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
上周,一群人在城里一家飯館吃飯,一位女子仰頭對我說:“李哥,我覺得人吃的這些食物,要配得上它們受的苦。”要是平時,我覺得她這話挺矯情,但望著她認真的眼神,我忽然懂得了她的話。
人到中年,吃了幾十年的飯,就讓我在這篇文字里,對從大地山川匯聚而來的食物們,鄭重道一聲謝吧。
我們最常見的食物就是大米了。我對大米的記憶,來自于童年鄉(xiāng)村。稻谷抽穗,是谷物即將成熟的最美時節(jié),天幕如帆布,月光下的稻田里,有一層漂浮的稻花,稻花香里,蛙聲一片。當母親用剛收割后的稻子打出新米后,用一個土罐為我在柴火灶里煮了大白米飯,吃下的第一口,從舌尖到肺腑,我全身心都滿足了。大米這種食物,像人生,像相守的親人,始終是最樸素的,最相依的,最誠摯的,不見不散,不離不棄。
土豆、紅薯、花生、芋頭……這些長在土里的食物,也是我百吃不厭的。我總覺得,它們吸收的地氣最飽滿,默默在地下生長,不炫耀,不招惹,不虛浮,像那些一生把雙足根須一樣扎在大地上的農(nóng)人。
蔬菜瓜果,這些青翠欲滴、沉甸飽滿、香甜味美的食物,裝點著大地。你看農(nóng)歷24節(jié)氣的劃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都和它們的播種生長有關(guān)。我常常去鄉(xiāng)村大地溜達,去看望一下蔬菜瓜果們,從一個季節(jié)到另一個季節(jié),它們在大地上此起彼伏、生生不息……而今,大棚內(nèi)生長的蔬菜瓜果也普及了,里面還安裝著各種調(diào)節(jié)氣溫濕度的儀器,但我還是眺望著鄉(xiāng)村大地上,那些在天地間天然生長的蔬菜瓜果,它們熟悉并懂得大地的脾性,它們是來自大地最好的饋贈。
想起一個詩人所說,我們吃下的所有食物,都是被賦予生命的,它們供養(yǎng)著人類的生命,也就是以命換命。蒼天之下,黃土之上,在掀動這個世界的風(fēng)中,食物是我們生命的火種,我們對食物涌起的恩情也是永遠的,如大地之水,川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