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嬌玲
摘要:在村上春樹的所有作品中,《海邊的卡夫卡》無論是人物設定上、故事安排上還是風格特色上,都展現(xiàn)了其獨特的語言魅力,同時也為讀者帶來了獨特的閱讀感受。而為了更好的使讀者理解《海邊的卡夫卡》的風格,本文就主要就其風格特色展開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風格特色
一、關于隱喻的運用
(一)文章中隱含的俄狄浦斯情節(jié)
在整本故事中,作者將古希臘神話故事中的俄狄浦斯情節(jié)作為全文的基調及底色,同時這一情節(jié)也是整個《海邊的卡夫卡》小說的隱喻,作者是在此情節(jié)之上,就小說人物進行了刻畫與描寫。
故事的主人公卡夫卡在東京邂逅了櫻花,而在櫻花的引導下,他結識了女扮男裝的大島,進而卡夫卡在大島的支持下在高松找到了落腳之處。之后,卡夫卡結識了佐伯,且相互接觸的過程中認為佐伯是他的母親并對其產(chǎn)生了愛戀的情結。之后,卡夫卡為了逃過警方的追查,跟隨大島進入一片森林,其也在森林中遇見了少年以及青年時期的自己,進而確定佐伯真的就是他的母親?!逗_叺目ǚ蚩ā愤@樣的故事情節(jié)設定與俄狄浦斯殺父戀母非常相似,而且村上春樹也通過該情節(jié)的設定,使故事中的人物設定更顯宿命的意味,進而全面展示出了人與命運本身的強烈的戲劇沖突。
(二)對二戰(zhàn)后日本社會的影射
《海邊的卡夫卡》表面上看起來是對主人公成長命運的刻畫,其實隱含在背后的,還有對二戰(zhàn)后日本社會的影射。文章的主角叫做卡夫卡,而這個名字在捷克語中則是烏鴉的意思,而在日本文化中,烏鴉又是一種具有強大靈性的鳥。由此可見,作者將主人公命名為烏鴉,這是對這個人物傾注了很多的內涵與期待的。另外,村上春樹還在書中運用大量篇幅去刻畫了森林中的圖書館和屋子,這圖書館與屋子更多是荒誕的,與現(xiàn)實中完全不同的,而作者此舉則意在以隱喻的方式告訴讀者,現(xiàn)實是不可逃避的,是避無可避的。而這樣的隱喻在文章中還有很多,如虛幻中女教師和中田聰在森林中遭遇的奇特事件使得兩個人的命運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暈倒的中田聰變成了智障少年,而沒有暈倒的女教師則在其丈夫去世之后的一年,參與了戰(zhàn)爭。這樣的情節(jié)刻畫一方面表達了作者對二戰(zhàn)對婦女與兒童的迫害的反思,另一方面,也彰顯了村上春樹厭倦戰(zhàn)爭的反戰(zhàn)思想。
(三)關于善惡的隱喻
在小說中,瓊尼沃克不想自己主動結束自己的生命,而是求助中田幫助他殺死自己。如此可見,瓊尼沃克的行為并不具有正常的人的行為規(guī)律,是一種較難讓人產(chǎn)生認同的特蘇魯式的存在。而其實作者如此安排的目的就是對當時社會快速發(fā)展以及資本主義社會的一種深入的描述。村上認為資本主義是不存在善惡的,且常人也無法對其背后存在的邏輯進行理解。而瓊尼沃克則是資本主義的縮影,雖然其本身并不全然是惡,但最終在結果上卻產(chǎn)生了惡,且同時對再次作惡也毫無愧疚甚至是憐憫之心。所以這一人物就是對惡的一種刻畫,而與此相對的則是山德士,山德士是因果與客觀中立的化身,其代表的是社會的秩序,瓊尼沃克與山德士一善一惡,代表的就是文章中隱含的善與惡。
二、文章對現(xiàn)實性和非現(xiàn)實性的刻畫
《海邊的卡夫卡》關于虛與實的刻畫上很像《1Q84》,村上春樹在文章中運用了大量的虛幻的手法,但這種虛幻又是從現(xiàn)實中衍生而來的。從村上春樹的小說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似乎比較偏愛用現(xiàn)實與非現(xiàn)實的方式對世界進行一體化的描述。村上春樹不同于其他小說家,其在《海邊的卡夫卡》沒有像其他作家一樣,對日本社會的現(xiàn)實進行了大量的厚重的描述,而是通過非現(xiàn)實與現(xiàn)實相結合的方式,在看似荒誕的情節(jié)中營造了一個現(xiàn)實和非現(xiàn)實融合的藝術世界。如小說的主人公卡夫卡,其是來自于現(xiàn)實生活中,需要乘坐公交、需要吃飯,包括卡夫卡的一路上看到的社會情境,都是真實的。但之后因為被警察追查而被二戰(zhàn)士兵引導躲在森林中,則就開始是虛幻的,如此虛實相結合的方式使得卡夫卡穿梭在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作者也是想通過卡夫卡游走在現(xiàn)實世界中的方式來喚醒讀者內心的真實情感,在虛實世界的不斷碰撞中,用虛幻來更好的刻畫現(xiàn)實反映現(xiàn)實,同時也通過荒誕來對理性來進行更好的凸顯,而在種種的寓言與張力背后,則是作者對現(xiàn)實人性的種種思考。
三、結束語
村上春樹是日本非常著名的作者,同時也是文學作品商業(yè)化發(fā)展的一個重要代表,其刻畫的人物與故事不但顯示了人孤獨的本質以及人生的無奈,同時也通過種種暗喻與影射反映了社會發(fā)展的種種變革以及對戰(zhàn)爭的反思。本文依托于《海邊的卡夫卡》這本小說,就其風格進行了探討,希望由此可以為讀者更好的認識村上春樹打開一個開口,讓更多人領略到村上春樹的語言魅力。
參考文獻:
[1]陳靜.村上春樹小說的異質特色——解讀《海邊的卡夫卡》[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05).
[2]蘇萍.現(xiàn)代主義和后現(xiàn)代主義的交融——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藝術手法分析[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1(01).
[3]曹琳.在現(xiàn)實與夢幻之間穿梭——從《海邊的卡夫卡》看村上春樹作品的創(chuàng)作特色[J].學理論,2010(14).
[4]劉喜萍.村上春樹文學的獨特風格——解讀《海邊的卡夫卡》[J].延邊黨校學報,2009(02).
[5]魏大海.村上春樹小說的異質特色——解讀《海邊的卡夫卡》[J].外國文學評論,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