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月
韓浩月?
宮崎駿一部公映于18年前的動畫片《千與千尋》,6月21日在中國首映之后,收獲了非??捎^的票房,6天超越2.5億元,把同期上映的其他新片拋在身后。
18年后重看《千與千尋》,有人依然覺得,它是一份送給10多歲小女孩的禮物;也有人認為,現(xiàn)在才懂得,它影射了成人世界的貪婪、無奈、孤獨與疲倦。都說“懷舊”這張牌已經(jīng)用得泛濫,但《千與千尋》所激發(fā)的懷舊情緒讓人明白,真正美好的記憶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褪色,純真、善良與愛,在任何時候談起,都不矯情。
《千與千尋》當年在日本獲得308億日元(約合20億元人民幣)票房,至今仍然占據(jù)日本票房排行榜第一名,它也是日本動畫片成功阻擊好萊塢動漫的最佳樣本。好萊塢動漫大多價值觀明確,正反面人物一目了然,與之相比,宮崎駿的漫畫要更復(fù)雜、多元。無論作品多唯美、多動人,里面的一些角色與情節(jié),都有著陰冷、驚悚的元素。
比如《千與千尋》中,千尋父母因為貪吃而變成豬,河神洗澡時的污穢畫面,暴飲暴食之后嘔吐的無臉男……還有《龍貓》《幽靈公主》等,都曾因包含“殘忍”成分而被當成“恐怖片”來看。而這恰恰是宮崎駿的獨到之處,借動畫的軀殼進行觀點表達,讓宮崎駿電影有了深沉的成人思考與豐富的社會性。
宮崎駿電影風格的形成,與日本文化密切相連。
曖昧與灰色的價值觀色彩,使得日本人對絕對的善與惡都抱有審慎的態(tài)度,所以日本的文藝作品里,很少出現(xiàn)立場鮮明的歌頌或批判,創(chuàng)作者提供“鏡子”,觀眾從中找尋自己,在這種互動形式中,雙方各取所需。
2013年,宮崎駿宣布引退,當年的《起風了》被當成他的“封山之作”,在韓國舉辦的記者見面會上,宮崎駿說了兩句話,一句是“日本早該處理好慰安婦問題”,另一句是“日本應(yīng)當向中國和韓國謝罪”,這兩句話有力地反駁了對《起風了》“美化戰(zhàn)爭”的批評。
拍攝電影50年,宮崎駿卻說《起風了》是唯一讓他流淚的電影,讓他哭泣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電影所蘊藏的沉痛記憶,以及被誤解帶來的傷害。
與《千與千尋》在中國首映一起傳來的消息是,宮崎駿要復(fù)出了。他的復(fù)出作品名字為《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定檔日期為2022年,這條新聞讓許多影迷感到振奮。而在這部片名帶有回顧與總結(jié)性質(zhì)的新片里,影迷們或更想看到宮崎駿一生的思考精華。
宮崎駿最喜歡的季節(jié)是夏天,《千與千尋》里夏風中疾馳的列車,《龍貓》里的月光森林、蟬鳴陣陣,《哈兒的移動城堡》里的藍天白云,《起風了》里的白傘綠地與飛機,《天空之城》里整個飛行島嶼就像一棵郁郁蔥蔥的大樹……在不少影迷心里,想到天空或者夏天,就會浮現(xiàn)出宮崎駿的電影畫面或配樂。這樣的時刻,關(guān)于影片的其他都已消失變遠,只剩下明信片一樣的純凈。
歸根結(jié)底,宮崎駿和他的電影,最終還是會被時光的篩子仔細地過濾,只留下美麗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