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順江
馬雷克是美國一所大學的化學教師,在學校舉辦的晚會上,他播放了一段視頻:讓兩名演員拿出卷成漏斗形的紙,里面裝滿曼妥思薄荷糖,然后將幾百粒曼妥思倒入幾十瓶可樂之中,所有動作一氣呵成。一會兒,一股股水柱噴涌而出,場面極為壯觀,觀眾歡呼雀躍。
當馬雷克將這段視頻上傳到網上時,短短一周時間,瀏覽人數(shù)達上千萬。但也有人對此產生了懷疑,認為吃著薄荷糖喝可樂太危險了,生產廠家一下子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面對于此,曼妥思生產商梅勒集團和可口可樂公司迅速找到馬雷克,贊助他并讓其繼續(xù)制作類似的視頻,不同的是,視頻中的表演分為幾個片段:迅速打開可樂、迅速倒入薄荷糖;用嘴含著薄荷糖喝可樂,結果出現(xiàn)了不同的現(xiàn)象:前者泡沫四溢,后者什么也沒有,因為把糖放在嘴里,通過咀嚼糖表面馬上會被破壞,遇到可樂中的二氧化碳就不會產生大量泡沫。這個加入對比的視頻讓人們終于懂得,表演中的現(xiàn)象和現(xiàn)實中食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兩家生產商將這段視頻在自家網站連續(xù)播放了三個月,同時他們還舉辦視頻大賽,鼓勵人們提交自拍的可樂噴泉視頻,使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這個活動當中。這使得曼妥思薄荷糖當年在美國的銷售額漲了兩成,可口可樂的銷量也比同期大幅增長。
一段視頻把消費者帶入誤區(qū),另一段視頻又粉碎了人們的謠言,可口可樂和梅勒集團憑借人們對該事件的高關注度成功地將其轉換成一場主題營銷活動。他們的成功,再一次說明:危機是轉機、是商機,關鍵在于當事人面對危機時的態(tài)度和智慧。
摘自《中國花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