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喬喬木和可樂王白天交流了那么多與讀書日、閱讀有關的話題,晚上他就做了一個跟書有關的夢。夢里,他來到了書海,各種圖書組成的浪花在身邊翻滾著,而他必須挑出適合自己看的書,裝滿所坐的小船,才能離開這個大海。
“可樂王快幫幫我,挑出適合我看的書,要不然我就出不來了?!彼舐暫艟?。“好啊,我先幫你挑一些中外名著,這些是人類文化的精華。”可樂王剛說完,一批名著就自動地跳了出來,有《史記·少年版》《名著名譯名繪版》《世界文學名著寶庫-青少版》……
“你還需要讀大家、名家之書,開闊‘大視野,形成大格局?!本o接著,《傅雷家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小學生名家文學讀本》等又浮出了水面。
“讀科技方面的書,可以增長見識,積累知識?!薄?01個神奇的實驗》《人類昂首奔赴太空的119個偉大瞬間》《萬物簡史·少兒彩繪版》也爭先出現(xiàn)了。
“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還要學習和傳承我們的優(yōu)秀文化。”還沒等可樂王說完,《干家詩》《大名人小故事》《兒童必讀蒙學經典》《小學生應知的傳統(tǒng)文化常識》不慌不忙地蹦了出來。
載著一船挑好的書,他們終于游出書海,來到了一座小島上。
你今天學會“讀”了嗎?
小島上鳥語花香,風景優(yōu)美,只見一抉牌子上寫著:讀完你的書方可離開此島??吹竭@句話,喬喬木有些著急了……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在他的《五柳先生傳》中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意會,便欣然忘食?!碧諟Y明提出的“不求甚解”是有針對性的,告訴我們對于有些書,不要過分地咬文嚼字、死記硬背,要重在領略文章的意境和情趣。
南宋人陳善在他的《捫(men)虱新活》中說道,讀書要知入知出。入,就是要讀進書中去,把書的內容讀懂吃透;出,就是要從書中跳出來,能夠靈活運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其實是告訴我們要“活”讀書,而不參死讀書。
蘇軾是北宋著名文學家,他在《又答王庠書》中就侄女婿王庠“問學”,介紹了自己首創(chuàng)并實踐地讀書方法:好書就像知識的海洋,內容非常豐富,每次只帶著一個目標去讀,或者就一個方面去探究,就很容易掌握。
明代學者張溥讀書就更下功夫啦!他的讀書分為三步:第一步,讀一篇新文章時,將它抄在紙上,一邊抄一邊黑讀;第二步,抄后高聲朗讀;第三步,朗讀后將抄寫的文章投進火爐里燒掉。燒完后,再重新抄寫,再朗讀,再燒掉……直到徹底理解、背熟為止。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的“求精求當”讀書法中的“求精”,是指讀書要有選擇,選好書,讀精品;“求當”就是恰到好處,選擇的書要適合自己的水平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