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強
近年來,面對新興媒體蓬勃發(fā)展、傳統報業(yè)加快轉型的新形勢,襄陽日報社以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立破并舉、揚長避短,堅持開放合作、共建共贏,積極探索融合發(fā)展路子,在全媒體傳播格局的構建上取得初步成效,為鞏固壯大主流輿論“堅持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更好地履行“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奠定了基礎。
面對移動互聯網對基層傳統媒體傳播受眾、廣告收入等方面的嚴重沖擊,社黨委認真學習中央《關于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指導意見》,積極尋找融合方向、融合路徑。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班子成員帶隊先后組織20多個專班到全國各地學習考察,剖析融合發(fā)展中的成功案例及教訓過失。
當時,對媒體融合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不少媒體選擇與民營企業(yè)或網絡公司合作。社黨委覺得,要合作就要向“國家隊”學習,找“大哥大”取經,這也符合互聯網時代“黨管數據”的需要。經過多次與人民日報相關部門溝通,報社與人民日報“中央廚房"簽訂5項戰(zhàn)略合作協議,在全國共建首個地市級融媒體工作室一漢江工作室,并在全國首批人駐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成為央地媒體融合的樣板。在黨的十九大會議召開期間,漢江工作室制作的“綠色發(fā)展看漢江”視頻專訪,邀請到國家發(fā)改委專家襄陽市委書記、漢中市委書記共論漢江綠色發(fā)展,在全國十多個主流直播平臺同步播出產生良好影響;雙方共同制作的融媒作品《十九大時光,邁向新時代》入選全國黨媒十九大融合報道“優(yōu)秀作品十強”。借助于央媒的大平臺,2017年襄陽日報社共開展融媒體報道50余次,覆蓋用戶2000余萬人,PV總量突破3億人次,弘揚了主旋律,傳播了好聲音。
積累了初步經驗后,社黨委圍繞如何在融合發(fā)展中行穩(wěn)致遠的課題,先后邀請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的專家教授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撐,編制了《襄陽日報傳媒集團媒體融合與大數據發(fā)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力爭用三到五年時間使襄陽報業(yè)脫胎換骨,勇立融合發(fā)展的時代潮頭。
隨著融合發(fā)展的不斷深入,社黨委越來越感到,原有的體制機制、工作流程、人員素質等,成為融合發(fā)展走深走遠的攔路虎,成為媒體做大做強的絆腳石。只有緊緊圍繞打造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chuàng)新能打勝仗的工作隊伍這一中心環(huán)節(jié),深化內部改革,全媒體發(fā)展才有不竭動力,才能在奮進新時代中攀升新境界。
2016年上半年,報社開展了以用工、薪酬、職級等三項制度改革為重點的改革創(chuàng)新:打破員工身份、年齡界限,全員競聘上崗,67名優(yōu)秀人才走上中層正副職崗位;實行薪酬與業(yè)績掛鉤,打破分配制度中“大鍋飯”,將績效工資由員工收入的20%提升至70%,讓干與不干不一樣,干好與干不好差別很大;推行編委和首席記者制,打通專業(yè)骨干成長晉級通道;實施新媒體優(yōu)先發(fā)展戰(zhàn)略,廣聚才、育新人,新媒體團隊平均年齡為28歲,僅兩年時間,經營收人從零起步,增長到1000多萬元;開辦“襄報課堂",舉辦“三創(chuàng)大賽”,實施“師帶徒”“對標看齊”等行動,促進傳統媒體人加速向新興媒體人轉型,帶動傳統媒體工作方式加速向新興媒體工作方式轉變。
2018年6月,報社又以全媒體采編指揮中心“中央廚房"為引領啟動第二輪改革,重新設計組織架構,將襄陽日報、襄陽晚報、網端新媒體的所有采編部門整合,搭建數字媒體襄陽日報、襄陽晚報三大公共媒體平臺,構建大融合、全媒體的傳播格局?,F在,報社所有的持證記者都進入全媒體采訪中心,大大強化了優(yōu)質融媒體內容的輸出。以《襄陽晚報》專刊化改革為例,通過每期1個創(chuàng)意頭版+3個地方新聞版+N個專版和“融媒集粹"版,深耕垂直細分市場,贏得讀者和用戶的廣泛好評。
受制于資金、技術瓶頸,地市級黨媒很難做成現象級平臺,社黨委把著眼點放在做大“朋友圈”上,按照上接天線、下接地氣、橫向貫通的思路,著力打造融合發(fā)展的大平臺,先后與人民日報中央廚房、新華社現場云、央視新聞+等“國家隊”緊密合作,與市域內10個縣(市、區(qū))和開發(fā)區(qū)融媒體中心、20多家市直部門共建網站公眾號,與全國城市新聞網站聯盟、漢江流域13個城市黨報聯盟建立互聯互通共享平臺,以融合發(fā)展強身健體,用多種平臺服務社會。
2018年5月,報社承辦了中國晚報攝影學會成立30周年暨“綠色發(fā)展看襄陽”百名總編記者大型采風活動,活動結束后,全國54家媒體相繼用60多個整版推介“綠色襄陽”,一大批制作精美的新媒體產品在全國各地主流媒體同步展現,成為城市營銷的經典案例,受到市委書記的批示表揚;去年8月上旬,報社聯合深圳主流媒體共同發(fā)起了“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襄(陽)深(圳)全媒體聯合行動",邀請深圳媒體到襄陽,用前沿理念檢閱襄陽成就,組織襄陽采訪團走進深圳,向先進城市對標看齊,為市委、市政府更好地優(yōu)化招商引資環(huán)境、調整產業(yè)結構布局等提供決策參考。
此外,襄陽日報聯合漢江流域媒體共同進行的丹江口大壩開閘放水等聯動直播,聯合城市網盟單位進行的南咸北甜粽子大PK,在加拿大進行的長渠申遺跨國直播等等,全網播放量都突破百萬,并實現海外傳播,為講好地方故事、傳播地方好聲音發(fā)揮了主流輿論引導作用。報社還與縣市區(qū)宣傳部扎實做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共建,讓他們的正能量傳播也能“借船出?!?,目前已建成3個縣級融媒體中心。
融合發(fā)展、共建共贏,提升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能力,贏得了黨委、政府更多的關心和支持。市政府投資3億元為報社建設的數據融媒產業(yè)基地即將動工,投資5000萬元建設的綠色漢江產業(yè)園一期工程人民分印點項目已于去年10月份正式投產。而報社與人民日報合作的“智慧黨建"項目也納入襄陽市委重點工作督辦,正在穩(wěn)步推進,屆時,覆蓋33萬黨員的“智慧黨建"平臺不僅僅是黨員信息的管理端,而且將發(fā)揮黨媒的輿論引導作用,將其打造成襄陽日報精準傳播黨的聲音的服務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