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峰 孫永蓮 張守成 楊 龍
(建湖縣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江蘇省鹽城市 224700)
為明確江蘇溧陽中南化工有限公司生產的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和適宜用量,筆者對該藥劑進行了防治小麥赤霉病的田間藥效試驗?,F(xiàn)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設在江蘇省建湖縣近湖街道裕豐村高西組進行,試驗田土壤為粘壤土,pH 為7.1。
供試小麥品種為“鎮(zhèn)麥10號”,于2017年11月5 日撒施播種,每667 m2播種量為17.5 kg,并每667 m2人工撒施45%復合肥30 kg 作基肥, 11 月25 日每 667 m2施 46% 尿素 17.5 kg 作苗肥,3 月16 日每667 m2施45%復合肥20 kg 作拔節(jié)孕穗肥。試驗前后未施用其它殺菌劑,各小區(qū)管理條件良好。
試驗藥劑為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溧陽中南化工有限公司),對照藥劑為40%戊唑·多菌靈懸浮劑(江蘇華裕農化公司)和48%氰烯·戊唑懸浮劑(江蘇省農藥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試驗依據(jù)藥劑種類及用量不同共設6個處理(5個藥劑處理及1 個清水對照),每處理重復4 次,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小區(qū)面積為25 m2,試驗區(qū)四周設保護行,具體試驗設計見表1。
表1 各藥劑處理藥劑名稱及用藥量
試驗于4 月21 日(小麥揚花初期)下午4:30使用16 L 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工作壓力為(0.15~0.50)MPa]噴施1 次。采用二次稀釋法混勻藥劑,每667 m2藥液用量為40 L,藥劑噴施以霧滴均勻噴在穗部為宜。噴前先用清水清洗噴霧器,并調整好行走速度和噴霧器的工作壓力。清水對照區(qū)噴等量清水。
1.3.1 氣象資料
施藥當日(4 月21 日)晴天,無持續(xù)風,平均溫度18.6 ℃,相對濕度86%。施藥后1 個月內(4月21 日—5 月19 日),平均溫度18.7 ℃,平均最高溫度24.2 ℃,平均最低溫度14.0 ℃,平均相對濕度 79%。4 月 26 日、4 月 30 日、5 月 6 日、5 月10 日、5 月 11 日、5 月15 日有少量降雨,平均降雨量為6.6 mm。
1.3.2 調查方法
施藥后3 d、7 d、15 d,目測各施藥區(qū)小麥生長發(fā)育情況。
于小麥赤霉病病情穩(wěn)定時(5月25日),采用對角線5 點取樣法對小麥進行病情結果調查,每點調查100穗,合計調查500穗,記錄小麥赤霉病的嚴重度等級及各級發(fā)病穗數(shù),計算病情指數(shù)和防效。
小麥赤霉病分級標準: 0 級,無?。? 級,發(fā)病小穗占全穗的1/4以下;2級,發(fā)病小穗占全穗的1/4~1/2;3 級,發(fā)病小穗占全穗的1/2~3/4;4級,發(fā)病小穗占全穗的3/4 以上。
計算公式:病情指數(shù)=Σ[(各級病穗數(shù)×相應級數(shù)值)÷ (調查總穗數(shù)×4) ]×100;防治效果(%)=[(空白對照區(qū)藥后病情指數(shù)-藥劑處理區(qū)藥后病情指數(shù))÷空白對照區(qū)藥后病情指數(shù)]×100。
據(jù)試驗期間觀察,各施藥區(qū)小麥生長無明顯差異,且均未發(fā)現(xiàn)藥害及其他不良影響,表明各藥劑在本試驗用量下,對小麥生長安全。
由表2 可知,據(jù)小麥赤霉病病情穩(wěn)定時考查,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較好,每667 m2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20、30、40 mL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分別為63.73%、72.90%和80.33%;其中,每667 m2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20 mL 處理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與每667 m2用40%戊唑·多菌靈懸浮劑90 g、48%氰烯·戊唑懸浮劑50 g 處理相當,且這3 個處理間防效差異不顯著,但這3 個處理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均極顯著低于每667 m2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30、40 mL 處理。
表2 各藥劑處理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
試驗結果表明,在小麥揚花初期每667 m2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20、30、40 mL 噴施1 次,在小麥赤霉病病情穩(wěn)定時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效分別為63.73%、72.90%、80.33%,防效較好,且均對小麥生長安全。推薦每667 m2用40%丙硫菌唑·戊唑醇懸浮劑30~40 mL,采用二次稀釋法混勻藥劑,每667 m2藥液用量為40 L,采用常規(guī)噴霧法均勻噴霧,施藥次數(shù)可根據(jù)施藥期間降雨情況而定,一般施藥1~2 次,即可對小麥赤霉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