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勇,宋 敏,周 超,馬 沖,路興濤,孔繁華
(泰安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山東泰安 271000)
氟唑磺?。╢lucarbazone-Na)為愛利思達生物化學品北美有限公司研發(fā)的磺酰脲類除草劑,其通過抑制雜草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活性,破壞正常的生理生化代謝發(fā)揮除草活性[1]。隨著雜草群落的演替變化,新型藥劑推入市場,在對當茬作物防除效果、安全性研究的同時,對后茬作物的安全性研究也逐步展開。研究表明,氟唑磺隆可有效防除野燕麥(Avena fatuaL.)、雀麥(Bromus japonicusL.)、看麥娘(Alopecurus aequalisSobol.),對闊葉雜草播娘蒿、豬殃殃等除草活性較低,對小麥安全[2]。朱桂梅等[3]開展了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防除冬小麥田雜草的藥效研究,結果表明,氟唑磺隆對小麥田以罔草、日本看麥娘為主的禾本科雜草防效較差,對豬殃殃、牛繁縷等闊葉雜草無效。韓金果等[4]試驗結果表明氟唑磺隆對雀麥、野燕麥防效優(yōu)異。磺酰脲類除草劑對后茬作物的安全性是農(nóng)藥應用的研究重點,先前本課題組研究報道雜草對苯磺隆的抗藥性及殘留藥害對后茬作物的安全性[5],李美等[6]報道了磺?;锹溙镫s草防除效果良好,對后茬作物安全,樊翠芹等[7]研究表明醚苯磺隆對小麥田雜草效果良好對后茬作物玉米、谷子幼苗安全,對大豆、花生藥害輕[7]。氟唑磺隆對后茬作物安全性尚未明確,本研究對氟唑磺隆防除小麥田雜草的殺草譜、適宜劑量以及對后茬作物的安全性進行了研究,為氟唑磺隆的合理應用及后茬作物的選擇提供依據(jù)。
供試藥劑: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愛利思達生物化學品北美有限公司(市售)。
供試小麥品種為臨麥4號,后茬作物玉米品種為鄭單958,大豆品種為早熟1號,花生品種為大白沙,均購自泰安市種子公司。
試驗田設在山東省泰安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圣元村試驗基地,土質為壤土,有機質質量分數(shù)1.30%,pH值6.9,試驗田于2014年10月4日播種小麥,種植方式為機械條播,主要靶標雜草有雀麥、播娘蒿、薺菜、豬殃殃等。
雜草防除試驗: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設置4個有效成分用量(下同):21.0、31.5、42.0、63.0 g/hm2,另設人工除草和空白對照,共計6個處理,每處理重復4次,小區(qū)面積30 m2,各小區(qū)隨機排列。
后茬作物安全性試驗: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設置3個有效成分用量:31.5、63.0、94.5 g/hm2,另設人工除草區(qū),共計4個處理,重復4次,小區(qū)采用裂區(qū)排列,主區(qū)面積120 m2,后茬作物面積40 m2,小區(qū)采用隨機排列。
試驗于2014年11月12日進行噴霧施藥,莖葉處理,施藥時小麥生育期為3葉期,噴霧器械為MATABI圓9型壓縮噴霧器,配扇形噴頭,用水量為450 L/hm2。2015年6月8日小麥收獲,6月12日播種玉米、大豆、花生等3種后茬作物,其中玉米、花生為穴播,每穴3粒種子,大豆開溝條播,行距0.5 m,播種后管理方式均參考當?shù)厣a(chǎn)習慣。試驗田進行人工除草,后根據(jù)生長情況進行拔除,試驗小區(qū)內保持無草狀態(tài)。
1.3.1 雜草防效
雜草防效試驗參照《農(nóng)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8]要求進行。采用絕對值調查法,施藥后45 d、145 d調查株數(shù)防效,165 d調查株數(shù)及鮮重防效。
1.3.2 作物安全性
對供試作物小麥安全性調查,藥后3 d、5 d、7 d、15 d以及每次防效調查時進行,觀察小麥葉片、株高等形態(tài)特征是否異常。在小麥收獲時測量株高,人工測產(chǎn),評價藥劑對小麥安全性。
后茬作物安全性調查于播種后開始,共調查4次,分別于作物出苗期、苗后20 d、苗后45 d分別調查作物形態(tài)特征、株高及株重,收獲期調查作物株高、產(chǎn)量,調查期間不定期觀察(目測)后茬作物生長情況。
試驗結果應用DPS 7.05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處理,差異性分析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DMRT)法。
藥后45~60 d,70%氟唑磺隆可分散粒劑對雜草防效均較差,目測防效為30%~40%。翌年小麥返青后,隨著溫度升高,氟唑磺隆對雜草抑制作用逐漸增強。施藥后145 d,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21.0~63.0g/hm2對雀麥的防效最好,防效為93.29%~98.96%;對播娘蒿和豬殃殃防效相對較好,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63.0 g/hm2的防效達到60.00%以上;對薺菜防效較差,70%氟唑磺隆可分散粒劑63.0 g/hm2對薺菜的防效為50.29%;對雜草總體防效為48.50%~69.39%。
表1 氟唑磺隆對小麥田雜草藥后145 d的株數(shù)防效
藥后165 d,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對雜草的株數(shù)防效仍以雀麥最高(表2),其株數(shù)防效為97.36%~100.00%;其次為豬殃殃和播娘蒿,其防效為42.44%~66.17%;藥劑對薺菜防效較差,防效僅為28.22%~53.20%,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對總草株數(shù)防效為53.65%~70.67%。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對雜草鮮重防效以對雀麥的防效最高,其防效為97.52%~100%,對播娘蒿和豬殃殃鮮重防效較高,防效為50.29%~72.56%,對薺菜鮮重防效較差,防效為30.78%~60.57%,對總草鮮重防效為57.94%~74.57%。
表2 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防除小麥田雜草藥后165 d株數(shù)及鮮重效果
施藥后7~120 d調查時觀察,各藥劑處理小麥生長均正常,未見有小麥葉片黃化、苗株矮化以及枯苗等藥害癥狀發(fā)生。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對小麥株高、產(chǎn)量結果見表3。各藥劑處理的小麥產(chǎn)量與人工除草相比,增產(chǎn)率為-0.47%~3.95%,各處理株高、產(chǎn)量均未達到顯著差異性,表明藥劑對小麥株高及產(chǎn)量均無影響,初步表明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對小麥安全。
表3 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對小麥安全性及產(chǎn)量效應
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對3種后茬作物出苗無影響,各處理區(qū)玉米、大豆、花生出苗情況無明顯差異,均未見有葉片黃化,苗株矮化、畸形等藥害癥狀。
苗后20 d,3種后茬作物出苗率、株高、株重調查結果如表4所示。各劑量處理的作物出苗率、株高、株重與空白對照均無顯著性差異,表明藥劑的土壤殘留對玉米、大豆、花生出苗后前期生長無影響。苗后45 d,各藥劑處理后茬作物株高、株重與空白對照均無顯著差異,結果表明,該藥劑對后茬作物苗期生長無影響,安全性好。
收獲期,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各處理對玉米、大豆、花生株高、株重差異性未達顯著水平,各藥劑處理區(qū)的產(chǎn)量與人工除草處理無顯著差異,表明該藥劑對以上3種后茬作物后期生長安全,對產(chǎn)量均無顯著影響。
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冬前莖葉處理防除小麥田以雀麥為主雜草,藥后7個月種植后茬作物玉米、大豆、花生,對后茬作物安全性好,對產(chǎn)量無影響。
表4 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對后茬作物安全性測定結果
小麥田禾本科雜草主要以看麥娘等為主,其出現(xiàn)頻率較低,對小麥危害較輕。隨著種植業(yè)結構的調整以及耕作制度的變化,小麥田禾本科雜草種類有所增加,為害程度加劇,雀麥、節(jié)節(jié)麥以及野燕麥在部分地區(qū)已經(jīng)上升為優(yōu)勢種雜草,尤其是雀麥的出現(xiàn)頻率逐年增加,已經(jīng)成為區(qū)域性惡性雜草。研究結果表明,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對目前小麥田惡性一年生禾本科雜草雀麥除草活性高,藥后165 d株數(shù)防效、鮮重防效均達到97%以上,對闊葉雜草播娘蒿、豬殃殃有抑制生長作用,對薺菜防效差??偨Y前人的研究結果,朱桂梅等[3]研究結果表明,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對小麥田禾本科雜草防效差,對闊葉雜草無效,其試驗結果與本研究存在差異,這可能與藥劑對不同靶標的除草活性有關,與施藥時草齡、土壤溫、濕度等對藥劑藥效的發(fā)揮影響有關;韓金果等[4]研究結果表明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52.50 g/hm2處理對雀麥、野燕麥防效達到98.17%,對闊葉雜草播娘蒿、薺菜鮮重防效為72.73%,與本研究結果一致。綜合研究結果,70%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防除小麥田雜草施藥期宜早不宜晚,冬前使用效果較好,以看麥娘、雀麥為優(yōu)勢種雜草地塊,推薦有效成分用量為31.5~42.0 g/hm2,在闊葉雜草播娘蒿、薺菜、豬殃殃密度較大時,也可與苯磺隆、唑草酮等混用以提高防效。
本研究對后茬作物安全性結果表明,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劑防除小麥田雜草藥后7個月種植后茬作物玉米、大豆、花生,藥劑土壤殘留對后茬作物出苗、苗期生長及產(chǎn)量均無影響,對作物安全。本研究僅針對泰安市3種有代表性后茬作物玉米、大豆、花生的安全性進行探討,對于其他作物如棉花、馬鈴薯以及對除草劑相對較敏感的葉菜類、根菜類蔬菜的安全性及其安全性間隔期尚需進一步開展試驗研究。磺酰脲類除草劑的降解過程極其復雜,目前已知的主要有水溶性光解、化學水解和微生物降解3種途徑[9],土壤類型、濕度、酸堿度、溫度等也對其降解有影響,因此,有待于進一步試驗論證。為避免對后茬敏感型作物的影響,生產(chǎn)中應合理安排農(nóng)時,避免單一、高頻度用藥,必要時進行輪作倒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