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文君
別以為你有過一次養(yǎng)育大寶的經(jīng)歷,就對養(yǎng)育二寶很自信。其實,大寶和二寶養(yǎng)法大不同,如何“一碗水端平”,如何制止“內(nèi)斗”,如何讓家從3個人變成4個人之后,生活依然很美好……來吧,聽聽課,爭取合格上崗。
“小鼻涕”自從有了弟弟,就再也不允許人家叫他小鼻涕了,而且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漸漸變得“瘋狂”。
早晨穿衣服必須最快,扣不上的紐扣會讓他氣得抓狂;吃飯時,只要媽媽對弟弟說:“看,哥哥吃飯吃得多好?!彼蜁鹜腼w快地往嘴里扒拉,嚼都不嚼就往肚里吞。
小鼻涕上了小學,更多“瘋狂”的事情出現(xiàn),比如,如果作業(yè)有寫錯的地方,他堅決不用橡皮改,必須撕掉那一頁重新寫;考試的時候,一旦寫錯了,他就會拒絕繼續(xù)答題,除非老師換一張試卷給他。
在家里,家人不能對他提任何意見或者建議,甚至眼神和口氣稍有不對,他都會立刻陷入憤怒和焦慮,然后沖進自己的房間,四處摔打發(fā)泄一頓。
出去游玩時,連小弟弟都敢嘗試的活動,他卻一臉凝重,堅決不肯嘗試,而是皺著眉頭說:“做不好怎么辦?”
感覺不對勁的爸爸媽媽終于開始反思:究竟是孩子出了問題,還是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那個經(jīng)常在弟弟面前被爸爸媽媽肯定、贊美的“完美”哥哥,怎么就突然陷入“瘋狂”的困境了呢?
相信很多二寶家庭都有過這樣的場景:弟弟不起床的時候,媽媽只要說:“看,哥哥都起來了?!钡艿芫蜁怨月犜?。弟弟在成長中的每一步,都會被父母指向哥哥成長的方向——哥哥能做到的,弟弟也應該做到;弟弟做不到的,哥哥應該做到并且做好。
殊不知,這樣無異于在告訴大寶:“不要做錯,要做到最好,老大就應該是第一名,是最好的?!蓖瑫r,也是在告訴二寶:“不要做自己,一切都要向哥哥學習,哥哥才是爸爸媽媽最愛的孩子?!?/p>
心理學中關于同輩排行的研究顯示:正是在這樣的教養(yǎng)規(guī)則下,全球范圍內(nèi)都產(chǎn)生了顯著的“老大模式”:責任感、好勝、領導者、完美主義者、不愿承擔風險、過度追求成功、嚴肅、焦慮、刻板。
這些我們很容易想到的用來形容老大的詞匯,正是因為老大在家庭中更容易被賦予更多的責任——老大是第一個出生的孩子,往往被樹立為家庭中的“榜樣”,于是,他們自己就會錯誤地認為:必須成為第一或是最好的,才能顯得自己重要。
心理學家經(jīng)常提醒父母:每個孩子都有犯錯誤的權利。所謂的教養(yǎng)并不是父母想象出一個自己想要的“孩子形象”,然后照著這個形象去教養(yǎng)孩子。只有父母用符合孩子身心發(fā)育階段和需求的方式教養(yǎng)孩子,他才能健康成長,獲得他真正需要的心理營養(yǎng)。
家庭中的老大并不是比賽中跑在前面的選手,也不是在成績排名中靠前的學生,而是家庭中處在與弟妹不同發(fā)育階段的“孩子”。因此,建議父母認真提醒自己,做好下面兩點,避免把大寶“逼”到完美榜樣的“心理困境”:
一、杜絕比較
不論是哪方面的比較,一旦比較了,就是帶著評價的心看待孩子,而每個孩子都是成長路上的小馬駒,需要的是肯定和幫助,而非一個“評價分數(shù)”。
如果想要激勵孩子,父母可以采用“事實描述感受”式表達,比如,孩子作業(yè)寫完了,可以說:“媽媽看到你寫完作業(yè)了,感到很高興?!?/p>
二、榜樣式學習不如互動式互助
當父母真的需要弟弟妹妹向哥哥姐姐學習的時候,不要用樹立榜樣的方式,可以直接邀請哥哥姐姐來教導或輔助弟弟妹妹。
在這樣的互動中,不僅老大沒有壓力,老二也不會覺得缺乏價值感,兄弟姐妹間的感情和關系也得到了強化,父母更是得到抽身休息的機會,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