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平
2014年3月,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這一重要概念。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正式發(fā)布,并闡明了其基本內涵。《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評價建議中指出,英語課程的評價應反映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著重評價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狀況。
我國的基礎教育正在邁向“核心素養(yǎng)”時代,這既是一個全球化教育的趨勢,也是我國自身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要。英語作為一門基礎但必不可少的學科,也必定響應“核心素養(yǎng)”時代的要求,在英語高考中必然會充分體現(xiàn)。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四個方面:“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罢Z言能力”就是用語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語言知識、語言意識和語感、語言技能、交際策略等;“文化意識”重點在于理解各國文化內涵,比較異同,汲取精華,尊重差異等方面;“思維品質”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斷、理性表達、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等活動。“學習能力”主要包括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交際策略和情感策略。
1.缺乏文化背景的研究
教師在講評高考書面表達中常常立足于題目的表面要點的翻譯和講解,只重視詞匯和句型的表達是否恰當,而忽視段落間和要點間的邏輯關系梳理。常忽視題目中需要傳達的文化背景,導致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生搬硬套,不能準確表達。
2.講評課方法單一
師常常在堂上分析題目,匆匆?guī)н^,寫作的任務留給學生課后作業(yè)完成,教師再在下次的課堂上粗略評析范文。這樣,課堂上教師不能讓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激發(fā)不了學生自主探究或合作學習的潛能,課后學生寫作時無從入手,既沒有題目相關話題的詞匯和句型的輸入,也缺乏寫作帶來的熱情。
3.師生之間缺乏積極的情感交流
教師在講評課上單純表揚寫得好的學生,忽視了中等以及偏差的學生的情感,沒有及時對中等以及偏差的學生進行面批和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導致這些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對寫作漸漸失去信心和興趣。
外語界前輩許國璋先生曾說:“我教學生,從來不以教會學生幾句英語或教會一種本事為目標,而是要教怎樣做人,是英語教育;用英語來學習文化,認識世界,培養(yǎng)心智,而不是英語教學”(韓寶成,2017)。因此,教師在書面表達評講課前應充分研究試題、研究學情、設計講課模式和內容;在課堂上講評中注意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開展學生自我頭腦風暴、小組合作討論、解決問題等活動;課后教師設計類似的話題給學生進行練習,從而達到鞏固舊知識和拓展新知識并提升自我表達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本課例是筆者參加2018年廣東英語高考改卷后針對2018年廣東英語高考I卷書面表達進行的評析課。
假定你是李華,你的新西蘭朋友Terry將去中國朋友家做客,發(fā)郵件向你詢問有關習俗。請你回復郵件,內容包括:
1.到達時間;
2.合適的禮物;
3.餐桌禮儀。
(一)課前題目分析
本題目符合核心素養(yǎng)要求的四個方面,考查了考生對建議信的語言知識能力(語言能力);合適的禮物和餐桌禮儀(文化意識);恰當?shù)牡竭_時間(思維品質);表達建議的恰當?shù)亩Y貌用語(學習能力),充分體現(xiàn)了考生的詞匯量、跨文化理解、深度思維、運用和表達的綜合能力。符合課程標準中第五級的文化意識標準中的第2、4、8、11、12點。(陸洋,2018)
同時,本題目在人教版Book 4 Unit 4 Body Language和Book 3 Unit 1 Festival around the world中找到原型,貼近考綱與教材,難度適中。
(二)課堂落實核心素養(yǎng)
第一步:引導學生自我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
人教版教材的板塊二“熱身”實際上是一種“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的活動,其目的是鼓勵學生自由討論,大膽思考,作用是激活學生已有的相關背景知識,補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識,啟發(fā)學生對有關話題的思考。同時,也是為了學生歸納、總結已有的語言知識,如詞匯、句型等,從而為學生了解話題、討論話題作鋪墊(忻瑜,2012)。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表達“合適的禮物”時,學生就能迅速蹦出flower,chocolate,wine,tea等一系列相關的詞語。
第二步:鼓勵小組合作討論(Mind Map)
思維導圖的特點是以關鍵詞為中心向四周放射分子級信息,從而激發(fā)大腦思維不斷得到擴散(東尼·巴贊,1998)。教師可借助思維導圖(Mind Map)鼓勵學生根據(jù)對英美傳統(tǒng)文化差異的認知,進行小組合作討論“餐桌禮儀”,具體描述中國餐桌上的忌諱。
綜上分析,學生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習,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鍛煉學生間的合作溝通能力,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思維、發(fā)散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真正達到提高“思維品質”能力的要求。
第三步:幫助歸納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
教師邀請各組學生分享合作討論成果,并進行點評與對比,選取合乎邏輯與緊扣題目的觀點,解決學生在詞語表達、高級句型表達、過渡詞選取上的問題。這樣,學生零散的觀點得以系統(tǒng)化、條理化,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第四步:學生自主寫作(Self writing)
通過教師的精心導入,小組的合作討論,再到教師的總結歸納,學生擁有了充分的有效信息的輸入,從而能夠自主寫作。這種教師--學生--教師--學生的互動模式有助于學生掌握書面表達的策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符合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四個要求。
第五步:點評學生習作(assessment)
學生完成書面表達后,教師及時在課堂上點評各個層次學生的成果,并分析其優(yōu)點和缺點,使學生吸收不同的想法與學習資源,這有助于學生在學習成長過程中養(yǎng)成樂于學習、勤于反思、善于總結的好習慣。
(三)課后拓展提升
學生在課后完成一篇與2018年高考書面表達相關話題的作文。這是對課堂教學的拓展,通過學生的再次練習,反復實踐,教師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有助于提高學生構建和整合新知識能力并實現(xiàn)對主題的深度學習,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唐玉婷,2017)。
高考英語全國I卷書面表達很好地闡釋和體現(xiàn)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完全符合教育部關于“立德樹人”的要求(教育部,2018)。也鼓勵了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讓學生關注中國的悠久傳統(tǒng)化精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和家國情懷,也有利于在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時能意識到彼此的文化差異,有效地進行跨文化溝通(肖立宏,2018)。本文從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下評析高考的書面表達,有助于教師以后的英語教學中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轉向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的“英語教育”模式,實現(xiàn)英語學科的核心價值。
責任編輯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