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逍
張家川縣馬鹿鎮(zhèn)寶坪村位于張家川縣東部,在省道S305公路沿線,地處關山交通要塞。自然風景秀麗,林木植被保護完整。寶坪村人勤勞樸實,崇尚禮義,熱情好客,是一個回漢雜居村。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村里的水、電、路、治安、計劃生育、土地流轉等疑難問題得到解決,形成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新鄉(xiāng)風,寶坪村人在關山深處譜寫了一曲天翻地覆的時代奏鳴曲。
孤兒、公務員、21歲當書記、致富能手、有一個新疆哈薩克族美麗賢惠的妻子,這是村支部書記王小紅的個人標簽。王小紅是個孤兒,從小走南闖北,20歲的時候,他在新疆認識了漂亮、賢淑的阿勒泰市哈薩克族姑娘帕其古麗,因為愛情,19歲的帕其古麗不顧家人反對,跟隨王小紅來到了寶坪村。面對貧困的生活現(xiàn)實,兩人謀劃了一番,便在村里開了一個小賣部,同時帶著收購中藥材,收購各種山貨和野菜,逐漸發(fā)展到收購、販運糧食、承包一些小工程等。經過多年的打拼,王小紅一躍成為馬鹿鄉(xiāng)家喻戶曉的小老板,成了村民眼中的成功人士。擔任村支部書記后,王小紅深知寶坪村發(fā)展的優(yōu)勢和不足:雖然地處偏遠,卻有省道沿村而過的便利交通;自然條件差,卻有世外桃源般的青山綠水、天然牧場;地薄人稀,而又人均占有耕地較大。鑒于這種情況,王小紅結合村情實際,確定了發(fā)展種植產業(yè)、畜牧產業(yè)和勞務輸出三大產業(yè)相結合的發(fā)展思路,推行黨員示范戶和農戶結對幫扶的措施,有層次地幫助村民增收致富。
“我們是農民,以田為生,土地是我們的根本?!睂毱捍宓牡乩憝h(huán)境,氣候條件,極適宜發(fā)展藥材、大麻、馬鈴薯種植。2013年春,王小紅經過多方聯(lián)系,帶領部分有經濟能力、有致富想法的村民赴平涼市華亭縣馬峽鎮(zhèn)參觀、調研了他們的中藥材種植,虛心請教專家,將馬峽鎮(zhèn)與寶坪村的自然環(huán)境做了對比,當機立斷,引進了適合寶坪村種植的獨活種苗300萬株,在后溝組集中連片種植中藥材300畝,當年就獲得了大豐收,他利用之前的客戶關系,將中藥材傾銷一空。拿了錢的村民喜在心里,而那些持有觀望態(tài)度的人,也紛紛來找他要求種植。2014年,在總結了種植中藥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村里在東山梁集中連片種植以獨活、牛蒡為主的中藥材800畝,在村民的精心管護、悉心務作下,藥材長勢喜人。如今,中藥材種植已經在寶坪村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模,成了寶坪村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yè)之一。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大麻種植一直以來是寶坪村的主要經濟作物,長期以來,老百姓種植大麻,主要是為了收獲麻籽和麻葉,而麻桿則一般都當柴燒。大麻成了寶坪村百姓偶爾為之的無心之作,種植上盲目,經濟效益也很低。201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小紅認識了安徽商人楊志敏,楊志敏說大麻麻桿是極好的活性炭原材料。王小紅隨后參觀了楊志敏的活性炭加工廠,并邀請他到寶坪村進行實地考察,經過幾番交涉,他們最終達成了共識,楊志敏同意在寶坪村投資建廠,但前提是,村上要保證每年能供給他足夠的麻桿并提供場地。
最終村委會選定了村頭靠近公路的7畝地作為廠址。但對于靠天吃飯的寶坪村農民來說,這一片陽山處的平川地,土地肥沃,是長糧食的寶地,6戶人家不肯流轉土地。關鍵時刻,黨員干部們紛紛拿出自己家的平川地交換,土地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解決。經過半年的努力,寶坪村引進外資200萬元的活性炭加工廠終于建成生產了,不僅解決了周圍群眾麻桿無處堆放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使麻桿價格由原來的每斤0.1元左右增加到了每斤0.4元左右,寶坪村的大麻種植面積達到了戶均15畝以上,每畝受益達到了2000元以上。老百姓有錢了,精神氣也足了,農閑時節(jié),經常有村民站在東山梁上,望著綠燦燦繁茂的大麻,像孩子一樣漫著“花兒”。
“活性炭加工廠”開了個好頭,村上又陸續(xù)建成了“大型養(yǎng)殖基地”和“青儲草加工廠”,三廠連立,形成了全縣首個農村“工業(yè)園區(qū)”,使得寶坪村的畜牧業(yè)由原來小打小鬧的松散狀態(tài),逐步形成規(guī)模。寶坪村利用項目扶持資金50余萬元,組建成立產業(yè)發(fā)展扶貧互助協(xié)會,使畜牧業(yè)成為增收的支柱產業(yè)。全村規(guī)模養(yǎng)殖戶多達30戶,畜牧業(yè)收入占到群眾人均純收入的50%以上,全村畜牧業(yè)年收入達80萬元。
2012年,寶坪村被確定為張家川縣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針對項目投資資金短缺,群眾承擔能力不足等各種困難,村上建立了五年發(fā)展規(guī)劃,確定了以農家樂為主要發(fā)展方向的安置點建設模式,確立了突出特色,項目支撐,因地制宜,分步實施,協(xié)調推進的工作步驟,計劃在四年內全面完成全村搬遷。
根據政策導向,寶坪村將新農村建設與易地扶貧搬遷、危舊房改造、“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扶貧項目等有機整合。充分調動群眾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吸引群眾參與熱情,采取前期調研參觀論證、主導產業(yè)定位、村民會議商議的辦法,以新農村建設、村容村貌治理、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內容,掀起了新農村建設熱潮。對占用土地的農戶在院落安排和補助政策上給予適當優(yōu)惠,既滿足了少數占地農戶的要求,又降低了其他群眾的投資成本,迅速打開了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局面。總投資1454.77萬元的新農村分四批實施完成,并配套建設了農民休閑娛樂文化廣場,衛(wèi)生室,老年活動室,敬老養(yǎng)老中心等,共搬遷村民62戶,390人受益。同時,老村莊也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小巷道硬化,新農網改造、安全飲水工程、廣場建設、河堤治理工程、太陽能路燈、綠化美化亮化、院落硬化、太陽能熱水器等。2016年底全面竣工時,全村實現(xiàn)了住宅樓房化、家居花園化、生活市民化,成為全縣新農村建設的示范點、閃光點。紅瓦白墻綠樹間的寶坪村人“花園式”新家,成為關隴古道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精準扶貧幫扶下,寶坪村一躍成為張家川縣的脫貧進步示范村,為全縣人民矚目。一些特困戶因為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生活仍然十分困難。4組村民麻度度是特困戶里的第一個受益人。村支部書記王小紅自覺擔當保人,動員黨員干部為他籌錢,協(xié)調他的親戚友人給他借錢,協(xié)調互助社為他貸款,并爭取特困補助項目為他統(tǒng)籌。經過多方努力,麻度度在學校附近的新農村中有了自己的新家。另外,王小紅還請畜牧專業(yè)戶為麻度度講解養(yǎng)羊經驗,培育新品種,使他的羊群發(fā)展壯大,一家人解決了吃飯問題,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村兩委于2014年成立了“產業(yè)發(fā)展扶貧互助合作社”,鼓勵需要貸款的群眾自主為互助社注入基金,為村民發(fā)展謀劃出了一條新的幫扶模式?;ブ绻舶l(fā)展會員69戶,注入新的資金11.1萬元,為21戶相對困難的群眾購進基礎母牛100頭。不但擴大了群眾受益面積,而且也解決了部分群眾貸款不還的后顧之憂。
“且持夢筆書奇景,日破云濤萬里紅?!睂τ谖磥恚瑢毱捍暹€有更宏偉的藍圖:修建一個到山上的人工城墻,山下建一個魚塘。城里人厭倦車水馬流的煩雜生活時,可以來“四季有綠、季季有花、雨不見泥、風不起塵”的寶坪村釣魚、爬城墻、吃農家飯。
寶坪村人腳下的路,會更遠更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