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玉軍 趙遐
【技法引導】
俗話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痹谖膶W作品中,作家常把要抒發(fā)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寫的景物之中,即人們常說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將特定的“情”著于別樣的“景”上,確實讓人感到意境深刻、耳目一新。其實,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中的“景”,都是作家獨特感受的體現(xiàn)。寫出了這種獨特感受,不論是情景交融,作家把他的感情色彩著到景物上去也好,還是寫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態(tài)也好,都是有意境的。這些描寫往往能起到疏通文氣、開合呼應、悠揚婉轉、活躍情韻的美學效果。
【學生習作】
總有離開的時候
一考生
時光似水,潺潺流去,回頭凝眸,無論多美好的時光,總會悄然逝去;無論多不舍的朋友,總有離開的時候。
那一年盛夏,我們無可奈何地走到了分別的路口。有的人哭了,有的人笑了,但更多的人選擇沉默無言,畢業(yè)——這一場盛大的場景悄然而至。如同一恍惚,便看見同學們的笑臉,看見他們在校園的走廊中瘋跑嬉鬧;如同一恍惚,便聽見老師的諄諄教誨,看見老師站在講臺上傳授知識的養(yǎng)料;如同一恍惚,便又走在人潮擁擠的校園里,回響在耳畔的是那悠揚的上課鈴聲,還有眼前我們揮灑汗水的操場。
恍惚間的記憶是如此清晰而又虛幻,似乎近在眼前,又瞬間化作泡沫,在燦爛的陽光下徐徐飄散。
無論多么不舍,總有離開的時候。
漫步在校園里,陽光被樹葉切割得零零碎碎,投射在林蔭小道上,離別時刻的來臨,猶如一場虛幻的夢。
總以為還會在假期后回歸,再次走在熟悉的校園中,再次在籃球場上與熟悉的身影揮汗如雨;總以為還會再踏進熟悉的教室,與同學們歡聲笑語,坐在熟悉的位置,聆聽老師不厭其煩的教誨。還曾記得那一千米后的一杯溫水,還曾記得考試失利后那鼓勵的微笑,還曾記得那日日夜夜陪伴的身影……
恍然夢醒,那不得不接受的現(xiàn)實終會到來。畢業(yè)了,暑假后,再也不會如以往,在歡樂中踏入熟悉的校園,而是將各奔東西,踏上新的征程。
無論多么不舍,總有離開的時候。
日月星辰仍在東升西落中輪轉,春夏秋冬總在時光中循環(huán)往復,雨雪仍從四季蒼穹旋轉落下,我們美好的時光卻一去不復返。
最后一次聆聽老師的教誨,看著老師那欣慰的面容,似乎有期望,也有惋惜。也許只有這個時候我們才會“冰釋前嫌”,盡管他過去對我們是那么的嚴厲,那么的求全責備,我還給他起了個外號叫“老尉頭”,可他依然是我們最敬愛的老師。
驀然回首,校園的跑道上有我流下的汗水,茂密的樹林里有我晨讀的回響,美麗的大理石桌椅旁有我遐想的空間……一切還是那么熟悉。耳邊,傳來了張學友熟悉的歌聲:“傷離別,離別雖然在眼前;說再見,再見不會太遙遠;若有緣,有緣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燦爛的季節(jié)……”
無論多么不舍,總有離開的時候。
今后你我身處四海,心在原地。今夕何夕,不訴離殤;不必執(zhí)著過去,心存往夕祝福;向著新征程,揚帆起航。
【評點】
“離別”本應是一個令人傷感的主題,但在今天,時代變了,“離別”的情感和意義也變了。看這篇習作,沒有傷感,沒有眼淚;相反,卻在憧憬中談未來,在回首過往中勸勉和祝福彼此,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和時代的精神,讀后有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具體來看,這篇文章有如下亮點:一是主題鮮明,層次清晰。由自然之美寫到人生之美,處處凸顯出“離別之情”這一主題,結構清晰完整,讓人一目了然。二是情景交融,動靜結合。文中描寫的校園景色,有動有靜,作者能融靜態(tài)與動態(tài)為一體,展現(xiàn)了校園的獨特和醉人之美,可謂匠心獨運,恰到好處。三是借用修辭,妙筆生花。文章多處使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生動而形象,讓人倍感親切和溫馨。四是語言老練成熟,情感熾熱有張力,能引發(fā)人的強烈共鳴。
【時文引路】
桃花紅
錢紅莉
我家窗外,有一棵桃樹,從起先的不足一人高,到如今的需仰頭才能望見全部樹冠,已然歷經了幾個年頭。春分前后,一樹花總叫人看不夠。散步的時候,經過它;回來的時候,即便繞道,也要經過它?;ɑǘ涠?,郁郁蔥蔥,一派繁華景象,將年久頹唐的小區(qū)映照得新鮮熱烈。新綻的綠葉叢叢點綴其間,好像在綺麗的絲綢上飛針走線,華麗的底子不改,卻多了另一層清幽的氣質。桃花的美,美就美在清氣上,不比牡丹那么碩大浮艷——然而,桃花也是艷的,它的艷,是深艷,間或有那么一點佻麗,顯得悅人又悅己。上午的時候,我在廚房水槽前洗菜,也不忘把頭偏一下朝窗外探——滿樹花朵一齊靜在那里,似乎象征著一種高蹈浮世的精神世界,默默地提醒著一個整天沉湎于柴米油鹽中的人掙脫出來,看它一看——滿樹新綻的桃花紅,仿佛一面鏡子,人的瑣碎一覽無遺,躲都沒處躲。
春天,走路的時候都要睡過去,仿佛只有一只眼睛醒著,看這望那。小區(qū)足球場邊有幾排水杉,遠遠望去,籠著一層綠霧,似有若無,像青障,待走近了觀察,原來細針一樣的葉已經破殼,水霧霧的,披著一層薄綠。這種綠有濕淋淋的氣質,且相當脆弱,早晨畢竟有點寒涼,水杉細嫩的針葉稍微有些發(fā)抖,似乎經不起寒風的一再吹拂,好在挨到午后,元氣就恢復過來了。
早春最可珍貴的,就是這一點點綠,它們大多沒什么野心,一點點地往外長著,緩慢,耐受,不疾不徐。也有個別的植物等不及似的一股腦兒地往外掙著擠著,比如抽薹的蘿卜花和青菜花,是以一瞑一寸的速度飛馳;比如桃花——明明昨天黃昏的時候還都是顆顆苞蕾,才過一宿,就都綻成了花朵。那種桃花紅,真耐看,即便不下雨,也是水色彌漫的,始終沒有枯意,一直到它落,都保有新鮮感。
夜里翻一本雜志,看見韋莊的《思帝鄉(xiāng)》,著實被“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驚了一下。一個姑娘,春天為何給了她這么深的無懼?縱然被拋棄,也不會感到羞恥——她怎么如此舍得自己?她簡直不要命,像一張滿張的弓,在杏花春景的催發(fā)下,一支好箭蓄勢待發(fā),爹娘也擋不住……
杏花,我無緣見識,只吃過小黃杏。想象中,杏花應該比桃花開得小,果實決定了花蕾。然而青杏在文學里卻是一個永恒的意象,青桃就比不過它了,前者勝在“酸”,后者輸在“澀”上。但是,單論花朵,桃花應該不輸杏花,關于它的美,古詩詞似乎總歸不能達意,崔護的那首,我并不喜歡。
桃花一年年地開,一年年地清高孤獨著,而詠桃花的總逃不掉落俗的窠臼。文字是有局限的,它不能到達的地方就是至美。
選自《新華日報》
【賞析】
本文歌詠桃花,細膩的筆觸直通細膩的心靈感悟。桃花何以為美?“美就美在清氣上。”何為“清氣”?“桃花也是艷的,它的艷,是深艷,間或有那么一點佻麗,顯得悅人又悅己?!焙我浴皭偧骸保俊皾M樹花朵一齊靜在那里,似乎象征著一種高蹈浮世的精神世界,默默地提醒著一個整天沉湎于柴米油鹽中的人掙脫出來?!?/p>
全文廣泛運用對比、襯托,極盡搖曳之能事。寫桃花之紅,以綠葉襯之;寫桃葉之綠,以水杉襯之;寫桃花之清高,以文字之通俗襯之。從一棵桃樹入筆,層層深入,止于“至美”二字,氣韻流暢,水到渠成,擲地有聲。
【名家談寫作】
描寫風景的時候,應該抓住瑣碎的細節(jié),把它們組織起來,讓人看完以后,一閉上眼睛,就可以看見那個畫面。
——【俄】契訶夫
意思完了而將文字拉長,更是無聊之至。
——魯迅
一名真正的作家需要的是敘述的意識,用細節(jié)建立某種存在的技巧,還有如何表達,表達是一種真正的才能。
——【美】卡羅爾·斯克萊尼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