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鄭
“五一”假期,我和伙伴們在鐘老師的帶領(lǐng)下,來到茅店鎮(zhèn)東田村插秧。帶著緊張,帶著興奮,呼吸著山中的新鮮空氣,聞著特有的花香,在連綿的碧綠中,我們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下田前,鐘老師向我們介紹了這次插秧的技術(shù)指導(dǎo)員——巫叔叔。那是一位身材魁梧、體格健壯、膚色黝黑的農(nóng)村漢子 ,一看就是干活能手。
巫叔叔提醒我們:“下田的時候,你們一定要把鞋子脫了,要不然你們的腳和鞋會一起陷進田里的!”
“嘿嘿,下田了!”我興致勃勃地來到田邊,鞋襪一脫,一腳就踩進泥里?!鞍?,好冷!” 不僅是我,大伙兒都在叫冷,好在大家一會兒就習(xí)慣了。
等大家都適應(yīng)了泥土的溫度后,巫叔叔開始講技術(shù)要領(lǐng):先把捆好的秧苗拿在左手,解開捆綁的稻草。再用右手從里面抽出兩三根秧苗,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根部,把它插進泥里。抽離手時,旁邊的淤泥會自然填充手指所產(chǎn)生的空隙,“含”住秧苗的根部 —— 一個插秧動作就這樣完成了。這樣的動作來回十幾遍,不知不覺,一行秧就插好了。然后再插第二行、第三行……
“插秧原來這么容易!大人老說干農(nóng)活好累,非常辛苦。在我看來,這比學(xué)習(xí)好多了!”插了幾排,我不由得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涩F(xiàn)實沒有我想的那么簡單。
一開始,大家有說有笑,邊聊天,邊插秧,都覺得插秧很好玩,很有趣??珊镁安婚L,插了一會兒,新鮮勁兒一過,加上腰酸、背痛,脖子也抬不起來,一個個叫苦連天。當(dāng)時,我才插了兩行,脖子就像掛了一百公斤的鉛球,頭也直不起來——要是一個不留神,自己都會變成栽在水田里的秧……再看看其他人,情形也好不到哪兒去。你看那個小男孩, 仰面朝天,大聲叫喊:“累死我了!” 你看那個小姐姐,一邊側(cè)著腰,一邊不停地捶著早已酸痛的背,捶得咚咚直響……
就在我想提腳上岸甩手不干時,身旁那個穿橘紅色雨衣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
此刻的他,仍像一開始那樣,認(rèn)認(rèn)真真,一撮一撮抽出秧苗,再一絲不茍直直地插進水田,跟大家的表現(xiàn)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他這么小,都能堅持,都能挺住,而且做得那么好;而我,一個比他大這么多的大哥哥,怎么可以連他都不如呢?難道我這些年的飯都白吃了不成?”想到這里,我心里喊著“加油,努力”,原來生銹的手腳也開始動了起來。
經(jīng)過近兩個小時的奮戰(zhàn),也不知彎了多少次腰,吃了多少口泥漿,插了多少秧苗,我總算把分配給自己的任務(wù)完成了。拔腿上岸的那一刻,我長吁一口氣,興奮地嚷了起來:“哇,終于干完了!”
等大家都上岸后,老師組織我們開了一次座談會。在會上,大家都分享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可能是親身經(jīng)歷的感受太深了吧,我講的內(nèi)容引起了大家的共鳴:“這次插秧,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勞動的艱辛,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與偉大。如果不努力,不上進,不認(rèn)真,不學(xué)好,不要說對不起父母,就連每天碗里吃的米飯都對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