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堅
黃埔軍校政治工作的開創(chuàng)者
張申府、周恩來、熊雄、聶榮臻回國后都曾在黃埔軍校政治部工作,他們是軍隊政治工作的開創(chuàng)者。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在蘇聯的幫助下籌辦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政治、軍事教育和招生、組織學生等方面給予了積極協助,特別是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熊雄任政治部副主任及主任期間的出色工作使該校政治氣象煥然一新。
1924年5月,孫中山任命張申府為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張申府是當時中共在黃埔軍校最高的任職,是中共從事早期軍事工作的黨員之一。張申府還負責黃埔第1期學生的口試、筆試監(jiān)考和閱卷工作,安排政治課程。6月16日,黃埔軍校舉行開學典禮。但開學不久,他就辭職了。因他在廣東大學任教,而黃埔不在城里,由黃埔到城里要一兩個小時,加上他對校長蔣介石剛愎自用的作風看不慣。
黃埔軍校黨代表廖仲愷和政治部主任戴季陶,請張申府“推薦一些國外留學有能力的人回國參加工作”。張申府欣然應允,“開了一個15人名單,第一名是周恩來”。廖仲愷對周恩來在法國協助王京歧籌組國民黨旅歐支部的才能早有耳聞,再加上張申府的高度稱贊,就請張申府代其邀請周恩來回來。1924年四五月間他寫信給周恩來談了此事,不久收到了周同意回國的復信。經國內黨組織同意,周恩來于7月下旬啟程回國。9月到達香港。抵達廣州不久即擔任了黃埔軍校政治教官,負責講授政治經濟學。10月擔任中共兩廣區(qū)委員會委員長兼區(qū)委宣傳部長。
黃埔軍校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實行政治教育與軍事教育并重的教育方針。政治部是在黨代表和校長領導下,掌管全校政治教育和政治工作的機關。最初政治部組織極簡單,除了主任及臨時教官外,“只有兩位擔任記錄的書記”,故而“政治部很閑淡”。不久,戴季陶、張申府相繼離職,邵元沖代理一段主任后隨孫中山北上,政治部主任一職出現空缺。1924年11月,周恩來被任命為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周恩來到職后,堅決貫徹孫中山的辦校宗旨,積極開展了如下工作:
健全政治部組織機構和工作制度。周恩來上任后在部內設立了“指導、編撰、秘書三股,增加了干部配備,從黃埔1期學生中選調共產黨員楊其綱、王逸常、洪劍雄等到各股任職”。
加強政治課的教學,豐富政治教育的內容。政治課除講授“三民主義”外,還開設了“國民革命概論”“帝國主義”“社會進化史”“各國革命史”“蘇聯研究”等課程。政治部還經常組織學生討論時事政治,幫助學生們認識到軍人肩負的責任,“使明了社會經濟、政治、歷史及主義、黨綱、政策等。即不僅知道槍是怎么放法,而且知道槍要向什么人放”。
加強宣傳工作和對學生的政治教育。政治部幾乎每周都要邀請國共兩黨領導人到校給學生發(fā)表演講,孫中山、胡漢民、廖仲愷、蔣介石、汪精衛(wèi)、何香凝、鄧中夏、蘇兆征、惲代英、蕭楚女、毛澤東等都曾應邀到校演講。另外,政治部宣傳科還編印了《士兵之友》《黃埔日刊》《中國軍人》等刊物,通過這些方法向學生做生動的政治宣教工作。
支持建立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廣泛團結進步軍人。在政治部的關懷指導下,以蔣先云為首的一批黃埔學生聯合粵、滇、桂各軍進步軍人于1925年2月1日在廣州成立了青年軍人聯合會。“它名義上是青年軍人的群眾組織,實際上是以周恩來為首的黃埔軍校政治部聯系青年軍人的橋梁,是共產黨在黃埔軍校的特別支部對青年軍人進行宣傳教育的一種組織形式。”
加強對革命軍隊的政治領導,以使政治教育發(fā)揮實際作用。周恩來指導了新成立的教導團的政治工作,他派黃埔1期的曹淵、蔣先云、譚其鏡、許繼慎、傅維鈺、黃鰲、張其雄、楊浦泉、張際春分別到教導團下屬各連擔任國民黨黨代表,當時廣東革命軍隊中各級黨代表統屬政治部領導。
經過周恩來的積極工作,黃埔軍校的政治面目煥然一新。當時擔任政治部指導股主任的王逸?;貞浾f:“從此以后,黃埔軍校的政治工作蓬蓬勃勃地發(fā)展起來了。周恩來同志除了用少量時間瀏覽我們?yōu)樗麥蕚涞膱蠹埣糨?、工作日記,批閱來往函件外,大量的時間都花在找人談話和抓工作落實上。他思考事務周密,處理問題敏捷,原則性和靈活性掌握適度。經他辦的事沒有不水到渠成的。”周恩來還親自給學生們講課,“幾乎每次都是講《國內外革命形勢的分析》這樣的題目,這是一個百聽不厭的大課,學生們人人愛聽,難得的是每次都有新的內容,他對國內外的形勢了如指掌,陣線分明,它的講演博而能約,條理清楚,易于筆記,也易于背誦……說來也很奇怪,學生們對周恩來同志的敬愛,是打破了左右派界限的”。周恩來以出色的組織才干和驕人的工作業(yè)績贏得了廣大黃埔?guī)熒男刨嚒?/p>
1925年8月25日,黃埔校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軍,周恩來擔任少將政治部主任兼第1師黨代表。11月,東征軍進入汕頭后,國民政府任命周恩來兼任東江各屬行政委員,負責25縣的地方行政工作。1926年1月下旬,周恩來被任命為第1軍副黨代表(軍長是蔣介石,黨代表由汪精衛(wèi)兼任)。3月,周恩來離開國民革命軍第1軍,集中力量主持中共廣東區(qū)委軍委的工作。
熊雄是繼周恩來之后中國共產黨在黃埔軍校的主要領導人,也是我軍政治工作奠基人之一。
1925年6月底,熊雄、聶榮臻、葉挺、顏昌頤等20多人,從蘇聯紅軍軍事學校中國班奉調回國。8月上旬離開莫斯科,坐火車到海參崴,再坐船,9月3日到達上海。王若飛接待了他們,并領他們去見了中央總書記兼組織部長陳獨秀。熊雄、聶榮臻、葉挺等12人被分到南方工作。
9月中旬,根據中共廣東區(qū)委的決定,熊雄、聶榮臻等到黃埔軍校工作,熊雄擔任政治總教官,參加了第4期的招生工作。此時的總政治部主任是邵力子。10月,在第二次東征中,蔣介石任東征軍總指揮,周恩來為總政治部主任,熊雄擔任總政治部秘書,并任以黃埔軍校師生組成的國民革命軍第1軍黨支部書記,協助周恩來,把東征軍的政治工作做得有聲有色。與第一次東征相比,軍隊政治工作組織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方法更加周密。東征軍10月1日從廣州出發(fā),12日兵臨惠州城下,14日占領惠州,熊雄15日隨政治部入城。11月4日,周恩來和熊雄率領政治部人員進入汕頭,至此完全收復了東江。東征勝利后,熊雄被任命為入伍生部政治部主任。
1926年1月6日,熊雄擔任總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治大隊大隊長??傉尾恐魅紊哿ψ硬荒芙洺5叫#苄蹖嶋H主持工作。1月12日,黃埔軍校改組為“中央軍事政治學?!?。2月1日,熊雄等7人被任命為改組籌備委員。熊雄大刀闊斧地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制定了《政治教育大綱(草案)》等各種規(guī)章制度,總原則是“軍事與政治打成一片”,使三民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在軍校制度化;改善了政治部的機構,分設總務、宣傳、黨務三科,職員從原來的20多人增加到70余人,其中半數是中共黨員;聘定專職政治教官10余人,臨時政治教官10余人,加大聘任共產黨員為政治教員的力度,在軍校政治教官中,有共產黨人惲代英、肖楚女、高語罕、張秋人、熊銳、李求實等,還有韓麟符、于樹德、巴文俊、廖劃平、李合林等。熊雄作為政治總教官,承擔了大量工作。
3月1日,改組后的黃埔軍校正式開學。第4期入學共2300多人,其中有很多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3月3日,在熊雄主持下,《國民革命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日刊》創(chuàng)刊,5月25日改名為《黃埔日報》,熊雄題寫了“東方被壓迫民族之呼聲”“革命軍人之道路”等。還大量印行《軍校政治月刊》《革命軍》《黃埔潮》《黃埔周刊》等刊物,出版各種講義、畫報。熊雄親自講授“軍隊中的政治工作”和“本黨宣言訓令”等,給黃埔軍校學員留下深刻印象。他堅持“團結左派,爭取中間力量,反對極端的反動勢力”,影響和改造整個軍校的工作。熊雄兼任潮州分校政治部主任。
3月20日,“中山艦事件”發(fā)生后,熊雄到中共廣東區(qū)委向周恩來、陳延年匯報軍校的情況,區(qū)委決定成立中共在軍校的核心組織——“黨團”,由熊雄任書記,成員有惲代英(主任政治教官)、聶榮臻(政治部秘書)、陳庚(步科1團連長)、饒來杰(廣東區(qū)委特派員、軍校政治部圖書管理員,負責軍校黨的組織工作)。
當時,黃埔軍校開始籌備直屬中央黨部的特別黨部,方鼎英、張治中、熊雄等5人為籌備委員。5月22日,熊雄被選為軍校國民黨黨部監(jiān)察委員。蔣介石在國民黨二屆一中全會上拋出“整理黨務案”,旨在削弱共產黨力量。6月7日,蔣介石到黃埔軍校發(fā)表講話,要軍校中的共產黨員聲明黨籍,不準跨黨,并以高官厚祿拉攏收買公開了身份的共產黨員。在熊雄和軍校“黨團”的領導下,軍校的共產黨員無一人退黨。
熊雄主持在第5期各營、連、區(qū)隊內設置政治指導員,定期“主持政治討論與政治工作實習事務”。11月27日,熊雄被選為軍校國民黨黨部的執(zhí)行委員,負責宣傳工作。12月14日,熊雄代理軍校政治部主任,不久被正式任命為政治部主任。
1926年12月,周恩來調任中共中央組織部秘書兼中央軍委委員。熊雄兼任廣東區(qū)委軍事部長。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清黨”,一時血雨腥風。4月18日,熊雄在黃埔被捕。1927年5月初,熊雄被轉囚于南石頭“懲戒場”。當宋時輪告訴他有人情緒不安時,熊雄要他“告訴大家,不要怕”。一天,他對19歲的黃埔6期入伍生汪希圣說:“不用怕,我是公開的共產黨員,又是黃埔的最高領導之一,槍斃、殺頭,首先輪到的是我熊雄。我都不怕,大家還怕什么?要堅持下去,斗爭到底!”他笑著要求“大家安靜,要有耐性,注意不要煩躁”。5月17日,熊雄英勇就義,時年35歲。
聶榮臻元帥曾經題詞:“熊雄烈士永遠活在我們心中?!?/p>
1925年9月,聶榮臻到黃埔軍校,被任命為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周恩來指示,在工作中要利用一切機會,積極開展黨團活動。周恩來還向聶榮臻介紹了左派“青年軍人聯合會”與右派“孫文主義學會”的斗爭情況,要他們積極指導“青年軍人聯合會”。聶榮臻和魯易、熊雄等同志根據周恩來的指示精神工作。由于指導思想明確,又有周恩來過去在黃埔的工作基礎和重要影響,所以工作比較順利,各方面都取得了成績。
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制造了“中山艦事件”。這一天,聶榮臻和其他一些共產黨員,被突然扣留在中山艦上。經過黨的交涉,蔣介石自感羽毛未豐,懾于左派勢力強大,不得不于當天釋放了他們。
“中山艦事件”后,聶榮臻被免去了在黃埔軍校的職務。惲代英、聶榮臻、陳庚先后由中央軍委指調離開軍校。聶榮臻和黃錦輝在周恩來領導下的中共廣東區(qū)委軍委工作,經常同國民革命軍第1、2、3、4、6軍,黃埔軍校本部和入伍生部聯系。
張申府參與籌建黃埔軍校,推薦周恩來到黃埔軍校工作。熊雄、聶榮臻比周恩來晚一年到黃埔軍校政治部工作,曾經共事一年多。他們在黃埔軍校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
小結
聶榮臻、熊雄于1920年1月(相距14天)到達巴黎。周恩來與張申府相識于北京,1920年12月(相距14天)到達巴黎。張申府是中共旅歐通訊員。1921年2月,張申府介紹周恩來入黨。1921年10月,聶榮臻到比利時。1922年4月,張申府、周恩來、熊雄等組成中共旅德支部。1922年6月成立中國少年共產黨(周恩來等18名代表參加成立大會)。1922年8月成立中共旅歐總支部。1922年10月,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改稱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3年2月,成立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總支部,這次會上聶榮臻第一次見到周恩來。周恩來參與籌組國民黨旅歐總支部,擔任總務主任,聶榮臻擔任巴黎通訊處處長。1923年3月熊雄等由柏林赴莫斯科。1923年11月張申府等赴莫斯科。1924年7月下旬,周恩來啟程回國。不久,聶榮臻等赴莫斯科。
1924年5月,張申府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半年后離職。1924年9月后周恩來兼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11月任政治部主任,1925年11月負責東江地方行政工作,實際在黃埔軍校工作一年多。1926年12月,周恩來調到中共中央機關工作。1925年9月,熊雄、聶榮臻到黃埔軍校工作。1926年1月,熊雄擔任軍校政治部副主任。1926年3月,聶榮臻調到廣東區(qū)委軍委工作。1926年12月14日,熊雄代理軍校政治部主任,不久被正式任命為政治部主任。
周恩來、張申府、熊雄、聶榮臻在旅歐期間有許多共同經歷,共同為理想而奮斗,為建立旅歐黨團組織做出重大貢獻;回國后先后在黃埔軍校工作,開創(chuàng)軍隊政治工作,作出了杰出貢獻。他們的業(yè)績可歌可泣,留下很多令人回味的東西。
參考資料:
1.《趙世炎生平》,載于《文史資料選輯》。
2.[美]舒衡哲:《張申府訪談錄》,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年。
3.《中共中央執(zhí)委會書記陳獨秀給共產國際的報告》,載于《中共中央政治報告選輯(1922—1926)》,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1年。
4.張申府:《胡適等之政治主張與我們》,載于《少年》第2期,1922年9月1日。
5.伍豪:《十月革命》,載于《少年》第5期,1922年12月1日。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1898—1949)》,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7.周恩來:《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報告第1號》,《周恩來早期文集》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南開大學出版社,1998年2月。
8.鮮于浩、田永秀:《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中的四川青年》,巴蜀書社,2006年。
9.伍豪:《共產主義與中國》,載于《少年》第2期,1922年9月1日。
10.《聶榮臻回憶錄》上卷,戰(zhàn)士出版社,1983年。
11.徐行:《旅歐時期的政治活動對周恩來一生的重要影響》。
12.天津《益世報》,1921年12月23日。
13.陳錫祺主編《孫中山年譜長編》下冊,中華書局,1991年。
14.劉焱:《張申府談旅歐黨團組織活動情況》,載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天津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天津文史資料選輯》第15輯,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
15.《旅歐共青團執(zhí)委會向團中央的報告》,1924年7月20日。
16.肖金芳:《我所認識的熊雄》《回憶圣日耳曼中學和巴黎書報流通社》,存于中國革命博物館。
17.陳公培(吳明):《關于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的雜記和素材》,存于中國革命博物館。
18.江西省宜豐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編《熊雄》,1984年。
19.李春雷、史克己:《赤光——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紀實》,河北大學出版社,2010年。
20.聶榮臻:《學習恩來的優(yōu)秀品德,繼承他的遺愿》,載于《不盡的思念》,中央文獻出版社,1987年。
21.張申府:《留法前后我同周恩來同志的一些接觸和交往》,載于《懷念周恩來》,人民出版社,1986年。
22.《一年來本校政治部之概況》,載于《黃埔潮》第24期,1926年1月。
23.李新主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長編——國民革命的興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24.徐向前:《歷史的回顧》(上),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
25.楊其綱:《本校之概況》,載于《黃埔日刊》1927年3月1日。
26.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編《黃埔軍校史料》,廣東人民出版社,1985年。
27.《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編輯部編《徐向前傳》,當代中國出版社,1992年。
28.文強:《我在黃埔軍校的見聞》,載于《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文史資料出版社,1984年。
29.饒競群(來杰)回憶熊雄材料,存于中國革命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