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書 源泉
阿司匹林自1899年正式問世以來,到今年正好120年了,它不僅在解熱、鎮(zhèn)痛、抗炎方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還具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復發(fā)的明顯作用。隨著對它的深入研究,這個“老藥”的潛力不斷被發(fā)現,它在預防胃腸道腫瘤、高危妊娠、阿爾茨海默病方面也大放光彩。美國哈佛醫(yī)學院的臨床研究表明:每周1片阿司匹林可有效預防結直腸癌。這么神奇的好藥,如今卻起了不小的風波。風波源于去年歐洲心臟病學會的年會,會上,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的臨床研究報告對阿司匹林對血管疾病的預防作用提出了質疑。近期,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也聲稱,沒有心臟病、中風或心血管問題的人將阿司匹林作為一級預防藥物須慎重,因為目前的研究不足以支持其具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作用。擅自服用阿司匹林,存在腦出血或胃出血的風險。
那么,阿司匹林到底怎么了?這場風波究竟是怎么回事兒?為何出現這么多質疑呢?筆者就此采訪了黑龍江省醫(yī)院老年心內科主任安麗萍博士。
安麗萍博士畢業(yè)于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從事心血管內科專業(yè)20多年,是主任醫(yī)師,擅長冠心病、高血壓病、心肌病、心律失常、風濕性心臟病、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的診治,對疑難重癥如急性心梗、心衰、心律失常、各種原因休克具有豐富的診治經驗。熟練掌握心包穿刺、心臟電復律、臨時起搏器植入術、支架植入術等操作技術。安麗萍博士從阿司匹林的來歷以及公認的三大作用說起筆者采訪的問題。
早在公元前4000年前,處于早期文明的人類就用柳樹提取物來治療發(fā)熱、疼痛和炎癥,一直用了好幾千年,直到1828年慕尼黑大學約瑟夫?畢希納教授首次從柳樹皮中提煉出一種命名為水楊苷的黃色晶體。水楊苷治療發(fā)熱、止痛、消炎效果不錯,但副作用比較大、穩(wěn)定性也較差,于是逐漸被改造成乙酰水楊酸。1899年,德國拜爾公司將乙酰水楊酸注冊,商品名為“阿司匹林”,這就是阿司匹林名稱的由來。在藥理上,阿司匹林主要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緩解發(fā)熱、疼痛及消炎作用。屬于對癥治療藥物,在某種意義來說,是治標不治本的“萬金油”藥物。一般情況下,口服中等劑量的阿司匹林,可緩解關節(jié)、肌肉疼痛和低熱。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骨關節(jié)炎等急慢性炎癥,需大劑量口服才能起作用。隨著眾多解熱鎮(zhèn)痛藥物如布洛芬、雙氯酚酸鈉、對乙酰氨基酚、塞萊希布等研制成功,阿司匹林在這些方面已經喪失了原來的優(yōu)勢。
1948年,美國醫(yī)生勞倫斯?克萊文觀察到定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風險。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這一效果得到醫(yī)學界普遍認可。多年來的臨床數據顯示,對于已經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而言,每天服用低劑量的阿司匹林有助于預防疾病復發(fā),即阿司匹林可作為心腦血管病人群的二級預防藥物?;加行呐K病的人,其冠狀動脈一旦發(fā)生血栓,會阻礙血流和氧氣輸送到心臟,阿司匹林具有干擾血液凝血機制的作用,因而有助于減少心腦血管病患者的發(fā)病風險。
我國將阿司匹林列為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藥物。2011年頒布的《中國心血管病預防指南》,推薦患高血壓但血壓控制在150/90毫米汞柱以下,同時年齡在50歲以上、具有靶器官損害(包括血漿肌酐中度增高)、糖尿病等情況之一者,使用阿司匹林75-100毫克/日進行一級預防。
目前,阿司匹林作為臨床常規(guī)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藥物,已被全球50多個國家批準。我國為心血管疾病發(fā)病大國,除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病低危的人群以外,所有中、高危人群均應使用阿司匹林進行心腦血管疾病一級預防。
2016年,波士頓哈佛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的研究人員表示,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患胃腸道癌癥的風險大幅度降低,尤其是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fā)病率明顯降低。其他研究機構也提出了類似的看法。美國預防醫(yī)學工作組在評估了3個心血管臨床研究之后,發(fā)現在使用了10—19年阿司匹林的人群中,結腸、直腸癌的發(fā)生率減少了40%。規(guī)律服用阿司匹林本意是預防心腦血管病復發(fā),卻沒想到帶來了意外的好處。因此,美國預防醫(yī)學工作組推薦,心腦血管病風險較高、且出血風險較低的50—69歲人群,可考慮小劑量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結腸直腸癌。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的深入,人們發(fā)現,阿司匹林的抗腫瘤作用不僅僅局限于結直腸癌,對胃癌、乳腺癌、肝癌等都具有預防作用。
隨著對阿司匹林的進一步深入研究,這種藥物的其他作用也逐漸被發(fā)現,如預防高危妊娠、治療習慣性流產及不孕癥,延緩阿爾茲海默癥、白內障等的發(fā)生。但目前這些研究大都處于探索階段,還未大規(guī)模應用于臨床治療。
1977年,美國《卒中》雜志第一個發(fā)表了證實阿司匹林預防腦梗死的臨床實驗報告。報告顯示,阿司匹林可降低包括死亡、腦或視網膜梗死及短暫性腦缺血的發(fā)作的發(fā)生風險。此后開展的多項研究都證實阿司匹林能有效減少腦血管疾病患者再次發(fā)生腦梗死的風險。因此,歐美及中國的卒中學會一致推薦阿司匹林作為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患者的首選用藥。1988年,第二次國際心肌梗死生存研究發(fā)現,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顯著減少心肌梗死的發(fā)生率及死亡率。
那么,尚未患心腦疾病患者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呢?這是目前存在較大爭議的話題,也是這場阿司匹林風波的緣起。目前,美國心臟病協(xié)會、美國卒中協(xié)會、美國預防醫(yī)學工作組、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及精神病學分會等,都推薦高風險人群服用阿司匹林做預防。
2018年,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披露了兩個顛覆性的最新研究成果,似乎推翻了高危人群——實際上是尚未患病人群可服用阿司匹林預防的說法。哈佛大學一項針對12500多人的觀察研究顯示,服用阿司匹林者和服用安慰劑者心腦血管的發(fā)病率相差無幾,而前者比后者的胃腸道出血風險卻增加了一倍以上!就是說,對于無心腦血管疾病者來說,阿司匹林不能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反而增加了胃腸道出血的風險。
另一來自牛津大學的研究將15480例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分為兩組,結果顯示,阿司匹林組與安慰劑組心腦血管的發(fā)生率分別為8.5%與9.6%,胃腸道出血的發(fā)生率分別為4.1%與3.2%,同時發(fā)現兩組在胃腸道腫瘤及其他腫瘤方面無顯著差異。這個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但也增加了胃腸道出血的風險,獲益效應幾乎抵消。
但是,一些專家卻有不同意見,有專家認為,這兩項研究都有不足之處。前者研究對象為低危人群,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越大使用阿司匹林的獲益越大——研究對象不太適合;后者的研究對象比較寬泛,但這些出血事件以胃腸道出血為主,是可以通過質子泵抑制劑來預防的。而心梗和腦卒中都是危及生命的不可逆的重癥,所以,不能簡單地將使用阿司匹林的預防作用予以否定。 編輯/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