西北,結合地形可知,當風向為偏東風時,風由地形狹窄的山區(qū)吹向寬闊的城區(qū),對風速無明顯的影響,當風向為偏西風時,風由寬闊的城區(qū)吹向狹窄的山區(qū),此時由于“狹管效應”風速明顯增大。同時由于下墊面的不同,城區(qū)氣溫較高,河面氣溫較低,這樣的氣溫分布將會在河面與城區(qū)之間生成局地的熱力對流,熱力對流在河面的下沉支將會使得風速加大,并且河面摩擦力比城區(qū)小,因此下墊面的分布將會導致河面風力大于觀測站點的風力。綜合地形和下墊面因素可知,在雷暴大風生成后,經過地形的加速和下墊面的影響,使得在風向轉為西北風后形成大風,并造成同心橋的垮塌。

圖5 三都縣同心橋周圍地形(箭頭所指為同心橋)Fig.5 Topography around the Tongxin Bridge in Sandu County (arrows refer to Tongxin bridges)

7 結論與討論

①此次過程大形勢不具備形成冷鋒后部偏北大風,高壓后部偏南大風,低壓大風以及臺風大風的條件,大風發(fā)生前黔南能量較高,地面輻合線位于三都北部地區(qū),午后氣溫升高,熱對流的發(fā)展及地面輻合使得能量釋放,此次大風是午后熱對流形成的雷暴大風。

②此次大風發(fā)生前三都縣城持續(xù)5 d以上的高溫天氣(最高氣溫超過35 ℃,平均氣溫超過27 ℃),大風發(fā)生當天最高氣溫為近3 d的最大值,平均氣溫在大風發(fā)生前1 d達到最大值。大風發(fā)生前5 d三都氣壓呈現(xiàn)降低的趨勢,大風當日氣壓值達到最低值,大風發(fā)生前1 d三都與周圍站點氣壓差開始增加,當天氣壓差均為正值。但是當氣溫與氣壓出現(xiàn)上述變化時,是否會出現(xiàn)大風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③此次大風雷達回波生成于較高層次,在大風發(fā)生前出現(xiàn)了較為明顯的反射率因子核心降低和中層徑向輻合,有利于地面大風的出現(xiàn),同時地形“狹管效應”與下墊面的影響使得河面上風力加大。

猜你喜歡
雷暴反射率對流
影響Mini LED板油墨層反射率的因素
近岸水體異源遙感反射率產品的融合方法研究
海洋通報(2022年4期)2022-10-10 07:40:26
齊口裂腹魚集群行為對流態(tài)的響應
新德里雷暴
具有顏色恒常性的光譜反射率重建
阜新地區(qū)雷暴活動特點研究
綠色科技(2018年22期)2019-01-15 05:36:08
廣西富川縣雷暴氣候特征分析
化學腐蝕硅表面結構反射率影響因素的研究*
電子器件(2017年2期)2017-04-25 08:58:37
基于ANSYS的自然對流換熱系數(shù)計算方法研究
二元驅油水界面Marangoni對流啟動殘余油機理
兰溪市| 内乡县| 南溪县| 长白| 吴旗县| 犍为县| 安阳县| 平谷区| 宝丰县| 鄂伦春自治旗| 历史| 云安县| 和林格尔县| 安阳市| 阳高县| 全南县| 彭州市| 镇沅| 神池县| 广灵县| 兴城市| 扎赉特旗| 武安市| 潞西市| 雷州市| 桦南县| 贵定县| 河南省| 垣曲县| 阳江市| 杭锦旗| 长阳| 伊金霍洛旗| 府谷县| 张北县| 孟州市| 墨脱县| 化德县| 榆社县| 托克逊县|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