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雷
她高超的翻譯水平、靈敏的現(xiàn)場反應能力,收割“膝蓋”無數(shù)。她是眾多英語學習者的偶像,也是一座標桿,更是一座難以跨越的高峰。
本文主人公
1977年,張璐出生于山東濟南。這是一個平凡的家庭,母親在市中心醫(yī)院工作,父親在鐵路部門工作。張璐從小就是家長眼里的“別人家的孩子”。小學時她就已在外語學習方面表現(xiàn)出迥異于人的天賦,發(fā)音純正、領(lǐng)悟力驚人的張璐經(jīng)常被老師叫起來讀范文。
1996年,她考上了外交學院學習國際法專業(yè)。畢業(yè)后,因為對翻譯職位的興趣,她改行成了外交部的一名高級翻譯,之后又進入著名的倫敦西敏寺大學,學習外交學專業(yè),獲得碩士學位。
要想進入外交部翻譯室,背后要付出許多常人無法想象的努力。翻譯員首先要通過筆試,再參加英語面試,成績排在前15名,才有可能進入下一階段的觀察培訓。這一階段簡直就是魔鬼訓練,每天都要在前輩的陪同下,做大量的聽力、口譯和筆譯練習。
雖然順利挺進了前15名,但張璐不敢有絲毫松懈,想要通關(guān),就得直面最終boss。外交部有一個特殊的制度——旁聽制度。張璐說,前輩們作為一個旁觀者,會把他們聽到的優(yōu)缺點,一針見血地指出來,這個制度有一點“嚇人”。而通過初試的人,只有不到4%被最終錄用。雖然張璐就是這4%中的佼佼者,但她的神經(jīng)永遠都是緊繃著的,因為她明白,外國人不僅將她的話當作個人聲音,更當作中國的聲音。
張璐和她的同事們每年都要參加考試,考官是翻譯司的領(lǐng)導。考官會故意將一些別人聽不太懂的,甚至把一些音效不好的東西錄下來放給他們聽。張璐總結(jié):“必須不斷地記,像海綿一樣努力去吸取水分?!庇谑?,每天早上8點,她都會準時打開電視和收音機,聽BBC、VOA、CNN,做筆記;看《參考消息》和《環(huán)球時報》等,也是她每天的必做功課;晚上回去不管有多累,還要總結(jié)好當天翻譯的情況。
她笑著說:“我的工作狀態(tài)常常是,剛下飛機,時差還沒倒過來,就被叫去做翻譯,這一翻譯就是好幾個小時,回來后全身酸痛、疲憊不堪,感覺像是被人痛打了一頓?!?/p>
自2010年全國兩會,擔任溫家寶總理記者招待會翻譯以來,張璐由于出色的表現(xiàn),成為了總理的御用國翻,但她始終保持著平常心。她說,外交翻譯事務不僅非常繁重,而且因為特殊的工作性質(zhì),往往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稍有差池,便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這與電視劇里的翻譯官們,光鮮亮麗地出入各種高端場合,輕松自如地就完成工作的藝術(shù)形象,大相徑庭。對于外交部的翻譯們來說,每年的兩會總理記者會都是一場攻堅克難的“硬仗”?!按髴?zhàn)”前,還要模擬召開記者會,不上場的同事充當陪練,設(shè)計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問題和意外情況。
為了做到萬無一失,外交部每次都要選調(diào)精兵強將,提前一個月就進入緊急的“戰(zhàn)備”狀態(tài)。所以,每次總理記者會前,張璐會做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研究總理最常引用的古詩詞,整理總理一年的講話,還會琢磨記者會提什么刁鉆問題。她還要根據(jù)活動的性質(zhì)、重要程度、內(nèi)容、影響程度以及自己的熟悉程度來做各種不同的方案。她說:“即使我可以給領(lǐng)導人做翻譯了,那絕對不意味著我可以去吃老本,放棄學習了?!?/p>
張璐將溫總理說的一句話,時刻記在心上:外交無小事。僅僅五個字,分量卻極重,她說:“作為一名外交翻譯,你代表的是一個國家,你要全面謹慎生動地傳遞中國的聲音,這是一項非常光榮的使命。在敏感和重大場合里,你說出去的話,是非常有分量的。這就決定了,你不能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翻譯員,處理不當,或許會釀成外交事故?!?/p>
一次,在總理答記者會上,有臺灣記者詢問到兩岸關(guān)系,溫總理的回答是:“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边@句古詞原出自于《左轉(zhuǎn)·僖公二十四年》。兩岸關(guān)系是非常敏感的,用字用詞都要非常謹慎,原句里的“忿”字,普通的翻譯者第一反應,也許會是憤怒(anger)、爭執(zhí)(argue),可是她卻在短時間內(nèi)作出反應,用了更為妥帖中性的“differences”(分歧、差異)。
一次活動上,中方發(fā)言人提到中國有句俗語叫“請神容易送神難”,但當天對方是巴基斯坦人,這就還要考慮到對方的宗教因素,這個神究竟該怎么譯?是God還是Lama?她迅速反應過來,結(jié)合巴基斯坦當?shù)刈诮绦叛龇g:It might be easier to invite someone to live in rather than ask him to leave。
張璐為李克強總理擔任翻譯工作
還有一次,在談到應對經(jīng)濟下行的壓力時,總理說了一句天津俗語“蘿卜快了不洗泥”,意思是生意人在生意興隆的時候容易不考慮商品的外觀和質(zhì)量。雖然是句俗語,但張璐還是將其精準地翻譯了出來。
在張璐看來,給領(lǐng)導人當翻譯,首先要有較高的政治敏感。“翻譯時要保持對原文的忠實,做到如實翻譯?!彼e例說:“在記者會上,溫總理澄清所謂中國在哥本哈根大會上‘傲慢’的傳言時提到:‘……我從一位歐洲領(lǐng)導人那里知道,那天晚上有一個少數(shù)國家參加的會議……’因為我跟著總理去過哥本哈根,知道他指的‘那位領(lǐng)導人’是誰,也知道這個人的性別。但當時總理并未提及這位領(lǐng)導人的名字,所以我在翻譯時也不能直接說出這個人的名字,甚至不能表明性別。英文里有男‘他’和女‘她’的區(qū)別,所以在翻譯時,我選擇用被動句式來表達。”
除了翻譯,張璐在陪同領(lǐng)導人出訪時,還要承擔一些其他的工作?!氨热缭诙Y堂,你要充當禮賓,這個路線要怎么走,你要稍微引領(lǐng)一下。有時一個大屋子,幾十國領(lǐng)導人開會,你要在第一時間內(nèi)找到國旗,這也不容易?!?/p>
外交翻譯甚至還會承擔安保工作。“比如說在聯(lián)合國開首腦會議,一百多個國家的領(lǐng)導人聚集在一起合影的時候,各國隨行、安保和翻譯的人都想往前擠。”張璐說,這個時候甚至會出現(xiàn)一些肢體上的碰撞,但外交翻譯還是要上前幫領(lǐng)導人溝通。
2019年3月15日,李克強總理在人民大會堂中外記者會上妙語連珠,令在場的中外媒體記者為之折服。彼時,為總理現(xiàn)場翻譯的張璐,一身深色西裝、寶藍色襯衫,干練的短發(fā)、精致的妝容、得體的肢體語言,都體現(xiàn)了她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這是她第9次作為總理記者會議上的首席翻譯官,向世界清晰有力地傳達中國的聲音,“美女翻譯張璐”迅速成為網(wǎng)絡(luò)熱詞。
外國翻譯官說:“張璐翻譯精湛,長得又美,大家都很佩服她。”外國記者們說:“雖然我們外國記者都會中文,但有時候還是要以她的翻譯作為參考,以免出錯?!敝袊Y深翻譯家過家鼎先生盛贊:“張璐是外交部最厲害的高翻!”清華大學外語系教授羅立勝也給予了高度評價:“我覺得她翻譯得很好,的確是國家級水準。”一位知名翻譯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每年最難的翻譯就是總理一年一度的記者會,而記者會上尤數(shù)古詩詞的翻譯最難。對于復雜的古詩詞的翻譯,張璐翻譯得很好,不僅準確,而且清楚?!?/p>
從翻譯室的一名普通翻譯,到成為國家領(lǐng)導人的高級翻譯,這條路,張璐走了整整十年。盡管已經(jīng)成為了國內(nèi)最富知名度和享譽度的翻譯官之一,但在一次高規(guī)格的翻譯行業(yè)內(nèi)部論壇上,她仍謙虛地表示:“無論做多長時間的翻譯,我心里從來都沒有想過可以百分之百地拿下,永遠都懷著一顆敬畏之心,越來越謹慎小心地做這份工作?!?/p>
沉著干練、清晰連貫、流利優(yōu)雅……張璐真正詮釋了什么叫作“腹有詩書氣自華”。她是一張最美的國家“名片”,是真正集美貌與才華于一身的中華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