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個依法、講法的國度,在社會生活、活動等方面,都有相對應的制衡,人們可以通過法律來保護自己,也應自覺遵守相關的法律制度。因此,對青少年進行法律教育,不僅是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目標,而且能夠為他們的成長保駕護航。當今學校教育不能僅限于知識培養(yǎng),還應加強他們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融合法制教育勢在必行。本文主要從高中語文教學中法制滲透的重要性入手,對存在的現(xiàn)狀與策略進行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法制;重要性;現(xiàn)狀;策略
高中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該階段正是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邁向成熟的歷程,特別容易受社會、網(wǎng)絡等不良風氣所影響與侵蝕,如若在日常沒有學習法制等方面的常識,則會在盲目跟風中觸犯法律法規(guī)。因此,在高中生接受義務教育的時間里,學校的教師應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對其展開法制方面的教育。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在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從中強化學生的法律意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覺遵守紀律、知法守法,成為道德高尚的人,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一、 高中語文教學中法制滲透的重要性
法制是指,立法、執(zhí)法、守法及法律實施監(jiān)督,也包括法律宣傳教育在內,以促進人們在多層次的法律制度概念內規(guī)范、約束自身的行為。高中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合理利用語文課堂,傳授語文知識點,同時向學生講授法律知識,是教師教學的首要任務。因而,教師應該深入了解學生的習性、認知規(guī)律與接受能力,構建有效的法律知識體系,積極主動地挖掘課文中的法律素材,引導學生學習法律知識,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習慣,在恰到好處的教學活動中,增強自身的法律意識。因此,在高中語文課堂中滲透法制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高中語文教學中法制滲透的現(xiàn)狀
(一) 高中生的法律意識淡薄
青少年違法犯罪是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探其根源,造成法律意識淡薄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父母過度的關心與呵護,使孩子如溫室里長大的花朵,承受不起嚴酷環(huán)境的考驗,一旦遇到問題或挫折,容易出現(xiàn)焦慮不安的情緒,通過不良的行為舉止發(fā)泄負面的情緒;另一方面是多數(shù)學生普遍存在好奇心強、是非曲直的辨別能力偏差,面對不好的社會現(xiàn)象,有些學生的自制能力偏低,容易被不良風氣感染。因而在語文教學內容整合法制教育,對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二) 教學流于表面形式
目前,現(xiàn)階段的高中語文教師,受傳統(tǒng)思想意識的影響,早已經(jīng)習慣“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對于整合法制教育幾乎存在排斥的心理,為了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大部分教師都是在課堂中走走形式,對法律知識的宣傳與教育都是流于表面形式,致使學生們對法律知識面模棱兩可。長期如此,容易導致他們對法律知識的學習失去興趣。
三、 高中語文教學中法制滲透的策略
(一) 在課堂的教學中滲透法律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學校即生活,生活即學校?!庇纱丝梢?,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所以在現(xiàn)代的教育教學中,只有融合法律教育,才能在人們的生長過程中給予正確的引導與規(guī)范。作為教師,應該針對學生因材施教,對他們的言行舉止、行為習慣等方面嚴加管教,強化他們的法律認知,促進他們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舉止。如,教學《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篇文章時,首先讓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行動描寫,分析林沖的思想、性格特征,對于林沖怒殺陸虞侯的行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生活,想想在現(xiàn)代社會,林沖沖動的報仇方式會有怎樣的后果,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明白處理問題的正確方法。然后,學習有關“嚴重不良行為”的法律,讓學生明白攔截毆打他人、索要他人財物是犯罪行為,通過有效的引導與啟發(fā),使其明白法律法規(guī),在法制社會中,學會用法律捍衛(wèi)自己,從而提高法制觀念。
(二) 構建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學生遵紀守法
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激發(fā)學生提出質疑、質疑探究等能力,且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所以教師應該將語文教學內容與法律知識聯(lián)系起來,讓小組成員相互學習、相互探討、相互影響,并在潛移默化中遵紀守法。如,教學《竇娥冤》一課時,首先講解封建社會的無賴與貪官相互勾結而草菅人命的情節(jié),而性格善良剛強的竇娥,被殘酷的現(xiàn)實推向深淵,在邪惡勢力的壓迫下,毫不猶豫地進行堅決的斗爭。然后,請學生思考“假如竇娥的冤屈發(fā)生在現(xiàn)代,那么她還會被判死刑嗎?”通過這種對比促進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交流與討論,讓他們認識到封建社會官場黑暗、有錢能使鬼推磨的社會現(xiàn)實,間接致使竇娥無處申冤、最終落得個含冤而死的慘狀,若是竇娥生在現(xiàn)代,則不會出現(xiàn)含冤的情況,因為現(xiàn)代的法律條文以保護人民為根本,人們有權通過法律途徑為自己辯解是非曲直。
(三) 利用課堂活動的教學滲透法律教育
多元化、內容新穎的語文課堂活動,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綜合素質。因而,構建活躍的課堂活動,是順利施展法制認知的最佳途徑,也是促進學生暢所欲言、踴躍參與課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讓他們在參與中悟出的知識,才能記憶猶新、難以忘卻。如,教學《熱愛生命》時,首先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闡述自己對生命的理解,認識生命的本質、意義,以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關心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去享受生活。然后,舉辦“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講座,促進學生深刻地認識毒品的危害,知道毒品損害健康、擾亂社會治安等負面影響,使得學生自覺抵制、防止、禁止毒品,進而培養(yǎng)他們遵紀守法、珍惜生命等良好習慣。
四、 結束語
高中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與接班人。作為語文教師,在講解知識側重點的同時,要靈活運用知識點向他們傳授法律知識,通過一定的教學情境,促進他們體驗、感受法律的權威,使其學法、守法與用法,從而做一個良好、合格的公民。
參考文獻:
[1]王潔瓊.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法制觀念的滲透[J].中學教學參考,2016(3):17.
[2]羅曉麗.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J].未來英才,2016(15):123.
[3]楊永壽.淺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法制教育[J].課外語文,2016(14):162.
作者簡介:
余立紅,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貴州省貴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