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偉
東南亞位于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共11個國家。中南半島因位于中國以南而得名,包括越南、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5國;馬來群島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共有兩萬多個島嶼,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文萊和東帝汶6國。
下面,我們來簡單地來介紹一下部分東南亞國家名稱的由來。
與中國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老撾在中國古籍中稱為“瀾滄”和“南掌”(系不同的音譯詞,老撾語意為“百萬大象”)。如今,其國名自稱是“Patet Lao”,中文音譯為“巴特寮”,意為“國—寮”,按照中文順序便是“寮國”,其實(shí)“寮”和“老撾”都是“Lao”的音譯,指寮族(老撾族)的國家。“寮國”系漢語舊稱,如今仍保留在中國臺灣、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漢語中。
新加坡有花園城市之美譽(yù),其國名“Singapura”是個馬來語詞(源于古印度的梵語)。其中,“singa”意為獅子,“pura”意為城市,所以其別名也叫“獅城”。新加坡國徽上寫的是:“Majulah Singapura”(前進(jìn)吧,新加坡),也是其國歌名。
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交匯處、赤道附近的東帝汶是亞洲最年輕的國家(2002年建立)。從世界地圖上看,這是一個不起眼到不用心找根本找不到的小島國,在馬來—印尼語中稱為“Timor Timor”。其中,前一詞為專有名詞,系島名,漢語南方方言將其譯為“帝汶”(帝汶島分為東帝汶和西帝汶,西帝汶為印尼領(lǐng)土);后一詞為后置形容詞“東”,故其字面意思為“東東”。
遍觀世界各國的國名,一般都來自本國。亞洲各國的國名尤其如此。例外的當(dāng)然也有,但可謂鳳毛麟角,而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就是這鳳毛麟角中的兩個。
菲律賓有“椰子之國”和“亞洲香蕉園”之別稱。在中國史籍中該國被稱為“呂宋”,此名稱如今專指該國人口最集中的第一大島呂宋(Luzon)。在其南部有蘇祿(Sulu)群島和蘇祿海,古稱“蘇祿國”。其現(xiàn)在的國名是16世紀(jì)西班牙殖民者以西班牙國王菲利普(Felipe)的名字命名的。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面積和人口第一大國,有“千島之國”之譽(yù)。該國在中國歷史上曾被稱為“爪哇”和“三佛齊”?,F(xiàn)在所用的國名印度尼西亞(Indonesia)來源于希臘語,是由兩部分組成的,“Indo”(印度)是因荷蘭殖民者曾稱這一地區(qū)為“荷屬東印度”(區(qū)別于“英屬東印度”),“nesia”意為“島嶼”。
關(guān)于東南亞的這些冷門小知識,您還知道多少呢?
·作者系貴州財經(jīng)大學(xué)副教授、博士
·責(zé)任編輯:許俊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