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智利 孫麗琴
【摘要】目的:研究使用濕性傷口敷料進行壓瘡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曾在本院進行治療就診的壓瘡患者共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對100例實驗數據進行分組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為50例數據。參照組采用一般的常規(guī)處理采用無菌沙塊,也就是使用傳統(tǒng)處理方式;實驗組采用濕性傷口敷料對患者的壓瘡進行處理。之后對患者進行觀察,首先觀察痊愈情況,其次再觀察患者患病部位肉芽的生長速度。結果: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8%,參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6%。明顯可以看出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更高。在恢復痊愈方面,實驗組痊愈時間明顯比參照組快。實驗組患病處肉芽生長所需時間和患病瘡位的直徑縮小時間都明顯比參照組時間短,各組數據P均小于0.05,數據差異存在意義。結論:采用濕性傷口敷料對患者的壓瘡進行處理能夠明顯的縮短患者的痊愈時間。推廣此技術對臨床治療有很大意義。
【關鍵詞】濕性傷口敷料;壓瘡護理;肉芽生長;痊愈情況
首先什么是壓瘡,壓瘡就是因為患者的皮膚或者身體內部的組織在由于壓力又或是各種剪切力再或者是摩擦力的作用下造成的損傷,發(fā)生的部位大都出現在患者身體的骨隆處。所以又叫做壓力性的潰瘍。長期臥床的患者及其容易產生壓瘡,因而壓瘡又被稱為褥瘡。在現代醫(yī)學的發(fā)展下這種稱謂已經被取代。另外對于長期臥床的患者來說更容易產生并發(fā)癥,在如此背景下使用濕性傷口敷料便是在此基礎上的一種技術革新,。因而本文研究在壓瘡護理過程中使用濕性傷口敷料的治療效果。根據在本院治療的100名患者的治療效果來分析其治療效果的顯著與否。具體報告如下
1.1基本資料
選取2017年至2018年曾在本院進行治療就診的患者共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首先對100例實驗數據進行分組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數據數量相同各為50例數據。參照組中男性患者病歷24例,女性患者病歷26例,年齡為40到64歲,平均年齡為(45.8±2.2)歲。實驗組男性患者病歷25例,女性患者病歷25例,年齡為40到67歲,平均年齡為(47.8±3.1)歲。其中實驗組患者中身體帶有糖尿病的患者有11名,身體帶有骨折的患者有13名,身體帶有腎臟類疾病的患者有15名,身體帶有心腦血管類疾病的患者有11名。產生壓瘡部位分別為于髖部壓瘡共有15名,在于骶尾部產生壓瘡的患者有28名,在于踝部產生的壓瘡的共有5名,在于足跟部產生壓瘡的共有2名。其中參照組中患者身體帶有糖尿病的患者有13名,身體帶有骨折的患者有11名,身體帶有。腎臟類疾病的患者有11名,身體帶有心腦血管類疾病的患者有15名。產生壓瘡部位分別為于髖部壓瘡共有18名,在于骶尾部產生壓瘡的患者有25名,在于踝部產生的壓瘡的共有2名,在于足跟部產生壓瘡的共有5名。患者的基本資料之間的差異不具有顯著性。
患者及其親屬在對本研究充分了解的前提下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患者的數據進行儲存留檔,便于之后實驗對數據的分析處理。
1.2研究方法
(1)參照組患者使用無菌紗塊護理,對于參照組患者來進行一次傳統(tǒng)意義上的護理。注意患者患病部位的創(chuàng)口清理和創(chuàng)口消毒,消毒采用碘伏對患者的創(chuàng)口周邊進行消毒,尤其注意患者患病部位的分泌物和已經壞死的組織要及時清理,清理采用一定濃度的雙氧水和生理鹽水沖洗。沖洗完畢后采用烤燈對患者的創(chuàng)口進行干燥處理。在確定干燥完成后,用無菌沙塊進行包裹處理。每天更換一次。
(2)實驗組患者首先同樣進行傷口處理,溶液選用一定濃度的過氧化氫和生理鹽水進行沖洗處理,同樣將患者患病部位的分泌物和已經壞死的組織處理掉,之后選擇水凝膠對患者的患病部位進行涂抹。對于傷口外層先使用水膠敷料對外層的結痂進行處理,清理完成之后選擇高滲透性的鹽敷料清理創(chuàng)口,每隔一天換一次藥。之后針對不同程度壓瘡患者選擇不同的敷料。例如患者為壓瘡三期患者一般采用藻酸鹽敷料,并在外層選擇相應的水膠體敷料。對于患者為壓瘡四期患者一般采用藻酸鹽敷料,并在外層選擇相應的泡沫敷料。此后針對患者的恢復情況隔兩到三天進行藥物更換。
1.3觀察指標
(1)痊愈:患者創(chuàng)口基本全部愈合并且創(chuàng)口結痂脫落;有效:患者患病處的肉芽有一定程度生長,并且患者的創(chuàng)口總面積減小。無效:患者的患病處表面并無明顯變化。
(2)患者患病處肉芽生長時間的統(tǒng)計,患者患病處創(chuàng)口直徑的變化,患者的總體愈合時間的變化。
2.1治愈有效率
(1)參照組患者共有50名其中,治愈效果為痊愈的有6名患者,治愈效果為有效的患者為27名患者,治愈效果為無效的患者為17名患者,總有效率的66.00%。
(2)實驗組患者共有50名其中,治愈效果為痊愈的有34名患者,治愈效果為有效的患者為15名患者,治愈效果為無效的患者為1名患者,總有效率的98.30%。
2.2愈合時間
(1)實驗組的患者的肉芽生長時間為(929±356),創(chuàng)口直徑的縮小時間為(1011±442),愈合時間為(2244±735)。
(2)實驗組的患者的肉芽生長時間為(1629±256),創(chuàng)口直徑的縮小時間為(1911±442),愈合時間為(3244±735)。
壓瘡患者往往行動不便或臥病在床,且患者的年齡多為老年人。因此醫(yī)護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如果發(fā)現患者出現病癥應當盡快治療,盡快處理。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在使用無菌沙塊進行護理的情況下,要保證病癥部位的干燥,但是干燥的環(huán)境也造成細胞修復的受阻,致使患者的傷口無法快速的恢復。而選擇濕性傷口敷料的情況,首先密閉性非常高,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的患病部位的病菌入侵,濕性敷料還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吸收患者產生的分泌物,使創(chuàng)口部位的環(huán)境不會受影響,加快患者的恢復進程。
在本次研究數據的說明下,我們可以看到運用濕性傷口敷料進行壓瘡護理的總有效率為(92.30%),明顯高于運用傳統(tǒng)的無菌沙塊進行的護理的總有效率(66.00%)。并且在肉芽生長時間、創(chuàng)口直徑的縮小、愈合時間方面使用濕性傷口敷料進行壓瘡護理的時間都要明顯比無菌沙塊的時間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