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子
去年七月末,我們的白然觀察小旅行團,來到了云南東南部的大圍山。
到達當日,天氣十分晴朗,不見一點云霧,在開闊的地方可以看到很遠很遠的山脈。
今天的行程是到景區(qū)里轉轉,里頭有驚險的高空吊橋和原始森林中的木棧道。
我在樹下發(fā)現了幾棵極其矮小的黃色植物,全株就是一根小桿子上帶了幾朵微小的花,完全沒有綠色,我推斷應是某種腐生植物,但其完全不同于我認識的水玉簪科和水晶蘭亞科的腐生植物,于是陷于認知絕境。
后來過了幾個月,偶然在社交網站看到朋友發(fā)了同樣的植物照片,才知道原來叫做無葉蓮,屬于無葉蓮科,不常見。
路邊的積水中發(fā)現一條巨大的青紫色蚯蚓,也許是夜晚爬出土壤尋找食物后找不到路回土壤中才閑在這里。這個前所未見的尺寸令孩子們連連驚呼,膽大的還用手戳了戳它。據說無毒的翠青蛇,主要食物就是大蚯蚓,我從未見過,不知道蛇對付黏黏滑滑的大蚯蚓時是如何下口的。
入夜之后我們開始戴上頭燈,打開電筒,順著森林里的路進行夜觀。
森林中的夜晚,對于許多生物來說,從來不意味著一天結束,而恰恰是一天的開始。四面八方的林子里,各式各樣的叫聲開始出現。
一小片長滿植物的積水處,循著蛙聲我們發(fā)現葉片上一只棕色的小樹蛙,附近的葉片上還有許多晶瑩剔透的卵,看來它們是匯聚在這里合唱、求偶和繁殖后代。樹蛙會把卵產于水面上方的植物上,這樣可以避免卵在水中被其他動物取食,小蝌蚪孵m來以后,就扭動身體掉落到下方的水里開始生活。
手電照到水里,視線中出現一抹橙色,我快速走近,發(fā)現了此行我想帶大家看的物種之一——滇南疣螈。孩子們小心翼翼地靠過來,看到它美麗的身影時都發(fā)出了“哇”的聲音。
滇南疣螈是我最喜歡的兩柄動物,它們十分美麗,黑色和橙色是這種兩柄動物的主色調,鮮艷的橙色提醒掠食者它們是有毒的。它們僅分布于云南南部的紅河州一帶,從前被認為是和滇西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瘰疣螈一樣的物種,直到2010年左右,才被兩柄爬蟲類專家侯勉老師描述和發(fā)表為獨立物種滇南疣螈。
滇南疣螈生活在潮濕的林地中,雨季會聚集到低洼處的水塘里繁殖,產下的卵在水中孵出幼體,幼體長大后離水爬向森林中,幾年時問成年后又再度返回水中繁衍,生生不息。不過由于集群繁殖的特性,常常遭到人們的捕捉,我小時候常見山里人用盆裝著拿到市場上賣,五毛錢一只買回家養(yǎng)在盆里,下雨天就撿地上的蚯蚓來喂。民間把它們曬干舂碎后燉肉,逼迫小孩吃下去以治療“小兒疳積”,且不說現代醫(yī)學里根本不存在“疳積”這種病,單是蠑螈毒素其實就有很大風險,何況它們其實還是受保護動物。
環(huán)境破壞和人為捕捉讓它們的數量越來越少,常常令我難過,長大以后偶爾在市場上見到,便會打電話給森林公安舉報。
次日,我們伴著山問鳥鳴和風聲繼續(xù)逛山。
路邊不時能看到一些鍬甲蟲,孩子們一開始很怕蟲子,可是經過鼓勵已經可以充滿樂趣地讓甲蟲趴在手上了。
土坡上的扁枝石松正準備開始繁殖季節(jié),長出了許多孢子穗,這些小穗層數之后就會從下至上地裂開,散出孢子隨風而去。在一片扁枝石松中,驚現了一條非常美麗的竹葉青。竹葉青是常見的毒蛇,有著寶石一般的綠顏色,只要人不去傷害和驚擾它,就不會主動攻擊人。
正是疏花蛇菰開花的時節(jié),路邊和林下不時能看到鮮艷的橙紅色破土而出,有時還容易讓人誤會成美麗顏色的蘑菇。蛇菰是寄生植物,它們寄生于其他植物的根部吸取營養(yǎng),在特定的時節(jié)破土而出開出花來繁衍生息。雌性花序就像蘑菇一樣稍微矮胖橢圓,而雄性花序更為細長一些,花序上數量眾多的雄花從下至上依次成熟露出花粉。
走到一處陽光明媚的地方,地上忽然有一只小攀蜥被驚到,跑到了路邊躲了起來,我們躡手躡腳跟過去,發(fā)現它一動不動趴著,似乎白認為已經和環(huán)境天衣無縫地融為一體了。
此行最末時,我們在路邊看到了兩只樹柄虎甲蟲,它們有黑武士一般的顏色,和這兩只甲蟲的相遇似乎是一個引子,暗示了我秋天在此地的另一個奇遇。