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是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寫作之夜”,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表達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nèi)找嬗陌档男?。他的《病隙碎筆》作為2002年度中國文學最為重要的收獲,一如既往地思考著生與死、殘缺與愛情、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shù)等重大問題,并解答了“我”如何活出意義等普遍性的精神難題。當多數(shù)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里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在自己的內(nèi)心,仍舊苦苦追索著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fā),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斗爭。這種勇氣和執(zhí)著,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guān)懷。
“一根琴弦需要兩個點才能拉緊,心弦也要兩個點——一頭是追求,一頭是目標,你才能在中間這緊繃繃的過程中彈響心曲?!?/p>
——《命若琴弦》
言近旨遠,殘缺的身體,豐滿的思想,睿智的語言,明朗和歡樂的心情。生命的聲音在飛翔。無數(shù)次走過的山,無數(shù)次走過的路,無數(shù)次感到的溫暖和炙熱的太陽,無數(shù)次的夢想著的藍天和星星?還有呢,突然間,心里一陣空,空的深重,就只為了這些,還有什么,老瞎子蒙眬中需要盼望的東西,似乎比這個要多,多得很多。言近旨遠,淺顯的文字,表達的是深邃的哲理。
張弛有度,在敘述過程中加入詩意的景物描寫與抒情,增強故事的畫面感,并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將讀者拉進真實的畫面中,并跟隨文字更新畫面。
技法借鑒
言近旨遠 意在言外
1.言近旨遠,雋永而富有哲理的語言。比如:“記住,人的命就像這根琴弦,拉緊了,才能彈好,彈好了也就足夠了”“寂寞會發(fā)慌,孤獨則是飽滿的”這些詩一樣的語言,給人啟迪,令人回味無窮。正如泰戈爾所說,天空不留下翅膀的痕跡,而我已飛過。老瞎子在絕望中明白,目標原來是虛設(shè)的,自己生活的全部意義就在撥弄琴弦的過程中。
2.新鮮而奇崛的語言。作者創(chuàng)新地使用了擬人、移用和轉(zhuǎn)換詞序等手法,寫出了許多鮮活的句子。如“四百多年里,它剝蝕了古殿檐頭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門壁上炫耀的朱紅,坍圮了一段段高墻,又散落了玉砌雕欄……”,這些句子對動詞的特殊使用,寫出了地壇的滄桑變化和破敗相,淡化了地壇當年富麗的面貌,卻突出了其現(xiàn)在剝蝕、淡褪、坍圮、散落的情狀,而荒園的破敗又烘托了落魄者的精神狀態(tài)。
3.意在言外的象征手法。作者從老瞎子和小瞎子的經(jīng)歷寫起,但又沒有局限在這兩個人物上,而是將他們放在人類的歷史長河里來加以描寫?!懊n蒼的群山之中走著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兩頂發(fā)了黑的草帽起伏攢動……無所謂從哪兒來,也無所謂到哪兒去”,這樣的老瞎子和小瞎子,何嘗不是人類的輪回,生命便是在這樣的循環(huán)往復(fù)中得以延續(xù),這樣的象征手法在文中具有更深刻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